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俄式木刻楞特征分析

2021-03-31 13:08孟庆鸽段炼孺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俄式原木木刻

孟庆鸽,段炼孺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言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俄罗斯人设计建造的俄式木刻楞历经百年沧桑,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木刻楞建筑。俄罗斯木建筑起源于中世纪早期哈萨拉文化与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形式的相互融合,其发展不仅与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更与其在不同时期所接触的不同文化有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俄罗斯木结构建筑“木刻楞”。俄式木刻楞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894—1896年,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东铁路的修建使俄式木建筑开始出现在铁路沿线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等我国北方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殊时期留存下来的俄式木结构建筑已进入暮年,我们能在现存的俄式木建筑上看到历史的痕迹,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究。

1 俄式木刻楞在我国北方得以发展的原因

1)历史因素 木刻楞的产生与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延伸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木刻楞是沙俄在我国修筑铁路的产物。1896年李鸿章代表与沙俄签订“中俄秘密条约”,要求修建赤塔通往我国东北的“中东铁路”,大量俄罗斯技术工人入境。起初,木刻楞分布在满洲里、额尔古纳、扎赉诺尔、海拉尔等铁路沿线,后来慢慢形成小规模的木刻楞建筑群,是为工人提供的居住场所。随着俄罗斯人的不断迁入,木刻楞开始零星出现在城镇,教堂、水塔、监狱等功能性场所也不断完善,为俄式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北方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文因素 俄罗斯人的性格、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决定了建筑的发展。建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不同环境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和追求。1903年竣工的满洲里谢拉菲姆教堂,其主体移植于本土,而建筑尖顶的钟楼则是木刻楞初始的状态。1905年生的耶诺根替耶夫教堂直接将葱头式穹窿与主体建筑进行嫁接。两座东正教教堂的修建正是俄式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探索与完善,也是木刻楞在我国北方正式发展的端绪。

3)地理环境因素 我国北方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相较南方地区而言,冬季寒冷漫长且降雪量大。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森林资源极其充沛。俄罗斯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作为木刻楞建筑的天然材料。由于俄罗斯本土的木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抗震安全、冬暖夏凉等效果,非常适用于我国寒冷地区,再加上建造材料的获取、运输、加工等非常便捷,所以木刻楞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木刻楞能够在我国北方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4)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繁荣,尤其是满洲里地区,凭借着口岸城市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大量俄罗斯商人的入境,加速了俄式建筑文化对我国本土建筑的影响。

2 我国北方俄式木刻楞建造技艺分析

俄式木刻楞建造材料一般以落叶松为主、苔藓和石头为辅。在空间布局上,建筑呈规整矩形,一般除建筑物外无院落,属木构架建筑。

1)台基 首先将地面夯实,然后用石块进行堆砌形成台基,石块坚硬的材质和天然肌理纹路为建筑增加了稳定感。

2)墙体 选用直径为20cm左右的落叶松原木,先对其进行加工去除木材表皮和树枝,然后在自然风干好的原木上削出月牙形或几何形凹槽,使上层与下层原木叠螺式相吻合,增加稳定性,并且在凹槽处添加提前准备好的干燥的苔藓,通过原木叠螺产生的重力将苔藓压实并填满原木之间的空隙,起到密封保暖的作用。由于天然木材曲直各异,所以个别木材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切口调整,尽量将木材的弧度向上使用。一般在木材上部进行切口,这样向下的重力会将木材调平整。添加苔藓还有一个原因,即当空气湿度过大时,苔藓会自动吸取水分膨胀,起到密封除潮的作用。

3)墙角 俄式木刻楞墙体拐角处主要采用搭接、卡接2种形式。一种是在原木顶端削出一个与原木半径相等的半圆凹槽,使其恰好与下一根原木咬合;另一种是在两根原木顶端削出燕尾槽,使其相互嵌套咬合形成光滑的转角。

4)屋顶 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漫长降且雪量大,屋顶表面覆盖红色或者蓝色铁皮,减少积雪长时间附着。屋顶与顶棚中间还有非常大的储存空间,以一般从天窗便可进入。

5)门斗 形似走廊,具有很强的防风保暖功能,能起到分隔室内外空间的作用。

6)气窗 位于木刻楞两侧的山墙上,对称分布,起到空气流通和调节屋内温度的作用。

俄式木刻楞将建筑分为三段式构成——屋顶、墙体、台基,每个部分都独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兼顾审美性与实用性。木刻楞建筑中运用的搭接方式与我国的榫卯构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能使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提高了居住空间的安全性,有利于我国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木刻楞建筑材料是天然绿色环保可再利用的,建筑废料可当作燃料,产生的废渣可被土壤降解。但是,从遗存的木刻楞现状来看,木刻楞建造技艺的传承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目前掌握传统工艺的匠人较为年长,年轻人传承技艺的意识不强,工艺传承需要注入大量新鲜血液。

