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弋江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1-04-03 04:24毛奇琦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宣城市水利工程工程

毛奇琦

安徽省宣城市青弋江灌区管理处 安徽 宣城 242000

引言

青弋江灌区地处长江以南,是利用陈村水库发电尾水及区间径流为水源,集防洪、灌溉、发电、城镇生态供水为一体的综合性利用工程,受益范围涵盖宣城市泾县、宣州区和芜湖市南陵县,设计灌溉面积约712.7km2,现状有效灌溉面积约482.47km2。现有总干渠、东干渠、北分干渠、青左支渠,现有渠道总长225.4km;排水沟166.9km。

青弋江灌区自2006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启动以来,工程总投资约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溪口枢纽(渠首工程)除险加固、渠道建筑物拆除重建、渠堤防渗加固处理以及信息自动化建设等。一直以来,人们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及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水利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人为破坏,引水能力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渐减小等情况,给灌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青弋江灌区建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的问题

青弋灌区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160m3/s,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当地百姓“肩挑手扛”,多为土渠,质量标准不高。经过几十年的通水运行,工程本身的质量问题愈发突出,引水能力减弱,灌溉能力降低,末级渠系达不到了“最后一公里”连通水系。使得处于末端的灌溉面积只能靠“人工提水”或“靠天降水”来解决灌溉水源问题。

1.2 工程建设过程的问题

1.2.1 项目立项。水利部自2000年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来,因受投资限制,立项之初就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项目遴选,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改造,青弋江灌区总干渠范围内的渠系建筑物共除险加固了近50座;渠道防渗加固共25.2km。通过不断地改造加固,虽有一些成效,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质量缺陷。

1.2.2 施工企业的选定。前些年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易采用最低价中标,即在标底一定范围内的低价中标或者复合标底最接近者中标。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来看,这种中标方式选定的中标企业,并不能较好的完成项目目标的控制,而业主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充当起监理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建管过程十分艰难。

1.2.3 监理单位的选定。青弋江灌区的项目由于点多、线长、面广的特殊原因,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监理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投标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不相符的现象,且不能严格按照投标文件配齐相关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给业主的管理也造成了极大难度。

1.2.4 建管处人员的配备。自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启动以来,按工程的批复年度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建管处,建管处人员的配备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置,分设工程科、安全质量科、财务科以及综合协调科,但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以及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工程科,也会出现分工不明的现象。

1.3 水利管理不到位,工程维修责任不明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一直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没有形成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因此,建设和管理严重脱节。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是,水是“上天”赐予的,并不能成为“商品”。农民虽然种的是“责任田”,但用的是“天然水”,利益不对等。青弋江灌区通过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将总干渠的水引入到各支渠,由各支渠通过斗渠将水引入到田间地头,灌区只负责建工程,不负责修工程;只负责维修养护渠道工程,不负责支、斗、农、毛渠的整理和兴建,和地方的水利单位在项目上是否能成功搭接,水工程效益是否能按设计发挥作用,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1]。

1.4 水利维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制约青弋江灌区建设管理最大的困难素是,工程维修资金严重不足。宣城市每年拨付的专项维修资金,由20万元增加至40万元,面对现实施工条件,40万元的维修养护经费对灌区而言,九牛一毛。每年岁修工程建设中,溪口、黄村、泾县、宣城、关庙五个基层所的上报的岁修计划资金都平均在一两百万元左右,亟须维修的渠段和渠系建筑物也是比比皆是,但对现阶段仍处于自收自支的青弋江灌区而言,庞大的养护经费已然是无力承担。而沿渠受益的地方政府,虽是受益者,但若想让他们“投资投劳”也是难上加难。

2017年,由宣城市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宣城市青弋江灌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中明确规定:灌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但自该条例发布以来,青弋江灌区也并未收到来自各地方政府的建设、管理、维修养护的资金支持。这也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维修管理,造成青弋江灌区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困难局面。

