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领航我奋斗 蜜蜂精神追梦想
——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讲述我的蜜蜂故事

2021-03-28 10:48金水华
中国蜂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意蜂平湖蜂场

金水华│文

我出生于“红船”侧畔韩家庙大沼河岸,一个共产党员家庭。小时候读书很少,主要通过看电影接受教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焚身、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长辈们总是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艰苦创业的王进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时传祥。父母和老师说国家建设靠一砖一瓦积聚,幸福生活靠辛勤汗水浇灌。上小学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中学时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理解了歌里面的词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经历了风风雨雨,知道了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电影里书本上,甚至在我心中,共产党员是神秘而遥远的存在,而我父亲的身影却现实存在。这个“存在”其实就是“红色种子”,已经深深植入我的骨髓,我的心田。1981年我中专毕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1990年,开始接触蜜蜂,被团结勤劳、鞠躬尽瘁的小蜜蜂震撼,从此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

红船领航,蜜蜂精神撑起脊梁,奋斗在农技推广一线,怀抱着梦想,追逐着梦想。

一、听党话,读好书

蜜蜂精神支撑我坚持常年读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用党的教导和科学知识,充实智慧力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常年读书,是我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必须有一两小时的读书读报时间,学习领袖著作和阅读《瞭望》等期刊,以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养蜂学》等专业书籍,以增强使命本领;学习《五百年来谁著史》等社科类专著,以锤炼信仰和信念。

蜜蜂精神支撑我勤读书,读好书,像蜜蜂一样博采众长。

二、跟党走,勇登科学高峰

蜜蜂精神支撑我在农技推广前沿,联合教学科研,创立蜜蜂多王群理论和技术体系。

1999年春,在养蜂生产调查时发现3家蜂场在试用多王群,但组建成功率很低,弄不清原因。相关资料极少,《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这样记载:“从20年代开始,人们就对多王群进行研究……人工组成的同巢多王群,多只蜂王也只能相处数月,多王同巢越冬尚无成功的先例。”面对权威论断,我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先辈们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激励我,像蜜蜂一样不畏艰险。

当年秋天,为了掌握蜜蜂多王群技术,我亲自试验,组建了1箱有5只蜂王的多王群,亲自管理,并成功越冬。我发动广大蜂农参与多王群试验,请有经验的师傅现场演示,加强经验交流。并且经常走村串户去蜂场,携手蜂农,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从成功处总结经验。

2000~2002年蜜蜂多王群研究的起步阶段,与蜂农交挚友,与养蜂生产相结合,进行着蜜蜂多王群研究与推广。经过3年的积累,失败与成功、教训与经验、失望与满意,反复不断地实验,从实践到技术、从技术到理论、从理论到推广,在推广中逐步成熟。

2003年,联合浙江大学胡福良团队,进行蜜蜂多王群的产卵力测定,为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2004~2005年,联合浙大教研团队,主持“多王群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养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和“意蜂多王群的应用研究”省市科研项目。研究多王同巢重大技术难关。

2005年,蜜蜂多王群技术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意大利蜂多王群的组建及蜂王产卵力观察》等多篇论文发表。

2006~2007年,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和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究解决蜜蜂多王群关键性应用技术难题,探索出“多重利用”管理模式,创建蜜蜂多王群技术体系。

2005~2008年,联合浙大教研团队,在平湖17家蜂场与浙江大学试验蜂场进行多王群组建成功率、稳定性及越冬成功率试验,结果显示:诱入蜂王接受率89.8%;多王群组建成功率96.1%;组建成功2个月内无失王达94.3%,6个月内无失王达78.9%;越冬还是成功率达88%。

2004~2009年,先后有南非、德国、法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平湖参加研究与学术交流,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One、JAR上发表。

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主要内容入编全国高校教材《蜜蜂生物学》。该成果已在浙江省金华、兰溪、桐庐等养蜂重点县市及北京、上海、黑龙江等省市推广,累计受益蜂场5191家,81.31万群蜂,创造社会济效益达1.53亿元。

