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梆子与地域的关系探究

2021-03-29 01:09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梆子淮北

王 晔

引 言

淮北梆子戏又被称之为“沙河调”,梆子声腔系统传入淮北一带与明末清初西北农民义军和山陕商人在淮河流域的活动有着极大的渊源。淮北梆子戏最初在阜阳地区十分流行,并在农村和城市建立起各种类型的班社,后在淮北兴盛起来。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发达,人员众多,十分繁华。因此,经济和政治的发达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使文化蓬勃发展起来。山西梆子、陕西梆子和河南梆子的唱腔在淮河流域得到传唱,其中淮北梆子的形成与河南梆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发展成为具有淮河流域色彩的梆子腔调。

一、音与地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把一种音乐与其根植之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是民族音乐学最重要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本质是包含有文化地理学性质的。”①民间音乐受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的影响,呈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文化特征。正所谓“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即使两地之间在距离上相近,但音乐的腔调特征也会有所差异。从音乐的起源来看,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必然影响音乐发展的类型与特征。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地形地势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不同经纬度决定的温度湿度的不同、民族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的差异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音乐文化发展。民间音乐依赖于地理环境的形成与传播,通过多角度的考察与分析,找到民间音乐与地域之间的诸多关联,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各类民间音乐为了区别各自之间的个性,用地域或地区来划分,必要时,还要加上具体的地名,比如说:山东琴书、京韵大鼓、福建南音、四川清音等,从名称上就可以直观的看出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地理特性。因此,淮北梆子以淮北地区的地名命名来看,淮北梆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凝聚了淮北当地的风格特征。

(二)淮河流域的地理人文对淮北梆子的影响

1、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对淮北梆子的影响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把人说成是环境的产物,认为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控制。”②在地理环境对音乐文化形成的作用中,江河最有重要的地位。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几乎都与江河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中国与黄河、长江文明;古印度与印度河文明,古巴比伦和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文明;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由此可以看出,江河流动的特性,对音乐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具有连接纽带、文化通道的功能。淮河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全长约1000 千米。其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北麓,流经豫、皖、苏三省,在古代称之为淮水,淮河与秦岭共同构成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安徽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中游地区,长江与淮河在安徽音乐文化发展方面共同充当着过渡带的作用,为不同地区各类文明的汇聚创造了条件。因此,淮河两岸的音乐文化经过南方与北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对皖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淮北梆子的形成与淮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安徽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南上的相近,为梆子腔的传入提供了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淮河、颍河等河流的水运交通发达,为梆子腔的传入奠定了基础。淮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南部,与黄河相比,淮河似乎多了一些温柔的特点,河南豫剧中的豫东调属于南线梆子中的一种,虽然梆子都属于北方音乐文化,但受到南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淮北梆子在与豫东调的结合中,比高亢、粗犷的山陕梆子和山东梆子在唱腔上更多了一份柔情与细腻。

2、淮北梆子的历史源流

淮北梆子戏是一种具有皖北地区特色的地方小戏,是梆子腔繁衍发展过程中在皖北地区的一个分支,从历史上来看,淮北梆子与河南梆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梆子腔”是一种用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的板腔体地方戏曲,追溯它的源流,它的形成与西北的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陕晋民歌和曲艺对梆子腔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秦腔作为梆子腔中的重要剧种,最初为曲牌体,后来发展成为板腔体。唐代,由于经济繁荣,梆子腔得以定型。宋代,音乐文化空前繁荣,由于淮河流域的水运发达,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商业船只,这些商人因为路途疲倦,会带有当地的歌舞伎解闷,在停岸休息的时候,也会与当地的民间艺人一起表演,进行音乐文化交流。这些音乐文化沿途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文化,对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秦腔也在此时沿着河道传入鲁、豫、皖、冀,但后来由于元朝统治者“灭高腔”的政策,秦腔在这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一直到明代,梆子腔在颍河流域才得以恢复表演,它吸收了淮北的地方民歌以及一些说唱音乐的曲调,被称之为“沙河调”。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迅速在淮北流行起来,于清代成为比较成熟的剧种。

