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禹锡的谐谑人格与“诗豪”特质

2021-04-01 11:55柳志立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性情情怀内涵

摘 要: 中唐诗人刘禹锡好谑,其谐谑人格内涵丰富,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却一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拟从其诗性情怀的角度来探究其谐谑人格的特征、“诗豪”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谐谑人格 诗豪 内涵 情怀 性情。

谐谑心理与言行,如同佛家的“禅悦”心境与话锋一般,乃性情之人所难免的现象。谐谑人格与好调笑、嘲谑、嘲讽的个性是诗性人格结构中常见的一面,而谐谑人格与雅俗性情又与作家的文艺创作思想、态度、审美意识和作品的风格紧密相关。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一生几经沉浮,其人格也因其人生轨迹的变化而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拟想以其谐谑人格为中心展开讨论并连带谈谈其“诗豪”的内涵、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主体精神与个性意识都非常强烈的哲学家和诗人,因参与中唐昙花一现即归于失败的“永贞革新”政治运动,导致了他大半生的理想沉沦和仕途谪居,人格、性情也因此而呈现出变化分明的阶段性特征。以被贬为界,大致而言,其前期性情刚健豪迈、沉稳执着,性格外向,以功业理想与仕途为主;中期则性情刚毅傲岸、沉郁倔强,性格内敛,以人格存养与道义持守为主;后期则性情豪爽洒脱、谲狂谑浪,性格开悟而舒展外放,以生命情怀与才情友谊的审美嘲谑与娱情酬赏为主。

刘禹锡素有“诗豪”之誉。当然,很多评论都是从对其诗歌独特个性的欣赏开始的,其同代人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曾说:“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又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在 《与刘苏州书》 中还说“诗敌之勍者,非梦得而谁?”可见,刘禹锡的豪迈诗风与豪迈个性。明代李东阳在其《怀麓堂诗话》中也说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明代胡震亨在其《唐音癸签》中说刘禹锡“骨力豪劲,在中晚唐自为一格”;明代瞿佑说:“其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如此”a;明代胡应麟在其《诗薮·内编》中说“梦得骨力豪劲”;清初王夫之在其《姜斋诗话》中评价刘禹锡的诗歌“宏放出于天然”。除了李东阳、瞿佑评论其人格之豪迈外,其他的评论多着眼于其诗歌风格的豪放雄奇而言。对“诗豪”之称,我认为当主要指其人格、性情、性格方面的特征,其次才指其诗歌的主导风格,在此可见其人格与风格的一致之处,似乎可以印证法国作家布封“风格即人”的观点。从理论上来说,个体人格的结构特质与特性都有高雅与世俗的两面性。对人格特质而言,可以说作者是刚正豪迈又自然洒脱、沉稳冷静又玲珑多情、幽怨倔强又谑婉放达的多重特征的对立与统一。对诗歌的主导风格而言,当指作者诗歌风格壮美、优美而又以壮美为主的特征,即豪迈、雄奇、浑畅的气势与精雅、朗丽、谐婉的韵味的统一。而我认为诗豪的特性,就人格而言,主要与作者人格谐谑的一面相关,与其豪健、高雅、清壮、端丽的一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就诗歌风格而言,应该主要指豪迈、朗畅、婉丽、精雅相统一的特征,而刚正、端严、劲健的特征则应该摒除。因为“诗豪”不应该是泛指豪迈的先天性情或作品风格,而应该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心理倾向性和审美观基础上的且又习有后天的被个性化了的社会化内涵的个性特征。对刘禹锡而言,其功名和仕途顺达的早年和谪居的中年阶段基本不具备“诗豪”的特性,而其洛下吏隐的晚年时期才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豪阶段。因此,本文以其晚年的诗性情怀、谐谑人格、谑浪的态度与姿态为基础和出发点,也兼及其早年、中年的类似特质特性,来探究其谐谑人格的内涵与特征并梳理其与“诗豪”的内涵与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豪健婉转的嘲讽与批判

刘禹锡似乎天生地善于讽喻、嘲谑,一方面当是其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应与其哲学家式的人格精神与思辨意识、诗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坎坷困顿的仕途际遇有关。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了顺宗李诵主持下而由王丕和王叔文所领导的“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运动,运动失败后被贬朗州。长期谪居,直到接到朝廷的召回诏书后,元和九年(814)十二月,作者才能開始由贬所朗州启程回京。元和十年(815)二月抵京,在等待新授官职的同时,恰值阳春三月,长安玄都观桃花盛开之时,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同去观花,有感而发,遂成其诗。其《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云: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b

