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动定西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03-30 01:33
甘肃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定西林草植树

党的十九大以来,定西市把国土绿化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发扬“三苦”精神,坚持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全市林业草原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主要成效

(一)狠抓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00 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造林封育623.04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6.36 万亩,天然林保护51.93 万亩,三北防护林75.71 万亩,造林补贴26.49 万亩,整合项目造林32.65 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0 万亩,森林抚育61.95 万亩。累计投入各类林业建设资金40 多亿元,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007.97 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43.49 万亩,森林蓄积量627.29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5.16%增加到12.07%。

(二)林业产业初步形成,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定西市坚持打好“五张牌”,发展经济林果、育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建成各类经济林果面积120 万亩,挂果面积达62.49 万亩,产量达53.72 万吨,总产值12.92 亿元,林果业人均收入达489 元,林果农户达30 多万户。全市从事林木种苗经营的私营企业、合作社发展到190 家,50 亩以上规模育苗大户达100 多户,育苗面积达8.7 万亩,品种达150 多种,总育苗量达7 亿株,年均出圃各种苗木1 亿株左右,销售收入达1.5 亿元以上。

(三)全民义务植树稳步发展,国土绿化明显加快。依托城镇面山、通道绿化、四旁绿化,坚持新植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的措施,每年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特别是2016 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全民义务植树实施方案以来,从组织上、资金上提供了坚强保障,每年完成义务植树2000 万株以上,整合投入各类资金逐年增加,由年投入200 多万元到6000 多万元,国土绿化步伐明显加快。

(四)林业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确权487.6 万亩,颁发林权证41.94 万本;全面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市22 个国有林场界定为财政全额供给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运行费按一般事业单位标准拨付,核定事业编制432 人,改革取得较好成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发展,共流转林地15.35 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7.22 亿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11.65 万户。

(五)突出依法治林,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各级林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项目使用林地的提前介入和全程监管,定期开展非法征占用林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审核审批,积极开展非法侵占林地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专项执法检查。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严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等各项指标,有力地保护了林草资源安全。

(六)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实现全社会办林业。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举措不动摇,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市投资生态建设的各类企业和组织120 多家,累计投入资金6 亿多元;通过流转土地17 万多亩,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建设林业产业基地,有效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吸收当地富裕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脱贫攻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七)加强督导落实,狠抓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实施《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累计完成以水源地保护、植被保护与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治理工程157.23 万亩,天然草场改良与治理92.15 万亩;坡耕地、低产田改造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84.52 万亩,配套田间道路466 公里等,完成各类投资40 多亿元。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有力促进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八)落实脱贫攻坚,生态扶贫成效突出。认真组织实施福州·定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项目工程,2017 年以来,已在安定区和通渭县实施生态林项目1.13 万亩,投入资金4599 万元,有效带动当地45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劳务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达到7757 人,补助资金6205.6 万元,补助资金将按全年每人不低于8000元的标准发放。同时,定西市把公益林管护与生态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全市每年有3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定西生态建设已步入快车道,走出了一条加快国土绿化、带动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地方造林质量不高,包括工程粗糙、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二是资源保护压力增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三是生态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全市尚有200 多万亩荒山荒坡和100 多万亩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要求的耕地亟待治理等。

三、推动定西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重点生态工程建绿。充分发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国土绿化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造林补贴、森林抚育项目等,集中打好灭荒攻坚战,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进程。

(二)坚持全民义务植树增绿。坚持义务植树基地化,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组织动员农村适龄公民深入开展农村“四旁”绿化、乡镇面山和通道绿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学生等各界人士通过参与整地造林、捐资捐物等形式投身造林绿化。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

(三)坚持社会资本投入添绿。全力推进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项目的落地实施。认真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市场化运作、土地使用和社会资本投入等模式,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探索通过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以地换绿等方式,推进造林、管护等任务由社会主体承担,引导企业、集体、社会组织、大户、个人等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国土绿化资金。

(四)坚持草原湿地修复治理泛绿。加大草原保护与修复力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基本草原划定,规范草原承包,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争取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快草原围栏建设,推进草原禁牧休牧轮牧。重视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中牧草种植工作,有效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加快退化草原改良与生态修复进程,实施草田轮作、低产田退耕还草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加强湿地保护,恢复草原湿地功能,恢复生机,呈现绿色。

(五)坚持生态扶贫助绿。持续推进以苹果、花椒、核桃、梨等为重点的经济林果产业建设,加快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产业,加大林木种苗、花卉等产业发展力度,助农增收。继续实施好福州·定西生态林项目,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扩大任务资金。加强生态护林员、草管员管理,加大项目资金和任务争取,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草管员选聘管理,做到林草资源保护和生态扶贫双赢。

(六)坚持林草科技兴绿。深化林草科技体制创新,利用好现有科技力量,发挥好科技平台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以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优良品种选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为突破,以强化推广应用、优化创新环境为重点,加快建立和优化林草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草原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七)坚持依法治理保绿。强化资源用途管护,科学划定林地、草地、湿地保护红线,全面强化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坚决守住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严格落实国家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和草原保护管理,强化林地草原用途管制和限额管理,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草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森林草原防灭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确保林草资源不流失、守得住,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定西林草植树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植树鸟的来信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