1.5 引水灌溉工程自身的缺点

青弋江灌区属于自流式灌区,水源由陈村水库发电尾水和区间径流组成,汛期如遇持续暴雨或大暴雨时,由省调度中心统一调度上游太平湖水位和陈村电站库容,所有来水并不能全部存于干渠内,只能弃水,而遇干旱年份时,沿渠用水户较多,又涉及种粮大户,也无法保障有充足的水源供下游末端用户使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灌区的工程能力,才能做到“汛能防、旱可保”的用水模式,即保证防洪保安能力,又能提高防旱抗旱能力。

2 建设管理的主要建议

2.1 加强政府职能的运行和管理

青弋江灌区需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大力宣传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对沿渠受益范围内的水工程的维修养护,应严格遵照《宣城市青弋江灌区管理条例》来执行,可逐年安排相应资金对辖区范围内的灌区水利工程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真正使得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而不是沿渠市县或乡镇“因错峰用水”或“错峰调度”而产生矛盾,让灌区水工程真正做到为当地百姓服务[2]。

2.2 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工程建设

除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外,青弋江灌区现在正在实施的“引水入城”项目是由宣城市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部分投资约2.9亿元。拟对千疮百孔的东干渠进行除险加固,该项目已开工建设。这对灌区的建设管理来说是一大幸事。另外,青弋江灌区范围内的一些大中型水闸的拆除重建,也在积极争取水闸除险加固的投资通道,争取早日拆建。

在灌区水利工程日常维修过程中,还需积极引导群众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意识,地方政府积极加入和正确引导,可使得受益镇、村拿出相应资金对沿线的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要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入到水利设施建设、维修和养护中来。

2.3 加强日常常态化管理,发挥灌区职工主人翁意识

灌区水利工程各基层所均聘用了相应数量的堤管员和闸管员,定期沿渠道宣传,并建立了考核制度。青弋江灌区沿线渠段总长225.4km,单靠这些堤、闸管员进行日常巡查远远不够。因此,各基层所的职工也需制定巡查计划,做好排班计划,全员上堤,即可快速掌握一线情况,又能对堤、闸管员的工作进行督查。

每年进行的岁修计划需有系统性、计划性,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台账,逐年开展清障、清淤和防渗加固处理,以点连线,以线至面。逐年提高引水工程水资源利用率。

2.4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2.4.1 针对灌区岁修工程投资小、点多线长面广的特殊性,必须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明确工程施工企业职责的同时,核查施工企业派驻的三大员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施工现场有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监控,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专项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施工企业内部也需经常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岗前及在岗培训,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工程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2.4.2 全面落实法人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严格按照基建程序选择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加强现场管理,严禁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并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另外,鼓励优质优价,实行质量创优,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观念。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扭转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

2.5 继续做好现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

随着青弋江灌区投资渠道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工程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十四五”规划已水利部数次审查,拟确定初步投资约5亿。本项目除对骨干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外,对末级渠系的配套建设也有所涵盖。由于灌区本身的局限性,因此需对支、斗、农等配套渠系进行疏通和硬化,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上游水位压力。长久以来,即可解决渠系水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也能保证渠道的设计引水流量。

2.6 科学用水调水,建节水型灌区

建立科学的引、调水制度,错峰用水,解决各乡镇、城镇间的用水矛盾。联合用水户协会,抽调水资源专业技术人员,对特定的几块农田进行分期计量用水,通过对这些农田进行比较,测算出最优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系数,并随之推广,进行科学灌田。

学习各地区节水经验,在灌区范围内建立节水机制,并推而广之,使青弋江灌区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3 结束语

青弋江灌区已经过一轮的体制改革,但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创新思路,由于体制改革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涉及面广,灌区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各级地方政府利益,因此,需循序渐进地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宣传和配合,才能让青弋江灌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走向光明。

猜你喜欢
宣城市水利工程工程
生如夏花之绚烂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子午工程
工程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