诗歌前两句言说桃花盛开之际,长安街上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桃花映红了街道,此为实写,而后两句转虚,明言观中桃花乃“刘郎去后”所栽,以观中桃花喻指自己被贬出朝后新得势的朝中权贵和趋利奔竞之徒。唐人喜欢京城看花,但却不怎么喜欢桃花,就连杜甫也曾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c,可见唐人不喜欢桃花之一斑,大概因为桃花虽艳、也可作为美好的比喻对象,但总给人以轻薄妖冶的心理印象的缘故:“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d玄都观桃花诗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e,不仅得罪宰相,而且还有可能被皇帝误解,因为宪宗李纯正是通过“顺宗禅位”这一逼宫的方式登上皇位的,终至“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f,由此而被再度贬谪。当然这只是引子,即使无此事件,再贬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同回的革新官员又都同时被贬出京,可见宪宗并没想真正重用他们。但此事无疑加速了其与革新人士再度被贬命运到来的速度和加剧了被打击的激烈程度。然而,再经历人生与仕途的第二轮贬谪后,刘禹锡于文宗李昂大和二年(828)春被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三月回到京城长安,又值桃花盛开之际,刘禹锡重游玄都观,依然倔强率性不改,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一诗并引云: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g

如果说前次的讥刺和讽喻还主要在抒发感慨,还有偶然性的话,那么此次则分明是有意而为。诗意:依旧是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之际,依然是旧地玄都观,只是当年的道士已经不在了、桃花也败落不在了,暗喻当年革新运动的反对派成员上至皇帝宪宗李纯、中到宰辅武元衡、下到宦官俱文珍之流和其他朝臣的物故,而自己已经57岁却偏偏还自称“刘郎”,可见其人生态度之诗意、性格之倔强与激切,依然以个人豪爽直切的心性和戏谑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政治事务,结果可想而知:“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h按说经历前次讽谕惹事以至于再度被贬的打击后,刘禹锡能有所反思、更张的,但他诗性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刚直倔强的个性依然没变,旧事本已趋于云散,自己本也可再有升迁的机会,可他偏偏我行我素、铮铮铁骨。于是,刘禹锡于大和五年(831)十月被排挤出朝廷,出任苏州刺史。至此,又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三阶段的贬谪生涯。

不仅如此,对皇帝唐玄宗他也敢讽刺,大和二年(828)刘禹锡在由洛阳赴长安任职途中,在其《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中云: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i

批判唐玄宗的风流误国,与“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j如出一辙,只是对玄宗是批判,而对楚襄王是嘲讽的态度,还略带调侃的味道。

刘禹锡的谐谑人格与性情不仅体现在对现实的批判上,还体现在对历史现象的反思上。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在被罢任和州刺史北归洛阳途经楚州时曾作《韩信庙》一诗,诗云: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1

此诗讽刺与批判的意味非常明显,韩信有大功于汉朝,结果还不是落得个被斩和“夷信三族”的下场?所以,一反思,后人难免生出惧怕登坛建功的心思。刘禹锡当时正处于无官无职的状态,表面上略有以诗解嘲而乐得一身轻、还能幸免于难的苦中作乐的味道,其实他当时的心境与情绪是非常低落的。

诸如此类的嘲讽与批判,根源于作者循自然之理的思辨精神与批判意识以及诗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而多直接与其豪爽好谑、刚毅倔强的个性有关。在此可见,承谐谑人格而来的“诗豪”的个性与诗歌风格在本质意义上达成了大致的一致。

二、豪情对话式的文艺酬赏

中唐以来,以诗酬唱成为风气。对刘禹锡而言,与同僚好友的诗酒唱和,至老未衰。其《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一诗云: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2

