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技术现状与问题思考

2021-04-01 12:17赵雅琳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问题

赵雅琳

摘    要:近年来,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在逐年下降。然而我国现有林业资源还存在很大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发展需要,对此可以通过人工造林方式,不断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针对我国人工造林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对人工造林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人工造林技术,希望对提高人工造林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工造林;技术;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06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5.7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渐深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工造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工造林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减少雾霾和沙尘暴等不良天气发生率,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   人工造林的现状及问题

自我国退耕还林政策颁布实施以来,极大地推动了人工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达到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为世界第一[1]。然而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造林项目规划不合理,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在造林过程中存在重视造林、轻视管理的现象等,对人工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应充分认识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运用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提高人工造林整体水平。

2   人工造林技术分析

2.1   合理规划造林项目

在进行人工造林之前,应当对造林地具体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造林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经济因素等。要结合具体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工造林计划,对造林树种合理调整,选择合适的肥料与工期,确保人工造林计划与当地造林实际相符合,以提高造林成效[2]。

2.2    科学选择树种

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当认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各种环境对树种科学选择,保证选择的树种适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为树木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树种生物特性、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种因素,综合判断造林地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潜力,选定最佳的造林树种,保证造林成效。

在选择树种时,应当首选遗传性状优良的树种进行栽植,选择苗木生长健壮通直、高粗匀称、枝梢有着较高木质化、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优质壮苗进行人工造林[3]。并且及时起苗,随时栽植,以免苗木出现损伤与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另外,为了确保森林整体防护能力,避免病虫为害,在选择优质树木品种基础上,应当合理搭配多种树种,以达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培养壮苗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培育壮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种子选择或者插条育苗过程中,应当首选具有优良品质,且具有健壮种条、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应当选择具有较好环境条件的平地区域进行育苗,就近采集种子与种条,避免长途运输或者环境差异引发的不利影响。而且要强化出苗后的管理工作,科学定植,加强水肥管理,对于秋梢生的苗木合理控制。如果人工造林地比较干旱,应当在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适宜苗龄规格的树种进行选择,可以选择杨树、刺槐、侧柏等,保证树种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4]。常绿树种应当选择容器苗或者带土球苗木,合理分级苗木,对苗木朝向认真标明,并依照苗木起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起苗前7 d左右,对苗圃充分浇水,以免苗木运输过程当中出现较多失水,影响其成活率。调查发现,倘若苗木达到10%的失水量,会使其成活率降低20%左右;如果达到20%的失水量,那么其成活率会下降40%;如果苗木达到30%的失水量,那么苗木基本失去其利用价值。

另外,在苗木起苗过程当中,应当距离苗木根系30 cm位置进行开挖,以免对树木根皮造成伤害。苗木一年生的,应当保证其主侧根在25 cm以上,并且确保根系完整性。苗木没有及时运走,要开展假植与覆盖工作,以免由于暴晒或者风干造成失水。容器苗起苗过程当中,当容器带中土不黏时是最佳的起苗时间,倘若过干,在造林后保墒时间短,而且苗木运输栽植时会脱落营养土,影响造林成活率;倘若土壤过湿,起苗过程当中极易松动营养土,使容器苗的作用丧失。而且运输苗木时极易导致营养土变形僵硬,损伤营养土的毛细管,导致其透气性不良,影响苗木成活率。从容器袋底部挖出容器苗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不能群体硬拔,以免损伤营养土和苗木根系,并对苗木采取遮阴措施,分级包装,每捆50~100株。对于容器苗,可以通过塑料袋进行包装,每袋25株,并将苗木叶茎暴露于外,保证其良好的通风性。

2.4   充分利用技术和经验

在造林过程中发现引发苗木成活率不高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埋土深度较浅,或者是由于苗木窝根问题所造成,还有就是因为营养袋未脱袋,埋土过程当中没有认真地分层踏实。取苗是造林工作的首要流程,要将苗圃地提前浇透,造林当日挖取苗木,并依照计划安排,当天用完所挖苗木。开挖种植穴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苗木根系长度,合理开挖种植穴,并要认真修根,将太长的主根剪除,以免引发窝根情况,之后通过泥浆蘸根利用生根粉以及保水剂对苗木根系进行浸泡[5]。埋土踏实,土深度要高于原土痕3 cm以上;整理穴面,确保内低外高,在苗木周围铺一些石块,可保持水分,减少鼠害。

2.5   加强抚育管理

苗木栽植之后及时浇水,依照具体实际,合理除草松土。栽植过程当中,对于5 cm胸径树木,如果栽植地时常出现大风天气,树木栽植之后应当设立支架进行固定,并对树干进行涂白。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美观性,而且还能减少日灼和牛羊啃食以及病虫害问题。要加强造林地管护工作,严禁放牧,以免牲畜和人为因素对幼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抚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主要包括土壤管理,同时加强树体管理以及造林管护。根据造林地实际合理地进行松土除草,头两年之内,开展2~3次除草松土工作,松土深度保持在5~15 cm。对于速生丰产林以及经济林,应当加强灌溉与施肥,直播造林应当开展间苗工作,截干造林实施除蘖,在没有木质化的萌蘖条基部,去除多余的萌条,并全面考虑林木生长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土地科学利用和经济结构优化等各方面因素,将林地木材生产与林副产品生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发挥水土保持对涵养水源的作用,确保生物多样性和农田防护、旅游开发等各项功能。并与造林地的气候、土壤以及地形条件充分结合,根据当地经济状况与社会需求,科学设置林种结构,配置树种,并制定完善的整地方法、栽植技术与管理措施[6]。将规划设计工作充分做好,保证人工造林工作质量。还要将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把造林任务、苗木、技术措施充分落實到小班。在管理过程中,还应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通过应用保水剂、ABT生根粉与植物蒸腾抑制剂等新型产品,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人工造林整体质量,实现人工造林工作高效开展。

3   人工造林应注意的问题

3.1   宏观认识方面

在人工造林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还存在林业相关部门不够重视人工造林工作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当进一步强化林业部门对人工造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在人工造林工作实际,应当对相应原则认真遵守,理论结合实践,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加强学习与自主创新,扩大人工造林方面的经济投入,针对人工造林工作构建专项资金,并对人工造林资金使用情况强化监督,达到专款专用的良好效果。

3.2    微观技术方面

当前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人工造林工作成效,导致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更影响人工造林工作进度。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进一步强化人工造林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并重视高素质林业人才引进,不断扩充人工造林专业队伍。针对人工造林工作,构建完善的工作制度,對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充分明确,要求造林工作人员一定要依照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人工造林工作,并针对人工造林工作构建完善的工作档案,对造林工作实践以及养护情况认真记录,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大支持。

4   总结

人工造林工作在保护我国自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有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工造林工作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科学合理地规划,提高造林技术,增加林地面积,并加强养护管理,为提升人工造林工作效率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1 ] 陈浓光.试论人工造林技术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6):185.

[ 2 ] 陈明国.关于人工造林技术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5(7):218.

[ 3 ] 卜冠莹.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J].山西农经,2016(13):57.

[ 4 ] 吕永明.试论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实践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0):158.

[ 5 ] 孙会平.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292.

[ 6 ] 姜峰.试论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和林业造林方法[J].卷宗,2016(4):274.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