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及其规划设计建议

2021-04-03 04:24张晖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基础设施规划

张晖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52

引言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理念离不开生态环境理念,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园林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息息相关。根据城市的实际环境进行改变,把自然和通过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园林景观进行结合,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让城市变得更加适宜人们的居住。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的提高,城市的生态规划要十分重视环保理念,环保成为城市规划理念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生态环境方案中,要结合城市不同的环境和发展潜力来进行规划,通过先进的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更多先进的理念被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其中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新兴的理念,符合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发方面:

1.1 和谐性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具备极强的和谐性特点,主要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回归自然等方面,此外还涉及了自然融于城市等诸多内容,其中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1.2 高效性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致使人力、物质、地理等一切资源都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还能推动废弃物的循环使用,最终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体系。

1.3 可持续性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逐步推进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这样不仅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的要求,同时还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威胁,从而为健康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整体性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能够打造优美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重视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全方位的整体效益,在整体繁荣思想的作用下打破传统的桎梏,谋求新的发展途径。

1.5 区域性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城乡统一体,充分体现了一区域概念的内涵,其的构建基础上趋于平衡。在当代社会,各个城市之间是互相影响、彼此制约的,因此必须要在城市之间建立起平衡协调的关系,以此为生态城市发挥基础作用。

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城市的建设中加入生态文明理念,城市的生态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绿化环境效果。既可以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

2.1 促进城市建设实现生态平衡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就是不断付出环境的代价取得经济利润的发展过程,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基于改造环境来实现的。然而,生态环境是人们存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越来越快,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生态平衡圈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重视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不仅能有效确保城市的平衡化发展,还能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还能为树立新型环境生态理论提供有利的条件。

2.2 推动城市健康、环保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效益推动人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但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逐步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尖锐,同时资源的损耗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严重威胁了自然生态系统。目前,各国人民都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关键意义,不断加大环境建设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成果。世界各国都秉持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树立了健康环保的城市发展命题,借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更好地满足了当今发展的要求,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 为城市的健康长远的发展提供保障

建设城市要基于环保、长远的发展理念来展开的,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规划、完善,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将城市建设纳入生态平衡圈,应该要全面调动各个关联因素,从而更好地优化环境、交通以及医疗、基础建设等系统,进而为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影响。全方位统筹资源使用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压力实现有效减少。以新冠肺炎的大爆发为例,当时武汉的各项资源配置都出现了紧张,因此一定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全面统筹城市建设,持续性完善城市的各项设施。

3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注意事项

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制定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

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城市的土地资源固定的,所以进行城市建设,应当协调好各方面资源的使用,特别是在开展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各种资源,推进资源互动与配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区域,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源的非必要损耗,推动城市的和谐建设,同时还能够保证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2 优化人类居住环境

城市人口是城市规划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要先从人口的布局上入手,做好城市人口的均匀分布,形成城市有机空间的分布,通过人口的合理规划,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所以,要想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就需要对人口居住环境加以改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3.3 公共政策制定和治理体系

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工业化深入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城市各项医疗措施和交通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我们却忽视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尽管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但由于缺少城市公共政策体系,以及对治理体系的完善不足,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依旧频频出现,因此加快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治理体系的搭建,完善城市公共政策,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各方面的配合,推动城市发展。

4 生态园林城市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4.1 不符合绿色生态理念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想要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就要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元素的使用。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要解决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

4.2 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结合生态发展

城市的生态规划是城市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在城市设计规划中融入生态元素,就必须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2]。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起来,也没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破坏城市景观,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之后也没有进行修复,即使是进行修复了,也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生态效益。在城市设计与规划中,要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如果没有注意原有的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就会给城市的生态绿化带来不利影响。

5 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建议

5.1 重视生态文明化城市建设

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和城市特点,生态规划城市,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生态化建设项目的建设要集中在城市周边,每一个生态规划的建设都要对分工区域和建设地进行明确,每个城镇一起努力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路线就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相结合[3]。乡镇的主要行业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方向。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要依赖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城市的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2 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的生态发展中,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中要应用更多的绿色技术,既可以减少资源使用成本,还可以减少在基础设施使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5.3 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体系

重视小区绿色规划和整体布局以及道路绿化建设,建设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系统满足生态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绿化成果。管理好园林绿化的建设、规划等环节,促进园林绿化的整体发展,加强园林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的保护,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绿化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主要的绿化管理和完善工作效率,对占用的绿地树木修剪、移植等行为进行规范,让绿化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要以整体的自然环境为标准,把人们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共同发展作为基本,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城市资源的利用,让城市与社区之间的空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协调,给人们创造一个亲切自然绿色的居住空间。另外,要扩大精细化管理,提高园林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行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尽最大能力的保护绿化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好园林设计工作,实现生态城市的合理布局,为推动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基础设施规划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