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地理”空间互构下淘宝村形成机制研究

2021-03-31 13:08崔晓晖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淘宝网络空间电子商务

崔晓晖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0 引言

伴随“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互联网深入乡村社会,为乡村带来便利,也将电子商务引入农村地区,使村民享受到“数字红利”。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已将农村电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1]。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淘宝村十年研究报告》指出淘宝村年销售额超过7 000亿,占据农村电商销售额的50%,覆盖2.5亿人口。淘宝村已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淘宝村作为我国特有现象,为乡村振兴开拓新思路,因此解析淘宝村形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 淘宝村:“网络-地理”空间互构的典型场域

1.1“网络-地理”空间互构重塑乡村资源配置

相较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配置上与城市存在巨大差异,资本、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更容易集中在城市地区,加之基础设置差异,使农村地区的人才、资金等资源涌进城市地区,造成农村优质资源流失。伴随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步拓展至农村地区,重塑了乡村原有的资源配置。在互联网空间中,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以数据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突破空间距离限制且低成本、高效地进行传递。因而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不再单纯聚集在城市地区,而是以数据的形式不断溢出,借助计算机网络能够扩散到任何区域。网络空间以无中心、无边界的特征与地理空间的叠加,突破位置、距离、尺度、边界及区域等传统地理要素的制约屏障,乡村产业发展不再依附于城市,生产资料逐步解放,其价值不断显现,实现乡村发展转型,有效缓解农村地区土地闲置及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1.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乡村资源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商业服务于农村资源,实现农村资源整合[2]。与城市工业不同,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时间及产量相对固定,能够很好地进行预测估值,且具有明确的地域特色产品,但其销售渠道有限、销售方式较为单一、对外宣传信息量较少,电子商务的出现弥补了农村商业模式缺陷,使农村地区相较城市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更迫切。因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农村电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当地所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这些资源禀赋能够为电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优质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被充分解放,一些独特的自然作物资源或历代遗留下的手工技艺,也能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优质的特色产业产品[3]。

1.3 淘宝村作为农村电商典型的地理集聚形态

近十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并走在世界前列。在实现技术创新之余也不断渗透下沉市场,农村互联网增长率不断“攀高”。伴随阿里巴巴集团农村电商战略的推进与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作的实施,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产业发展的淘宝村不断涌现。借助“淘宝”电商平台,淘宝村同广阔的市场建立起紧密联系,并在其村内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的上行,已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范。淘宝村作为一种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淘宝村依托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零售,电商平台在需求侧扩大产品需求,在供给侧促进降低成本的二重性让其拥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4],而在电商平台交易过程中产品配送的物流需求,也让其具有一定的交通指向性,从而形成地理集聚的状态。在规模经济下,淘宝村电商企业进行集中,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各部分开始协同分工,有效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运输费用及产品成本的降低,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收益不断提升,进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形成农村电商地理集聚的独特形态。

2“网络-地理”空间互构下淘宝村形成的内在逻辑

2.1 网络空间叠加:淘宝村形成的初始条件

1)突破市场区位束缚,引发乡村工业发展 区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具有空间规律,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被称为“区位”,区位在地理空间中存在,但地理空间是有限的,因而强调“距离”的重要性。在区位论中运费被认为是影响生产型企业的重要因素,各企业都试图以低于竞争企业的价格面向消费者,于是企业的区位选择往往围绕着当地市场,距离市场越近,越是能节省运输成本,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导致在城市中,同类产品企业总是集中于市场分布。伴随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空间向地理空间叠加,以时间替代空间与距离,削弱传统区位因素的限制。城市工业不再依赖城市的本地市场,借助信息网络,生产商便能够与销售市场建立起紧密联系,实现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协同。使其对城市中心经济效益追求降低,这让交易市场周边的生产商开始向外流走,转而向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进行转移,并扎根于乡村空间。

2)弱化地理距离限制,重现乡村人口活力 网络空间向地理空间的叠加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按照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城乡的收入与就业机会的差异是造成乡村人口外流的2个主要原因[5]。城市地区无疑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与薪资待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网络客服、销售推广、在线教育、产品运营、创作设计等依托于网络空间的灵活就业岗位。借助计算机网络,便能实现远程工作,新的工作方式弱化了地理空间中距离的限制,乡村成为从业场所,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之乡村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推进与日益递增的城市生活压力,一些年轻人陆续返乡,使乡村重现的人口活力,并带来优质的人力资源。而这些返乡人才掌握着互联网知识,对于市场动向也有着精准把控,对于淘宝村的创业、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6]。由此为淘宝村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2 信息要素流转:淘宝村形成的触发因素