此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值作者54岁时,当时被贬和州。不仅诗歌句意,而且其整体格调上都弥漫着深厚浓郁的情怀与性情自我酬赏、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嘲谑、自得自适的韵味和理趣,刘禹锡的很多诗歌在意义和精神指向上具有一种潜在而深郁的谐谑意味,虽然不一定有类似的字词。作者观化万象与诸方哲理,一定程度上也实为命运所催发的结果,已经能万事“尽忘筌”“名利同春梦”了,可偏偏还非要说是曾经习佛参禅的结果。明明自己心系红尘“芳草地”和“碧罗天”、心游物内的结果,却偏偏说是外物非常美好、外在光景吸引自己的情思,这种曲婉致意的构思方法和正话反说、逆笔正写的写作技巧使诗歌整体上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谐谑情调,而结尾则一意双指。透过此诗,我们能很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劉禹锡作为哲学家式的诗人的独特之处,也能体验得到其刚正豪迈又自然洒脱、沉稳冷静又玲珑多情、坎坷幽怨又谑婉放达的诗性情怀与才子人格的精神,如此精妙的才情酬赏、体验活动将自赏互赏融于一体,双向寄意,均达妙境,实属难得。

长期的仕途贬谪生涯非但不能使作者消沉,反而愈发地激起其刚毅豪迈之气。大和六年(832),因党争而受牵连并被外放而出任苏州刺史,当时作者61岁了,仍然豪情勃发,他在《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一诗中云: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

东隅有失谁能免 ?北叟之言岂便诬?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3

诗中虽以“老夫”自称,还自嘲自谑、自我调侃“光景蹉跎”,但实际上仍然豪情不减,作者从自己的自然哲学观出发,还与白居易共同慰勉“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诬”,坚信极点转化、物极必反、祸福相倚的自然规律,所以现在愿意“寒龟饮气”式地活着,相信总有“秋隼得时凌汗漫”“掌下成卢”的一天。刘禹锡越贬越刚韧、越老越雄豪狂迈,这对大半生不得志的才子文人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种坚毅和倔强不仅是性格雄豪之所在,也含有因仕途坎坷困顿而反向被激发或主动生发出来的命运抗争意识。

刘禹锡以儒立身,一心想有所作为,也几乎一直兴致饱满、豪情激越,纵使被闲置时难免会生发出对生命的无奈和叹惋之情,但他都能以“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4的坚毅态度和傲然姿态自处。但渐近晚年,大半生的生命沉沦和长期的仕途贬谪生涯逼着他不得不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和选择:“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5,所以晚年诗酒自娱式的生活也是自然而可以理解的了。细想想,“濩落唯心在”! 6的朋宾酬赏,“一醉尽忘机”! 7的自遣自适也还是不错的选择。晚年的吏隐闲居生活,刘禹锡颇有愈老弥狂、谑浪酬情的态度和姿态。其《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一诗云:

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8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十月初的洛阳,大家志同道合,患难与共,才情相当,晚年聚首当是非常惬意的事。所以,喝酒尽兴“多狂态”,即使信佛也无妨,饮酣而愁散,作者就又诗兴大发,“文锋未钝”,还是一副老当益壮、愈老弥狂的姿态,彼此“喧呼”,一醉方休。在欢呼戏闹中相互酬赏,不畏年老且愈老弥狂、谑浪自放、率性洒脱,刘禹锡晚年仍然表现得诗意十足。有时,彼此间还相互调笑、嘲谑,其《答乐天戏赠》一诗云: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 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将心求净土,时时偷眼看春光。 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9

诗意说白居易才华横溢,但年老而风流不减,虽信佛:“矻矻将心求净法”,经常斋戒,但还心系闺阁、眷恋红尘而“时时偷眼看春光”,现在你又心思不定、想喝酒娱乐:“技痒思欢宴”,刘禹锡借机嘲谑白居易受不了念佛参禅、斋戒清修的清苦生活,想借机逃禅取乐。一番嘲谑,也能看到他们才情不凡,友谊之深厚。更有甚者,刘禹锡还调侃、谐谑白居易风流未老的情感生活:“若把翠娥酬绿耳,始知天下有奇才”@ 0,调侃白居易姬妾很多,才情、风流至老不减。

当然,同僚之间调笑之余,豪迈的志节酬赏也是自然的事了。刘禹锡生性刚健豪爽、洒脱率真,天生一副傲骨铁骨:“比琼虽碌碌,于铁尚铮铮”@ 1,面对元稹不畏权贵的行为,作者以文石枕赠之以给元稹治头痛,也以此鼓励其心志:“纵使凉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2,婉谑中有欣赏、激励之意。诗歌写得既有文气,但有时也难免流于诗性的粗豪,但此种粗豪正合于其人格与言行。可见其人格与诗歌风格的豪迈、谑婉之美。