3、淮河流域人文环境对淮北梆子的影响

地域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地理、政治、经济、民俗和宗教等。因此,人文环境同地理环境一样,对音乐文化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成为淮北梆子形成的必然因素。人文环境与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有关,具有社会性,存在着这个地区隐形的被人们所共同认同的文化观。皖北地区淮河流域的人文环境丰富多彩,有方言文化、民间风俗、节日仪式文化、历史文物、信仰等方面。在这多姿多彩的人文环境影响下,对淮北梆子的风格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方言者,‘殊方异语’之谓也.而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定的流传、适用范围,这范围就成为相应的方言区”。③从皖北地区的地方方言来看,语言渗透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持。语言的声调以及结构对社会中各种文化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皖北地区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间音乐也拥有浓郁的方言气息。淮北位于安徽的最北部,方言与方言区之间并不存在着绝对的界限。淮北梆子的产生与河南梆子中的豫东调有着密切的联系。河南商丘是豫东调传播发展的中心城市,商丘位于河南的东部,与皖北地区的淮北、亳州接壤相连,地域上的相近使豫东调对淮北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淮北和商丘的方言同属于七大方言区的北方方言区,通过细分淮北的方言和商丘的方言都属于中原官话,因此,方言上的相近为淮北梆子和豫东调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淮北当地的语言,也为淮北梆子注入了属于淮北的色彩,淮北地区有着丰厚的语言文化,俗语、谚语比较多样,在淮北梆子的唱词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唱词讲求音乐的韵律和语言的平仄发音的完美结合,使淮北梆子戏的语言比较规整。

如谱例:《风吹三军司命旗》中的节选

其中的唱词“凤凰不落无宝地”就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说,凡是它停下来的地方都是有宝物的,也就是比喻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是不会做的。用俗语来表达统治者对百姓欺压。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袭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袭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心理上的集体习惯。”④社会中的民间风俗像语言一样,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每一个人,与此同时,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表演内容上有所体现。淮北梆子最初流行在皖北的农村,农村人民憨厚朴实,勤劳,淮北梆子在唱词内容、旋律等方面接近广大人民的生活,都具有淳朴的风格特点,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唱腔结构中慢板的唱腔演唱,旋律线条较强,唱词结构规范方整,多带有衬词的结构,接近于诉说,例如:“呀”、“哩”、“咳”等,衬字的加入使之更加强调了感情的表达。

二、地域特征对淮北梆子的艺术特征的影响

(一)旋律线特征

旋律线在音乐的构成中至关重要,旋律线中的主干音、音程关系的特点、音域、旋律线的上行或下行走向,都影响着音乐的风格与特征。不同地域的音乐,旋律线自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北方音乐的旋律线起伏较大,而南方音乐的旋律起伏较小。淮北梆子的骨干音为sol、do、re、mi,旋律线条上下起伏如山峰的感觉。从音程关系上来看,淮北梆子属于南线梆子,与北线的山陕梆子、山东梆子在音程构成上有所区别。淮北梆子的旋律进行中,级进居多,少了四度的连续跳进以及音程大跳。这样的音程关系特点,在南方音乐中比较常见,因此可以看出,淮北梆子的音程关系中,多了一分具有南方音乐的细腻与柔情。

(二)腔式特征

“腔式是以一句唱词为单位,词曲同步运动所形成的基础腔句的结构形式。它是节奏在戏曲音乐中的一种特殊表现。”⑤淮北梆子的唱腔有四大类,分别是慢板、二八、流水、飞板,眼起板落是淮北梆子的节奏最主要的一个特点。从板眼上来看,慢板类的板眼形式为一板三眼,二八板类和流水板类的板眼形式为一板一眼,飞板类为无板无眼,但其中以一板一眼和一板三眼为主。从节奏上来看,淮北梆子的节奏型比较简单、规整,附点、切分节奏较少。旋律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较多,位于每句结束位置的拖腔使用全音符结尾,演唱时采用甩腔的演唱方式,因此,节奏具有舒缓的特点。

(三)调式特征

淮北梆子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下,其自身所带有的地域特征逐渐显示出来。北线梆子的音调以徵调式为主,梆子腔在淮河流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不断渲染,因此具有了与北线梆子不同的特征。皖北地区的民歌是以徵调式与宫调式居多,因此梆子腔调中也具有了宫调式的色彩。

(四)音乐结构特征

“如果说结构好比人的骨架,撑持起一个活生生的物体。那么,旋律线、节奏、腔式则是人的外层肌体,构成一个完美的生物。而调式则是人的神经、灵魂、思维,是决定生物体的属性,驱动生物体的中枢”⑥北方音乐的结构特征多为上下句的结构,多为板腔体;南方的音乐结构则多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多为曲牌体。梆子腔音乐为板腔体,板式变换比较灵活。

结 语

淮河在我国河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淮北处于我国淮河流域的北边,处于与六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孕育了丰厚的带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音乐文化。淮北梆子作为其中之一,其唱腔、歌词、音阶、旋律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地方特色,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的淮河流域成就了淮北梆子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出现与发展。但是,在对淮北梆子的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上,目前还有所欠缺。因此,淮北梆子在传承与发展中,应与其他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与借鉴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东西,在不断发展中,发扬光大。

注释:

① 沈洽.《民族音乐学十年》,载《中国音乐年鉴》,1990 年卷。

② 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说[M].科学出版社, 1985:7.

③ 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92.

④ 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1.

⑤ 刘正维.20 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23.

⑥ 刘正维.20 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24.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梆子淮北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淮北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