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的改革与成效

2021-03-31 12:06王力蔡思学洪诚毅刘光明倪辉周磊郑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案例库研究生基地

王力,蔡思学,洪诚毅,刘光明,倪辉,周磊,郑斌

(集美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1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教学改革概述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溯源,推行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是当前热点课题[1-16]。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追溯意识淡薄的问题,是进行食品安全追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的“食品安全追溯意识”,掌握食品安全追溯技术极其必要。集美大学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共计17个项目资助下,于2012年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课程中开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成为较早开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的学校。2013—2015年,以夯实研究生食品安全追溯基础知识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社会深度参与”为主线,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创建了三立足(学科特色、区域创新特色、“老字号”文化传承特色)、五融入(系统规划理念、特色教学体系、思政元素、长效联合培养机制、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建设模式)、五注重(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浸润”、科学伦理道德的“熏陶”、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基地研发人员勇攀高峰责任感的“感染”、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育”)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线上线下案例库。于2014年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教学改革,将建设重点从案例匮乏等单项突破转向系统规划,确定依托“学校—基地发展共同体”优势、共同开发案例、协同培养的思路,探索了科技特派员融入基地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历经7年改革实践,实现了服务区域企业发展与学校教学模式从课堂到实践转型同频同步,提升食品优势特色学科水平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向同行,实现了高素质食品安全追溯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预期目标,见图1。

图1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教学改革历程Fig.1 The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2 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方案和办法

2.1 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及应对方法

本改革以夯实研究生食品安全追溯基础知识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社会深度参与”为主线,顶层设计课程体系,系统规划课程体系,并确定依托“学校—基地发展共同体”优势、共同开发案例、协同培养的思路,探索了科技特派员融入基地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应对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解决问题方案及应对方法Fig.2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2.2 改革内容设计

2.2.1 融入系统设计理念

研究生导师团队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系统设计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体系,解决了课程知识体系不完整的问题。立足学科特色、立足区域创新特色、立足“老字号”文化传承特色,遴选依托研究生实践基地案例,与福建龙头企业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实践教育基地紧密合作,共同构建食品安全案例库,如图3所示。注重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浸润”、注重科学伦理道德的“熏陶”、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注重基地研发人员勇攀高峰责任感的“感染”、注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育”,解决了食品安全追溯相关案例匮乏的问题,见图4。

图3 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图Fig.3 The diagrams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and ability system

图4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案例库架构图Fig.4 The architecture diagram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s case database注:包括线上线下案例

2.2.2 融入特色教学体系

面向食品安全追溯理论知识难转化成能力要求,创建“学练创研赛”五位一体的案例教学模式,采取双导师的师徒制,示范性、针对性教学。聚焦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以“学”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线,注重“练、创、研、赛”有机融合,解决了知识难转化成能力的问题。

2.2.3 融入思政元素

本课程以嘉庚精神为引领,立德树人为根本,从学科特色,科技创新,匠人精神的传承等理念出发,遴选依托研究生实践基地案例,结合文化传承创新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充分挖掘、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区域特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引领研究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解决了根植区域文化育人定力不足的问题。

2.2.4 融入长效联合培养机制

“学校—基地发展共同体”的导师队伍,充分发挥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作用,双导师全程指导教学实践过程、课程与毕业设计、模拟召回(演练)等多个环节。实现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结构双融、资源双通、人才双育、动力双促、内外双效”的长效机制,解决了教学方式单一,对食品安全案件分析能力不足,知识难转化成能力问题。

2.2.5 融入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建设模式

教师作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融入基地,精心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引入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指导企业科技人员设计追溯方案,帮企业解决追溯技术问题。与基地企业共同开发案例(如:与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鱼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企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教学改革特色

3.1 建立了三立足、五融入、五注重的“三五五方案”的育人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依托“学校—基地发展共同体”优势,探索重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体系,探索形成将学科特色、区域创新特色、“老字号”文化传承特色融入案例课程的三立足、五融入、五注重的“三五五方案”。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以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特殊需求、探索将食品安全追溯意识融入食品安全追溯案例全过程,在此方案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区域创新特色、“老字号”文化传承的育人价值,增强专业性、实践性、创造性,引领研究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3.2 探索了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

依托“学校—基地发展共同体”优势、共同开发案例、协同培养的思路,构建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社会深度参与”为主线,食品学科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与区域基地融合发展,这既是学科转型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地方大学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其核心是通过供给侧的教育链、人才链与需求侧的产业链有机衔接,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集聚外部创新资源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快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共享,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科提升发展同频,学科优势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同向,体现地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3.3 构建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闭环的线上线下案例库

提出并实践了基于核心知识点和基地实训的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探索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新途径。与企业联合创建基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闭环的线上线下案例库,并与企业分享案例成果,拓宽案例的教学范围,提高案例的实用性,达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培养目标的高阶性目标。

4 教学改革成效

4.1 教学改革立项

本改革先后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共计17个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资助。

4.2 改革效果

4.2.1 学生和企业员工食品安全追溯意识不断加强,提高了食品安全追溯能力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体系及案例库建设经历6个阶段,其中案例库从无—有—系统化—特色化,共构建四横四纵食品安全追溯53个的线上线下案例,涵盖了食品安全追溯的(内部和外部追溯)全部要件,指导实践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内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为企业解决食品安全追溯问题,与江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实现基地开放共享。参与企业内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实践训练,直接受益集美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约650人,间接受益企业员工约2 000人、本科生约2 100人。夯实了《食品可追溯体系》课程的基础知识,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基地融合发展。本成果理论观点和改革成果受邀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会年会等做大会报告;还通过主办和承办全国食品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会广泛宣传推广;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20余所高校来我校学习交流,成果获得一致好评,见图5。

图5 成果及推广应用Fig.5 Achievements and application

4.2.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及机制

4.2.2.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集美大学和基地分别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结构双融、资源双通、人才双育、动力双促、内外双效”的长效机制。制定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方面等10多个文件,见图6。

图6 学习成效评价体系Fig.6 Evaluation system of effect on studying process

4.2.2.2 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从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及媒体报道多个环节进行,教学成果获得一致好评。

4.3 以改促建

初步探索建设了食品安全追溯案例教学线上课程,校企2位教师配合教学,有效减免了1位教师面对多名学生,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使在线学习活动充分展开、提高了在线教学的成效性,教学效果显著。直播课堂学生如身临其境进入基地,气氛生动、热烈,学习效果明显。这促进了我们未来尽快完善线上课程,创设更多元化教学模式,见图7。

图7 《食品安全追溯》线上案例架构Fig.7 The architecture diagram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s online case

5 结语

本改革建立了三立足、五融入、五注重的“三五五方案”的育人机制;探索了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构建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闭环的线上线下案例库,见图8;改革效果得到同行认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图8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改革的全景图Fig.8 The architecture diagram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s online case

猜你喜欢
案例库研究生基地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