三、诗意独白式的物我酬赏

情怀酬赏且自我酬赏,对文人而言,实属正常。刘禹锡不仅与人酬赏、才情对话,而且还自我酬赏、自我独白式地感应、因待、对话,更有甚者,他还物我酬赏、物我对话、寄情于物,俨然有自然哲学家与自然主义者的高雅情怀与清狂的性情。其《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一诗云: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3

又如其《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值春霜一夕委谢书实以答令狐相公见谑》一诗云:

楼下花园最占春,年年结侣采花频。繁霜一夜相撩治,不似佳人似老人。@ 4

前首诗作于大和二年(828)春,时值刘禹锡57岁且初至洛阳时。刚被罢官和州刺史不久,所以会备感愁苦,就心境心情而言,本不适于饮酒,但今日有牡丹当前盛开,我还是喝几杯酒好,只是又担心假如花儿会说话的话,说不是为自己开的,岂不难为情和尴尬。在此,刘禹锡还物我相酬,自放自谑,其骚怨精神与诗性情怀和难言的忧愤,尽在与花的酬赏活动中。后首诗写分司东都时和令狐楚的诗歌酬唱,仍然与物相谑,说年老采花,本已经有些难为情,但作者還以经历霜雪后的残花自喻,以花比喻老年男子的自己,其性情之诙谐俊爽于此可见一斑。正如其《杏园联句》一诗云:“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写自己年老却被故人邀请赏花、花丛中饮酒,多少有点不太合适。但此时正值春天,人生能有几何呢?转念回想,又觉得很合适,所以又不但不感觉年老看花有伤风化不合适不契合情理,反而接着吟唱出“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 5的老狂艳赏、自我陶醉的谑婉情怀与傲岸刚毅的生命之歌。而在其《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一诗中,作者更把老年情怀推到极致:

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6

在外谪居了二十多年,回来居然还能再见曲江的春色,太难得了。诗意即不明就里的游客们,请不要笑话我年老风流多情,像我这么多情且倔强、不畏流俗,外风流谑浪而内刚正傲岸不屈的老人能有几人呢。在与游人的潜在对话中,花间老醉,自我酬赏、自我嘲谑,也自我认同。其在《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一诗中又云:

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 7

年老登台赏花可能实在让人觉得有点难为情,但实在不是自己春心未老、春波荡漾,也不是因为年华老大、光景“老又催”而机会难得,而是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却“百事无成”,而世俗的人又那么多,真正能欣赏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只有落花情怀高雅、格调超逸且宽仁厚德又非常理解、欣赏自己而能成为我的知音。所以,即使年华老大、满头白发、功业无成、身心俱疲,我也要登台赏花。在此,可见刘禹锡晚年生活方面所具有的哲学家的自然而风雅的情怀和诗意的人生态度,他又深受道家万物一体、物我齐一的思想和佛家禅悦清修而心性自得自足自适自认同的生命境界的影响,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谓尽矣、至矣而完满。

四、内省观化式的哲理娱情

哲理娱情也是作者谐谑人格与性情的体现。仕途不畅时,刘禹锡也感怀庄子的生存哲学,其《和裴相公傍水闲行》一诗云:

为爱逍遥第一篇,时时闲步赏风烟。看花临水心无事,功业成来十二年。@ 8

诗歌作于大和二年(828)春的长安,刘禹锡时值57岁,从其对裴度功成身退后的闲适情怀与心态的描写,也可看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时时闲步赏风烟”更含有观化世间万象和哲理的意味,也正是其清闲静处情怀的独白式的自我酬赏的体现。对刘禹锡而言,大半生的仕途贬谪生涯,虚度的光阴太多太久,虽然年老无奈,但依然难免感叹。其《岁夜咏怀》一诗云: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9

此诗开成四年(839)除夕时值刘禹锡68岁高龄时在洛阳所作,鉴于自己大半生坎坷困顿的仕途和朋友又多风流云散或花草飘零的状况,难免伤感。但在对哲理的观化、体验活动中,作者还依然能自谑自赏:“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不愧“诗豪”之号,而其诗歌风格则趋于深婉和沉郁了。对生命与年岁的关注和体验,也许越年老、越关注,体验也越深、感触也越多。其《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云: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0

