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建筑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2021-03-31 00:26边睿婷
居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木质内涵精神

边睿婷

(延边大学工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2)

我国的历史文明极为悠久,传统建筑更有着浓厚的人文地域色彩,价值意义至关重要。由此,现代人民在创新建筑的过程中,应积极继承传统文化,从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也是目前我国广大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和首要任务。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融合而来的产物,建筑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同的建筑流派有着自身的文化底蕴,每一座建筑也镌刻着属于各自时代的文明特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模仿其形式,应首先认识和研究建筑形式涵盖的艺术精神及设计理念的基础,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文化体现到现代建筑之中,从而实现现代建筑的创新。

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三方内涵

1.1 艺术文化属性的内涵

传统建筑的艺术文化属性在我国古代时期有明显体现,古人乐于将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参照和借鉴,在儒家文化的熏染之下,推崇山水间的“中和”思想,追求一种平淡、雅致、宁静、自然的淡泊心境。我国园林艺术中也有着这种古人追求的浓厚色彩,呈现出“人为筑作,宛如天成”的艺术境界。深度的意境和充满诗意的美感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能够赋予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予人以人文的熏陶和人论的教化,获得崇高的精神享受,实现“大雅之堂,美至忘我”的最高境界[1]。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能够色彩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人生观和自然观,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热爱及向往[2]。北京的颐和园和大观园、苏州的沧浪亭、江南园林等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

1.2 物质文化属性的内涵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物质文化属性体现为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装饰两方面。对建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科学分布建筑群及院落组合是首要特点。传统建筑园林及宫殿中都有明显的程序感和对称均衡的层次感,如古代寺院、北京故宫及敦煌莫高窟等,每个建筑单位都为一组或多组,围绕中心空间形成建筑群,这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主要平面构建模式[3]。对建筑物构件和装饰是次要特征,绘制符号、建筑构件、主要配饰及多样的色彩都体现了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因素。如木质构架、斜坡式屋顶、斗拱等形式,都是通过建筑结构和受力模式的共同作用得以形成。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水平都在不断更新,应将传统色彩鲜明的装饰色彩、符号及主要构件进行提炼并应用,使其能够在一直延续和发扬[4]。

1.3 精神文化属性的内涵

传统文化中体现精神文化属性主要涉及实用精神、哲学精神和人本精神三方面内容。首先为注重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性的实用精神。在应用建筑构件和规划建筑结构时,人们严格遵循内在的力学法则,结构的逻辑性极为清晰,能够根据建筑单位的不同功能使用不同形式,将室内外的结构、装饰、布局陈设和艺术作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意境和艺术效果。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强调和自然地协调发展,将建筑和环境进行充分融合。这种将建筑环境人文化和自然化的特点与目前社会中关注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较为类似。强调重情知理的人本精神。我国建筑空间的自身特点为组合巧妙、尺度恰当,与自然较为和谐,任何传统建筑都注重意境的熏染,追求人文礼仪,实现建筑艺术和建筑功能的融合统一[5]。

2 结合传统文化创新现代建筑的有效方式

2.1 创新现代建筑时应用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古代的传统木制建筑中大多汲取了佛家、儒家和道家的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建筑材料虽多以钢筋混凝土及大理石等新型材料为主,减少了木质材料的使用,建筑技术水平和形式也逐渐提高和升级,但传统文化元素仍可以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进行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单是将形式进行传承,而主要要将精神和文化进行传承。应在建筑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重情知理的人本精神及实用精神,体现出佛家、儒家和道家的文焕内涵,同时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加强环境保护,

2.2 加强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

重视整体布局,体现整体观念是我国古代建筑理念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建筑群进行规划布局时,眼界不能限于单一的建筑单位中,应着眼于整体态势,重视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6]。在由总体环境过渡到单座建筑、装饰色彩到配饰艺术品、外部建筑序列到内部空间的过程中,都要做到环环紧扣,一旦缺少和简化任一部分,就会对建筑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据目前社会中现代建筑的构建布局来看,普遍缺少对整体理念的应用和体现,在进行现代建筑创新时要学习这种整体观念。如针对城市的总体建筑进行规划时,应细分到不同小区和城市综合体,使每个单独的小区都有自身特点,每个标志性建筑物都能够体现文化特色,从而加强城市的建筑风格底蕴,形成有自身文化内涵的中国城市。

2.3 传承中国古代及近代园林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园林建筑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建造理念和其中的人文特点也值得现代建筑进行传承和发扬,能够和现代建筑文明进行充分结合。近代园林建筑中大量应用木质材料和结构,符合现代建筑的创新环保及节能减排理念,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国家建设报曾推出了《关于中国木质建筑的探讨与发展》,其中明确指出了园林建筑的关键意义,在公园和旅游景点等区域,构建木质建筑有鲜明的优势及发展空间[7]。传承并坚持发扬中国近代园林建筑和古代建筑的精髓,能够更加全面地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木质建筑形成行业体系,推动我国木质建筑的市场化、产业化及规模化。

3 结 语

总而言之,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创新现代建筑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明确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纯追求建筑和住宅的适用,逐渐有了全新的精神追求,建筑能否体现文化气息和个性理念、能否与环境进行协调统一、能否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否展示出自身优势和特点等等,这些都与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理念相适应。中国建筑师任重而道远,应加强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精神,为国家建筑事业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木质内涵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挖掘习题的内涵
木质风景画
拿出精神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