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价值

2021-03-28 12:33李花胡燕王爱蓉林雪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预见性麻醉护理人员

李花,胡燕,王爱蓉,林雪梅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0 引言

手术治疗因为具有直达病灶、见效快的优势,早已成为临床主要疗法之一。而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麻醉的使用成为了关键环节[1-2]。研究表明,受到身体因素及麻醉选用药物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麻醉药物残留的现象,需要在麻醉复苏室接受观察一段时间[3-4]。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对残留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出现不良反应,如躁动、恶心呕吐、呼吸不畅等[5-6]。麻醉复苏期发生不良反应不仅会威胁到患者的安全,而且对预后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针对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滞留的这段时间,也是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对此,笔者择取了48 例常规护理与48 例预见性护理的相关患者,就两种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指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评价、改善麻醉复苏室指标有着更加积极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于我院麻醉复苏室滞留的患者,共计96 例,随机将其分组,其中48 例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另外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里包含23 例男性和25 例女性,年龄25~66 岁,平均(46.28±4.11)岁。研究组里包含22 例男性,26 例女性,年龄24~65 岁,平均(45.86±4.35)岁。上述资料对比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确定获得所有参与者的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按照麻醉复苏室中的常规护理流程给予护理服务,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各种插管、导管路径畅通的维护等。

研究组同样以麻醉复苏室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成立专门小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学习,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小组成员的选择: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称、临床经验等因素,根据患者数量确定最终护理人员数量,由1~2 名护士长带领若干护士一起就预见性护理进行理论与操作重点的学习。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出每位患者在麻醉复苏过程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讨论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方法。(2)麻醉前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将麻醉的常规知识点及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一个讲解,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配合麻醉的实施工作,例如术前禁止饮食的时间等。(3)术中: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主动与之交谈,询问患者现在的感受或告知其手术进度,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4)术后:当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可以先将本次手术结果告知,消除患者对手术失败的担忧,评估患者的心态,并做积极的调整,确保患者的心态是平和的,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预防深呼吸拉扯创口或发生呛咳等不良事件。(5)预防肥胖或脖颈粗短: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巡视患者的睡眠状况,若熟睡状态鼾声不断,则需要即刻唤醒,帮助调整姿势将头部向一侧偏倒,避免发生窒息或舌后坠的危险。(6)拔管:意识清醒后表现安静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询问其感受并观察其呼吸是否正常,若有异常需要立即找主治医生进行处理,若呼吸道、胃肠道不良反应居多,则需要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在反复观察后,确定患者意识正常、无躁动反应,则可以拔管。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各指标,包含恢复自主呼吸、意识苏醒、拔管、在麻醉复苏室内滞留等时间指标及手术结束之后30 min 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判断采取VAS 评分法,分数较高的代表疼痛越剧烈。(2)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于患者出院后发放,调查内容有护士着装、护士护理操作熟练度、护士对疾病知识了解度、护理中的态度等,按总分分为非常满意(81~100 分)、满意(61~80 分)及不满意(60分以下)。(3)记录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的相关指标

研究组中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醒、拔管、在麻醉复苏室滞留等所耗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的相关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的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min) 意识苏醒时间(min) 拔管时间(min)麻醉复苏室内滞留等时间(min) 疼痛评分(分)对照组 48 13.22±3.58 18.61±3.54 24.23±4.26 45.11±8.26 4.61±0.12研究组 48 11.02±3.95 14.21±2.58 16.69±4.38 34.11±8.46 1.61±0.33 t 2.859 6.959 8.550 6.446 59.192 P 0.005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的评价比较,研究组的总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的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n(%)]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计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的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手术路径的打开及术后长时间的疼痛都会造成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治疗和预后都非常不利[7-8]。而麻醉能够很好地减轻这些应激,保障手术顺利完成。近些年,麻醉安全事故多有发生,临床对于麻醉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手术进行前与进行中的麻醉,还涉及到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安全[9-10]。对此,还专门设立了麻醉复苏室,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处于麻醉苏醒阶段的患者进行护理。

本研究提出的预见性护理,通过成立责任小组,提前针对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进行研讨,有计划地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25%,对比常规护理组的16.67%,有了明显的减少。并且研究中患者对护理的评价,十分满意和满意的概率达到95.83%,而常规护理组只有79.17%,相比之下,研究组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研究组中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醒、拔管、在麻醉复苏室滞留等所耗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术后麻醉复苏期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预见性护理针对这一点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对维护良好护患关系也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预见性麻醉护理人员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