此诗大约作于开成二年(837)或三年(838)的洛阳,时值作者66或67岁,年老叹老也是难免的事,但作者能辨证地审视生命:“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人生经历多了、阅世深了,也便成幸事了。刘禹锡生性刚健雄豪、沉稳冷静而又好对转思辨、正直好谑又执着倔强,所以不仅不服老、不低头、不认输,还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可谓老当益壮、愈老弥狂,这种诗意的执着倔强与诗性批判的精神,可以说是刘禹锡人生态度的灵魂,也正是其独特与可爱之处。其实,此种诗意的情怀酬赏、物我酬赏的心性体验活动,刘禹锡一生存养,很早就有其流露,晚年更是如此。其大和二年(828)时值57岁时所作的《再赠乐天》一诗云:

一政政官轧轧,一年年老駸駸。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1

年近花甲,渐渐变老,又长期贬谪、难有升迁的希望,刘禹锡似乎也看透了人生,也感到了官场生活的困累,真所谓“尘累与时深,流年随漏滴”# 2,所以会有“身外名何足算”的慨叹和婉谑,自己也渐趋开始了以“口不言功心自适,吟诗酿酒待花开”# 3的洒脱情怀与自然态度来对待生活了。所谓“抢榆与水击,小大强为名”# 4,世间的名利和人生的盛衰、沉浮、穷达、荣辱两极之间都因世俗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而呈现出相对的差别,若就事物本体而言,或就主体的内在自足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而言,则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两极的相对性状况便都可以化解,观化于外、内省于内,即可达于主体内在理想和性情的自足。

五、结语

“人格”一词内涵广泛,每个个体的人格结构都是有主导面的多面体,刘禹锡亦然,刚健雄豪、沉稳执着、傲岸倔强可谓其人格和性情的主导方面。当然,刘禹锡也时常表现出直率俊爽或老狂谑浪的诙谐风趣的一面,而我认为其“诗豪”的魅力无论就人格,还是就诗歌风格而言,都主要体现在其好嘲谑、好讽谕而诙谐幽默的性情、性格和生活态度方面,因为“诗豪”之称是以作者的诗性情怀、谐谑人格、洒脱倔强的个性、才子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为基础而存现的。谐谑人格与其性情、个性上的“诗豪”称号正好一致相通,而又是其诗歌风格上的“诗豪”之称的根本和主导性的成因。我认为人们通常所言的“诗豪”主要指,也应该指作者的情怀和人格方面的特性。其次才指,才应该指作者的诗歌风格上的特性,即刚健、豪迈与浑畅、爽朗的统一,雄奇或沉郁气势与谐婉或苍茫韵味的统一,壮美与优美的统一。而就“诗豪”所赖以生成的文化心理背景与其应有的逻辑意义而言,人们通常所言的“诗豪”一词应该主要指作者的情怀与人格的特性。

a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上·梦得多感慨》,〔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 (下卷),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47页。

bdgijklmnopq! 8 st@ 1 @ 2 @ 3 xyz@ 7 @ 8 @ 9 # 0 # 1 # 2 # 3 # 4〔唐〕刘禹锡:《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杨柳枝词八首·其四》《再游玄都观绝句》《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踏歌词四首·其二》《韩信庙》《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和乐天早寒》《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罢郡归洛阳寄友人》《送春词》《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答乐天戏赠》《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然仰和且戏乐天》《历阳书事七十四韵》《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值春霜一夕委谢书实以答令狐相公见谑》《花下醉中联句》《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和裴相公傍水闲行》《岁夜咏怀》《酬乐天咏老见示》《再赠乐天》《游桃源一百韵》《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辱蜗蚁妍词见答因成小巧以取大咍》,陶敏、陶红雨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202—203页,第598页,第442页,第438页,第189页,第407页,第357页,第572页,第468页,第492页,第411页,第787页,第646页,第493页,第682页,第353页,第101页,第444页,第655页,第441页,第440页,第440页,第448页,第728页,第682—683页,第431页,第170页,第470页,第619页。

c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卷9,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656页。

eh〔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刘禹锡传》,转引自卞敏、卞宁:《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刘禹锡》,宋林飞主编、陈刚副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第108页。

f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9 《唐纪》55,转引自卞孝萱、卞敏:《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卷71)刘禹锡评传》,匡亚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頁。

作 者: 柳志立,文学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公教部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性情情怀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性情决定命运
性情决定命运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
木木相册
黑白情怀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