蜜蜂多王群成果在国内外蜂学界产生重大影响,被国际蜂联授予的2009年度Eva Crane奖。2010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不向人间经险阻,哪知世上有蓬莱?从1999年到2010年,十年圆梦,蜜蜂多王群的研究推广,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实现了技术上创新,理论上创立,应用上创造,在养蜂生产价值和蜜蜂生物学上意义重大。CCTV-7、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科技报》《嘉兴日报》等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跟党走,勇立生态农业潮头

蜜蜂精神支撑我在科技兴农第一线,遵循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满腔热情地研究推广生态农业,探索蜜蜂授粉技术体系。

植物由昆虫授粉的总量中,蜜蜂授粉占85%以上。蜜蜂授粉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有些作物如果没有昆虫授粉将颗粒无收。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可见蜜蜂授粉意义重大。平湖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农业建设十分重视,大棚西(甜)瓜、草莓等蜜蜂授粉技术得到推广、普及。我与经作专家协作,探索“蜂农+瓜农”授粉优良组合,建立蜜蜂授粉技术体系,开创蜜蜂授粉产业化之路。

1999~2000年,我与龚佩珍研究员共同主持“蜜蜂为塑料大棚草莓授粉的研究”项目。2001~2003年,主持大棚西瓜、甜瓜蜜蜂授粉效应试验。蜜蜂授粉草莓单株坐果率提高11.7%,畸形果率下降42%,单产1567.5kg/亩,增产53.05%。蜜蜂授粉西瓜坐瓜率提高34.78%,产量增加25.63%,糖度均匀,品质改善。蜂农出售蜂群增加了收入,瓜农的西瓜、草莓卖出了好价钱。蜜蜂授粉受到农民欢迎。

2004年,“蜜蜂授粉箱”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7年,平湖被授予“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授粉基地”。

2015年,组织制订平湖市地方标准规范《设施西瓜蜜蜂授粉技术规程》。平湖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27.09万亩、绿色增收18828.32万元。

我坚守在科技兴农第一线,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融会在工作中,与经作专家长期合作,致力于小蜜蜂在生态农业中发挥大作用。

四、跟党走,蜂质资源保护走前头

蜜蜂精神支撑我坚守基层、深入农村,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同步进行,探索建立蜂王浆高产技术体系。

平湖意蜂是蜂王浆高产蜂种,俗称“浆蜂”,是平湖农业面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2002~2005年间,主持“平湖王浆高产蜂种遗传特性的研究及其选育”项目,与苏州大学蒋滢教授团队合作,分析测定出,平湖意蜂DNA多态性图谱中出现频率达87%、清晰的W316bp条带,研究认为W316bp与王浆高产蜂种有关的特异基因标记。多篇论文在《中国蜂业》杂志上发表。

2006~2008年,主持“平湖意蜂种质特性的研究”项目获嘉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出版书籍《中国·平湖意蜂研究》。

2014年,中国养蜂学会授予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为“蜜蜂良种繁育基地”。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6年平湖意蜂发展到98家蜂场7555群,核心群发展到300多箱。平湖蜂种已经向全国30个省(市)、1000多个县(市)供应种蜂王2万多只,改良低产蜂群157.76多万群,增产增效42485.77万元。我国蜂王浆产量从1987年不到400吨,提高到目前的4000多吨,平湖蜂种起到了重大作用。

五、结束语

值此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首往事,讲蜂言蜂语之话,叙蜂人蜂事之说,舒蜂情蜂缘之心。36年,行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平凡得像原野上的一只蜜蜂,谈不上硕果累累,却也弥足珍贵。

红船领航,成就梦想。我仿佛成为一只蜜蜂,振翅飞翔在美丽乡村、富强中国的花丛中,默默耕耘、酿出点点滴滴的甜蜜,鞠躬尽瘁的蜜蜂精神成为我追求梦想、不断进取、创新奉献的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从小接受红色教育,上学后更加接受党的教育培养,毕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服务历程,正是红色基因表达、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也是红船精神传承的过程。

猜你喜欢
意蜂平湖蜂场
如何处理意蜂盗取中蜂群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详解意蜂盗劫中蜂之过程
吟荷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