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探讨

2021-04-01 07:26李好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连廊屋顶花园住宅小区

李好明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1)

1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1.1 融合周围空间

现代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住宅公共空间时,不但要考虑其与周围建筑之间的融合,而且还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和主体文化保持一致。虽然相关部门在城市住宅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住宅空间设计效果产生的影响,但大多数住宅建筑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都因为受到土地、住宅人口、设计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住宅公共空间出现了与周围建筑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北京、西安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的古建筑,但随着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城市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占用古建筑土地,或者在古建筑周边建设高度较高的住宅小区,不仅对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增加了住宅小区公共空间建设工作的难度。

1.2 融合当地文化

随着人们对住宅要求的不断增多,城市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各种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从设计到建设再到投入使用的时间也大幅度缩短。为了追求住宅小区建设的速度,很多设计人员在开展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时,都采取了肢解套用以往相似设计方案的方式,这就导致城市中出现了很多住宅小区或公共空间设计类似,住宅小区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特色的情况。我国的古代建筑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不仅与各个地方的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且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广西的吊脚楼、西藏的藏式建筑等【1】。虽然不同地区的建筑都有着体现地方体色的住宅公共空间,但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地区的住宅小区不仅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问题,没有与城市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而且失去了古代建筑独有的特色。

1.3 空间利用率不高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我国城市住宅楼不管是密度和高度都非常高,但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却非常低,人均住宅公共空间使用面积更是不足40m2,人均公共空间的占有率与实际评价数据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公关空间是人们生活与休息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科学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较高的利用率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居住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针对当前住宅中电梯间、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虽然满足了人们提出的安全舒适要求,但随之产生的公共空间利用率偏低、楼梯布置凌乱等问题,不但导致大量的公共空间被占用,而且降低了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性,制约了城市公共空间作用的发挥。

2 城市住宅中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2.1 标准层的公共空间设计

各个楼层中的公共空间不仅是联系楼层住户的重要空间,而且是居民回家的必经之路,是邻里之间交往概率最大的空间,所以,楼层公共空间品质的高低对邻里关系是否和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住宅中每个标准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了楼梯厅空间、廊道空间以及入户空间等几部分,如果这几个空间交往程度越密切的话,那么其交往的强度自然也就越强【2】。设计人员在进行标准层的设计时,应该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于邻里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营造有助于促进邻里交往氛围和空间的方式,提高城市住宅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2.1.1 楼梯厅空间设计

城市住宅中的楼梯与电梯作为住户回家垂直交通的主要枢纽,在邻里交往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电梯厅。电梯厅是人们等电梯时相处的公共场所,这一场所为邻里之间搭建了交往的平台。其次,楼梯间。楼梯间作为住宅建筑消防疏散通道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对其进行适当改进的话,将其作为邻里之间休息的平台,对于楼梯间利用价值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住宅楼的每一层既是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同时又与连廊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其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对于邻里之间交往的进一步加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1.2 廊道空间设计

连廊式住宅建筑之所以是目前公共空间利用率最高的住宅形式,主要是因为连廊式建筑在设计时只需要1 条廊道就解决了多住户入户的要求。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设的大量的公寓楼、宿舍楼等住宅建筑均采用连廊式设计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时物资极度缺乏年代,尽可能地用更少的资源解决更多人的居住和生活问题是连廊式建筑设计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虽然连廊式住宅自身有着很大的优点,但廊道形式过于单一却是人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再加上在住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住户之间没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如果不看门牌的话,即使是住户也会出现找不到家的问题。所以,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连廊式住宅也因为无法满足住户的隐私性要求,逐渐被其他建筑设计方式所取代。

2.1.3 入户空间设计

入户空间虽然是住宅空间中最私密的公共空间,但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室内面积不足是导致入户空间私密性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对北京四合院以及集合住宅的调查研究发现,人们习惯于在户外堆放杂物并非是因为室内居住面积狭小而采取的不得已行为,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发行动,是一种长期养成的自然习惯。人们的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占用室外公共空间的方式,达到扩大私有生活空间的目的。

2.2 屋顶花园空间设计

2.2.1 屋顶设计分析

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发现,屋顶作为居民活动公共空间最大的优点在于:(1)如果将屋顶作为公共空间,可以在不直接占用土地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随着城市土地的日趋紧张,只有合理运用屋顶资源,才可以为居民建设更好的居住环境,这是当前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2)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环保组织调查统计发现,如果一个城市屋顶的绿化覆盖率超过70%以上的话,那么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即可减少80%以上。(3)提高了环境保护效果。屋顶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城市空气的净化,减少了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的压力,而且达到了有效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目的。虽然屋顶作为居民活动公共空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同样非常明显:首先,我国屋顶花园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虽然屋顶在垂直交通方面是重要环节,但却并不是居民必须经过的区域,所以屋顶花园很容易被居民忽略。再加上大多数住宅的电梯都无法直达屋顶,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屋顶花园的利用率。其次,屋顶设置有水箱、电机房、消防通道、排烟口等设备,如果设计人员在屋顶开展绿化设计工作的话,不但会影响到设备后期的维修工作,而且居民在屋顶的活动也难免对屋顶原有的设备造成破坏。最后,由于设有花园的屋顶往往比普通屋顶负重大,还会对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2.2.2 屋顶活动空间设计

设计人员在设计屋顶活动空间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通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居民去屋顶的交通问题,才能确保屋顶花园设计的顺利进行。目前,到达屋顶的途径有以下2 种:(1)每栋楼的安全通道与电梯间都可以直达屋顶,这种方式为居民去屋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通过螺旋式外廊终点直达屋顶。这2 条途径不仅彻底解决了居民上屋顶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屋顶的可到达性。此外,除了屋顶的可达性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屋顶花园有内有外,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绿化设置,这种丰富的屋顶活动内容,不仅激发出了居民到屋顶活动的欲望,而且促进了屋顶公共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3 结语

总之,住宅公共区域作为人们活动和联系的重要区域,满足了交流和休闲时对公共空间的要求。随着城市土地的日趋紧张,留给人们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少。人们对具有文化特色和优美景观的住宅公共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住宅公共区域,才能在充分体现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连廊屋顶花园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呼噜猫的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南京最美“网红”屋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