3 我国北方俄式木刻楞细部装饰及色彩分析

3.1 我国北方俄式木刻楞细部装饰分析

木刻楞建筑装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工艺特点。木刻楞尤其重视“三檐”,即窗檐、屋檐、门檐,追求附着在“三檐”上的木雕花纹装饰,再加上鲜明的颜色与材料搭配,可谓木刻楞的点睛之笔,反衬出木刻楞敦实厚重的台基、宽阔流畅的墙体、简洁的铁皮屋顶的粗犷与豪放。

木刻楞的细部装饰符号更为独特,抽象的植物符号、动物符号以及宗教神话符号都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植物符号象征着生命与活力,动物符号象征着吉祥,宗教神话的抽象符号象征着消灾除害和祈福美好生活。木刻楞这些抽象符号的组合排列形成了复杂且有韵律的细部图案,在建筑的不同位置起到不同的装饰效果和固定作用。

木刻楞建筑艺术分为3个部分:上部为铁皮屋顶,具有遮风挡雨的实用性功能;中部为“三檐”,具有极大的装饰作用;下部是建筑主体部分,包括墙面与台基。木刻楞建筑的中段是细部装饰艺术集中表现的部分,更是装饰艺术的趣味中心,别具风味的窗楣、檐口、墙裙装饰展示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窗楣,顺应窗户的造型起到修饰的作用。窗楣的造型呈三角形,檐下搭配精致的木雕图形,装饰纹样以俄罗斯传统的卷花造型为主,花纹点、线、面搭配增加了立体感。檐口,搭配俄式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造型生动活泼,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代表造型是十字花形和六芒星。墙裙,装饰纹样简洁灵活,一般呈倒三角中空圆形进行排列,或者倒三角搭配半圆进行二方连续,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与建筑整体相互呼应,富有生命力。总的来说,木刻楞建筑整体外观精致巧妙,华丽中透出质朴的艺术效果,整体装饰富有节奏感,更加具有艺术特色。木刻楞“三部曲”融合成一个完美的理想精神境界。

3.2 我国北方俄式木刻楞视觉色彩分析

俄式木刻楞不仅从建筑外观造型和结构特点上影响着我国的建筑特点,还从建筑外观的视觉色彩上影响着我国的建筑风格。木刻楞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主要表现在房顶、中部墙体与“三檐”的彩绘上。木刻楞的墙体立面以同类色为主,多用黄色或橙色;铁皮房顶多为棕色或者红色;蓝色和绿色两种冷色则多运用在细部装饰上,“三檐”木雕装饰多采用蓝色和绿色冷色调勾勒涂绘,与以暖色为主的轮廓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黄色和橙色是太阳的颜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红色是热情与浪漫的象征,彩色木刻楞描绘了一幅人们心灵深处向往的“诗和远方”,给人心灵上的慰籍。同时,木刻楞色彩的冷暖对比相辅相成,将木刻楞建筑烘托得更具趣味性,其大面积的暖色赋予建筑活力与生命力,精细部分的木雕花纹装饰使建筑体现出精巧美妙的艺术氛围,木刻楞“立体的彩色雕塑”因此得名。俄式木刻楞常采用红色、白色、绿色、蓝色、黄色几种主色进行搭配,建筑的主体结构常以单色进行漆涂。俄式木刻楞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而中式传统木构架建筑主要以单色或双色进行漆涂或搭配,少以花哨的颜色进行穿插配色,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会有一些象征性的色彩进行配比设计。总的来看,俄式木刻楞的发展与我国本土建筑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在色彩、造型、结构上不断演进和发展。同一种建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都是不同的,正是各不相同的文化特色造就了不同地域各自的建筑风格。

4 结语

木刻楞作为我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屹立百年的原因是它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殊时期的历史人文,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分析俄式木刻楞在我国北方发展的原因、建造技艺、细部装饰及视觉色彩,结合木刻楞发展现状提出木结构建筑在我国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形成系统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木刻楞特征的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撑,希望能够为木结构建筑的继承及历史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俄式原木木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俄式手枪,不一样的风景
原木、锯材
原木、锯材
大玩原木设计,写意自在又轻松!
原木、锯材
复兴俄餐经典,复原真正罐焖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