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临床疗效

2021-03-28 12:33汪光启崔顺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骨关节多发性出血量

汪光启,崔顺平

(汉滨区第一医院,陕西 安康)

0 引言

多发性创伤是在同一机械作用下,同时或相继受到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较严重创伤,此类创伤就算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性创伤[1]。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包括失血量大、伤势严重、生理紊乱严重等,其诊断和治疗需同时进行,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困难,随病情继续变化发展,处理重点和顺序也会受到阶段性影响,随时改变处理部位和侧重点。单侧部位(头和面、骨盆、胸、脊柱),双侧部位[肩(锁骨和肩胛骨)、肘、腕手部、股骨干、膝、踝足部],将具备上述两个部位以上的骨折或脱位称为多发性骨关节创伤[2-4]。目前临床治疗针对的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内固定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着重强调选择手术治疗手段予以治疗,强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临床疗效,积极促进病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302 例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51 例)和参照组(151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100 例,女51 例,年龄15~75 岁,平均(38.69±3.58)岁;研究组男84 例,女67 例,年龄15~75 岁,平均(39.41±3.47)岁。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X 线检查,确定骨折具体位置,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参照组采取内固定治疗,先对患者实行麻醉,再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确认手术方法和步骤后完成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性。骨折断端需要在牵引复位之后再行内固定。

研究组实行手术治疗,以骨关节创伤部位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清除切口周围和骨折段端面积血,必要时可防止引流管。保证骨折这段端复位,防止并发症产生,实行骨折部位对应手术治疗方式,控制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大小[5-7]。

1.3 观察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依照疗效水平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临床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再出血部位有伤口再出血、颅内再出血、消化道再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显效率和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n, %)

2.2 临床相关指标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数据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少的一组均为研究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一组也均为研究组,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临床相关指标(±s)

表2 临床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151 13.26±2.48 113.95±15.36 6.18±0.95 105.98±15.97参照组 151 23.26±6.25 148.29±21.03 13.30±1.62 168.34±23.15 t 18.275 16.203 46.587 27.2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再出血情况

依据两组对比情况可得,颅内出血量、消化道及伤口出血量多的一组均为参照组,研究组再出血量较少,且已经趋于完全愈合状态,两组再出血量数据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再出血情况(±s, mL)

表3 再出血情况(±s, mL)

组别 例数 颅内出血 消化道出血 伤口出血研究组 151 150.26±20.18 143.26±35.84 61.25±18.59参照组 151 403.85±28.56 287.15±36.09 268.26±21.05 t 89.109 34.763 90.57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是常见的多发性创伤,伤势严重,发病急且快,处理难度大,诊断和治疗必须及时有效,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多发性骨关节骨折的并发症也多,常伴合并脑损伤、周围神经、血管、腹腔脏器损伤等。临床治疗将手术治疗作为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最佳治疗手段,对骨关节创伤部位予以积极控制和科学治疗,避免造成恶性循环和器官功能衰竭,也可积极促使患者预后恢复效果[8-10]。本次研究将手术治疗和常规内固定治疗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对比数据统计可得,颅内出血量、消化道及伤口出血量多的一组均为参照组,研究组再出血量较少,且已经趋于完全愈合状态,两组再出血量数据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显效率和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数据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少的一组均为研究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一组也均为研究组,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实行手术治疗不仅能提高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治愈性和临床有效率,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骨关节多发性出血量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成年女性是类风湿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