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1-03-28 18:14杨曜段怀洋黄辉婧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毒力

杨曜,段怀洋,黄辉婧

(贵州省纳雍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553300)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是由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外周神经组织肿大,淋巴样细胞出现浸润症状,病鸡的一肢或者两肢出现麻痹,内脏气管、眼球以及皮肤上出现肿瘤样病灶。 此病最早是于1907 由马立克发现,但当时并没有用其名字命名,而是被称作神经淋巴瘤病,1961 年才被建议命名为“马立克氏病”。此病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增强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 鸡群中一旦发病,常会造成鸡群大批死亡, 甚至引起全群灭亡, 给养鸡场造成的损失巨大。

1 病原

鸡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在60℃的环境下10min 就可以将其杀死。 病毒在病鸡体内是和细胞紧密结合的,此病毒脱离了活细胞就很快死亡。 但是,有些病毒是存在于皮肤毛囊上皮细胞内的,它们是一种完全病毒,有囊膜,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即使与活细胞脱离也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它们是传播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传染源。 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存在很多类型的毒株,各种毒株的毒力有很大的差别。 毒力强的常引起急性型马立克氏病;毒力低的病毒常引起神经性病变,内脏器官发生肿瘤的比较少。

2 根据流行病学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病鸡含病毒最多的部位为皮肤的毛囊上皮,病鸡脱落的羽毛、皮屑会污染垫草、饲料、饮水或附着于鸡舍内的灰尘上, 健康鸡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感染发病。 鸡群感染后,可以造成大批鸡死亡,但也有少数鸡可以耐过康复。 鸡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毒株、毒力、性别、遗传、年龄以及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母鸡比公鸡更易感,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其1 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1~4 月龄鸡为发病高峰,青年鸡感染后多表现为急性型[1]。

3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也可以混合发生。

鸡群感染后,以神经型症状最多,主要表型为运动障碍,病鸡步态不稳,一肢或者两肢出现不完全麻痹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两肢变成完全麻痹,不能站立。 病鸡最为典型的表现为“劈叉”姿势,一只脚伸向前方,另一只脚伸向后方。 病鸡受损的神经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臂神经受损表现为翅膀下垂,迷走神经受损伤表现为嗉囊麻痹、呼吸困难,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表现为头颈歪斜;眼型主要表现为虹膜受到损害,正常的色素消失,表现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病情严重的会造成失明;皮肤型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在大群饲养的时候,有的病鸡由于运动障碍、失明等造成不能采食,因饥饿、失水而死亡,还有的病鸡会被同群的鸡践踏而死。

4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肿大、粗细不均,颜色为灰白色或者黄白色,表面可见小的结节。 腹部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症状最为明显。

内脏器官典型的病变为产生淋巴性肿瘤病灶, 其中以性腺最常受到损害,肝、肾、心、肺等器官也会出现。 病变的器官可能要比正常的器官肿大数倍或者十几倍,色泽变淡,有灰白色的肿瘤组织弥漫地浸润在器官的实质内。

皮肤典型的病变为在毛囊部位可见肿瘤小结节。 有的病情严重的,皮肤呈现疥癣样,病变部位有淡褐色的结痂,可见大的肿瘤结节或硬结。 腔上囊发生萎缩,不形成肿瘤,这是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不同点[2]。

5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鸡典型的麻痹、 进行性消瘦以及内脏器官的肿瘤性增生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采取病鸡外周神经或者肿瘤增生的器官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检查。另外,也可以做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来进行诊断。

6 防控措施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鸡马立克氏病,对于此病,最主要的是做好防控措施。

6.1 对于马立克氏病最易感的为雏鸡,因而要将雏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减少感染几率。

6.2 做好选育工作,要逐渐培育出对马立克氏病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系。

6.3 预防马立克氏病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常用的疫苗有血清1 型疫苗、血清2 型疫苗、血清3 型疫苗和多价苗等,根据鸡群的日龄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免疫,抵抗强毒的攻击。

6.4 如果鸡群中出现发病鸡, 要立刻将所有的鸡彻底清除,然后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空置至少2 周以上,然后引进新雏鸡进行养殖。 一旦育雏开始,就不要再补充新鸡。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毒力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相关毒力因子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