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2021-03-30 02:20董光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股骨头积液资料

董光杰,陈 鹏

(滨州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在当前的骨科疾病中,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呈现出多样的状态。在临床治疗中,这种疾病很难治愈,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手段,因此股骨头坏死也被称为不死癌症[1]。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的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水平,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打下良好基础。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早发现早治疗成为了目前临床中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尽早诊断,能够更好的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同时降低股骨头坏死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核磁共振诊断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实现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为患者的各项治疗活动提供可靠保障[2]。因此,本次研究在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后,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在CT与核磁共振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时间段设定在2018年12月—2020年4月之间,从本院抽取80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完全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在对样本资料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中,在观察组中,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男性26例,女性14例;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34岁,平均(55.32±2.25)岁。而在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最大的为67岁,最小的为33岁,平均(56.35±3.24)岁。在对所有样本患者开展常规检查以后,将精神疾病排除。在此次研究开始之前,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开展了相应的论证工作,同意此次研究。通过对其基线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进行CT诊断中,需要使用CT扫描仪开展诊断工作,患者需要保持仰卧姿势或者平卧姿势,在进行检测之前,需要在患者的静脉血液中注入有机碘,使用剂量为60 ml。在采用CT扫描中,需要将厚度设置为20 mm,层间距离的数值设定为15 mm。在对患者的股骨头进行扫描中,需要采用加强扫描的模式,针对需要进行增强扫描的部位,厚度可以增加5 mm,或者是采用增加扫描层数的方式,开展相应的增强扫描。观察组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中,患者需要保持平卧的姿势。在扫描开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平扫诊断,从患者的股骨头顶端进行扫描,直到患者股骨头顶端的3 cm位置。其次,为患者保持矢状位,然后采用自动旋转的方式来进行扫描,同时需要采用T波来开展加权扫描[3-4]。最后需要进行快速旋转扫描,在扫描过程中,需要利用T2,扫描脂肪层。在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的时候,需要将扫描层的厚度设定为9 mm,对于病灶部位来说,需要采用加权扫描模式。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在统计学软件选择时,使用的是SPSS 19.0,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式来处理一般资料,在开展计量资料分析中,采用()表示,统计学意义衡量的标准设定为P<0.05。

2 结果

在核磁共振诊断以后,观察组患者在检测率方面达到了95%,在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方面,检测率为90%;而在对照组当中,检测率为77.5%,在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方面,检测率为57.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

3 讨论

从当前的骨科临床中,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类型,目前很难治愈,因此也有了不死癌症的名号。患者在出现股骨头坏死症状以后,需要长时间的受到病症痛苦的折磨,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股骨头患者的病因来看,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病理机制,使得其在具体治疗方案确定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在股骨头坏死症状出现以后,患者的股骨头部位会出现血液循环受阻的情况,造成骨髓在缺少营养以后,产生了坏死的状态。在股骨头轻度患者的治疗中,更多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但是针对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依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病症,经常会出现复发的情况[5-7]。在患者出现早期的症状以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延误治疗,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通过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相较于CT诊断来说,优势更为明显[8-10]。在当前的临床诊断工作中,核磁共振诊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在这种方法的诊断下,能够摆脱受检测角度的限制,对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进行准确的检测,为患者的各项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在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诊断工作,在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后,为患者各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保障。从当前的临床诊断工作来看,核磁共振检测的开展,可以针对患者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进行准确的检测,同时实现检测率的提升,避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打下良好基础。诊断后,在核磁共振诊断以后,观察组患者在检测率方面达到了95%,在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方面,检测率为90%;而在对照组当中,检测率为77.5%,在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方面,检测率为57.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当前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应用,在准确率方面要明显的由于CT检测,在临床当中的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股骨头积液资料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