1)信息高效获取,降低商品交易成本 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认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因而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信息成为交易成败的关键要素。网络空间的出现将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传递,其高效的方式降低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在社会关系中人们社会交往、商品交易中所支付的时间及货币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也是影响决策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信息的出现将海量的商品信息进行筛选、转换与储存,最终将商品信息以简单、清晰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借助计算机网络也能快速收集、处理海量的商品信息,大幅节省传统交易过程中信息收集的成本。并且数字信息即时、远程传递的特征,使商家与消费者无需面对面拟定合同、签订协议,以此降低在商品谈判过程的产品议价成本与交易签约成本。同时,以往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现场的实地监管,而借助数字信息,能够时刻了解最新的生产进程与实施问题,实现远程生产监管,缩减生产监管的成本。因而相比传统零售产业,交易成本降低,也让商品拥有更低的定价,在网络空间下建构起的淘宝村也成为可能。

2)信息要素转换,构建异地交易体系 在网络空间中,现实中的信息、资金等要素均被转为“0”和“1”的数字集合。现实中的信息、资金传递的过程也被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流通过程。在网络空间中,信息被转换为数据形式进行高效传递,消费者的议价过程被替换为数字信息的流通过程。同时,信息流能够引导物质流通过特定“廊道”流通,且物质流也能对信息流产生反馈,“精准物流”由此发展,实现买卖双方无接触的远程商品配送,购物返回的过程也因此被现代物流所替代。在这场交易中,商品的交易逻辑被信息、物资的流通过程所替代,由于商家与消费者不再需要直面交易,因而“异地交易”也成为可能。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信息流、物流等实现了商品与资金的交换,即便身处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也能进行商品交易,为淘宝村电商建构起全新的商品交易逻辑。

3)信息双向传递,保障供需动态平衡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也是行为主体接触与交流的场所,如果市场交流空间过于狭窄,就会影响供需双方的接触与交流,使商家无法在短期内拥有足够的市场信息维系供需平衡关系。实现供需平衡已成为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新经济背景下,依据市场需求组织企业生产成为新的诉求。而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控,现代网络平台已为商家与消费者搭建起能够直接对话的交流场所,实现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称。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记录、产品信息被转为数据信息并加以保存,借助大数据技术,市场的实时动向被转换为更为直观的图表信息,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市场运营服务上的市场响应慢、通用服务固化、供需不对称等短板,使得淘宝村显现竞争优势。

2.3 网络社交拓展:淘宝村形成的增长动力

1)加速知识扩散,促进电商规模增长 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空间,也是现实世界的映射与延伸[7]。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即便海量的信息也能被高效处理,解决了传统社会在信息传递与处理方面的困难。网络社会孕育而生。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得人与人在交流、交往过程中不再受“距离”束缚,关系尺度上推。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信息能够传递到更远的“位置”,信息交流的范围也不再局限在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等传统人际关系之间,来自不同行业的“陌生人”也能直接对话进行信息的交流,无疑加速了一些专业技能的传播。使人们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专业知识,加速电商相关技能与“隐性知识”的流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尤其在电商发展初期,竞争较为温和,能够有效提升从业者收入,因而涌入大量的农村电商从业者,淘宝村得以不断扩张。

2)重视情景体验,衍生电商产业配套 在网络社会下,信息也逐步成为一种体验商品[8],影响着商品的体验过程。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购过程中,往往会详尽地翻阅商品信息。能否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良好体验成为决定交易与否的先决条件。而购物过程中的虚拟店铺的购物流程设计能够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体验,使消费者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并催生有利的顾客反映。为此,互联网企业为占有市场不断推出日益丰富的应用功能,赋予人们独特的体验。在网络购物中,如拼单组团的促销手段、限时限量的商品发放、直播带货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网络社会下新的市场需求,使淘宝村产业不断细化、延伸,已然成为淘宝村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结语

淘宝村依托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平台发展,同时立足于农村地区形成产业集聚,因而受到虚拟网络空间与实体地理空间的双重影响。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互动通过网络空间叠加、信息要素流转及网络关系拓展改变了乡村原有的资源配置,产业、人口、经济进一步发展。借助网络数据信息的诸多优势,孕育出农村网销这一独特形式,并在集聚经济与市场需求下,形成完整的电商产业集群,进而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淘宝网络空间电子商务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第一次“淘宝”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