单孔法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3-28 12:32朱博学赵世雷柳紫阳吕苗澍吴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肺大泡自发性气胸

朱博学,赵世雷,柳紫阳,吕苗澍,吴轩

(哈密市中心医院,新疆 哈密)

0 引言

自发性气胸是肺科急症之一,患者临床上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外科收录的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两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外科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总计10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5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19~36岁,平均(22.31±2.02)岁。对照组有男性3 例,女性2 例,年龄为19~36 岁,平均(22.26±2.03)岁。两组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自发性气胸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积极参与治疗的患者;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两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在患者的第5 与第7 肋间腋中线分别做3~5 cm 和1.5~2 cm 的两个手术切口,置入腹腔镜观察病变情况,采用卵圆钳将肺大泡组织夹住,并将病变组织从其底部充分切除,通过注水鼓肺观察是否有漏气的情况出现,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并在切口位置置胸引管,手术后进行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2-3]。

观察组实施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在患者的第5 肋间腋中线做3~5 cm的手术切口,置入腹腔镜观察病变情况,采用卵圆钳将肺大泡组织夹住,并将病变组织从其底部充分切除,通过注水鼓肺观察是否有漏气的情况出现,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并在切口位置置胸引管,手术后进行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包括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留院时长。

根据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疼痛指数疼痛分级法评分(VRS)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根据两组的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90 分为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的临床指标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留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s)

表1 临床指标(±s)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留院时长(d)观察组 5 63.37±6.84 3.77±0.39 41.48±9.48 5.33±0.67对照组 5 64.16±6.35**4.69±0.76* 43.47±9.32* 6.11±1.44*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切口长度(cm)手术出血量(mL)

2.2 疼痛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疼痛情况(±s, 分)

表2 疼痛情况(±s, 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VRS V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 4.85±0.19 1.98±0.24 5.10±0.25 2.17±0.26对照组 5 4.79±0.18** 2.61±0.33* 5.06±0.26** 2.83±0.29*组别 例数

2.3 复发情况

两组的复发情况中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00%)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复发情况(n, %)

2.4 治疗满意度

两组的治疗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满意度(n, %)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肺科急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人群,是由于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从而导致发病[4-5]。自发性气胸通常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以及长时间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6]。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上会出现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胸闷以及心悸等症状,属于急症,若没有及时的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对于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原则为以减轻积气对肺和纵隔的压迫,促进肺尽早膨胀,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7]。临床上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常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在胸壁上做切口,借助胸腔镜进入胸腔以后,用特殊的器械把大泡切除,可以有效改善憋死、气短问题,使肺部恢复健康[8]。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采用单孔法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以减少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增加手术舒适度,并且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相比传统两孔法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随着环境和空气污染的加剧,受生活和饮食方面的不规律等的影响,再加上受到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下不注意对身体的保养,吸烟人群的急剧增多,导致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更有效的操作手段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临床指标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留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情况中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00%)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实施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相比传统两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疼痛情况,加快了患者的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情况,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肺大泡自发性气胸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