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PC建设项目在招标阶段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2021-04-03 10:17邵帅崔一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投标人联合体投标

邵帅 崔一

1.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42;

2. 中央军委审计署驻北部战区审计局 辽宁 沈阳 110005

1 EPC建设项目招标阶段的主要问题

EPC模式在我国其他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石油、化工、工业等项目,工程建设近几年刚刚兴起该模式。EPC模式初期阶段,建设工程领域不断摸索适合的方式,但是受到行业、建筑市场、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从招标阶段就困难重重,以下是建设项目在EPC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难点。

1.1 指导性文件滞后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的指导性文件仍主要针对传统招投标模式,例如适用于招标阶段的《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适用于实施阶段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适用于签订合同阶段的《合同法》,以及《建筑法》等其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现行的文件已无法完全指导工程建设项目采用EPC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阶段相关政府部门针对EPC模式下的建设工程招标实施审批制度,即项目初始阶段需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EPC模式的招标工作[1]。

1.2 总承包企业问题

EPC模式要求总承包企业不仅具备单一的施工相关资质和能力,需要同时兼具勘察设计资质和能力。对于传统建筑领域的企业来说,大部分仅具有单一专业资质,在建设项目需要多项专业时,企业采取的是合法分包勘察设计、单独进行设备材料的采购、专业分包等手段,或者在投标时采用联合体投标。我国目前严重缺乏综合实力与EPC模式的建设项目要求相符的企业,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并未扩展出系统的构架,另一方面是在资质认证方面并未出台相关政策,这就限制了企业开发综合能力的意愿。联合体投标目前是EPC模式建设项目的主要投标形式,联合体的特点决定了该种形式的弊端。首先,联合体各企业的能力参差不齐,挂靠企业的情况数不胜数,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这些均是项目建设中的隐患。其次,联合体投标的原则是‘就低原则’,这就导致投标人只能受限于联合体中资质最低的企业经营范围,投标人的投标成本增加,组合难度加大,投标人数量减少,且质量不高。

1.3 招标内容界限模糊

EPC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在招标阶段的内容和范围确定是风险避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该模式的工程建设项目实例较少,界定工作较难。由于EPC模式的建设项目在招标阶段尚未出具初步设计图或施工图,业主无法准确描述建设方案、设计思路、施工技术路线或者工程量清单等实质性内容,也就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招标内容。而对于传统建设项目招投标,招标文件中对上述问题的阐述极为关键,既是投标人的投标依据,亦是合同签订时的有效条款,一旦招标内容和范围界定模糊,就会带来一系列成本、进度和质量的问题。业主方和总承包企业对建设项目的内容模糊均会带来工程量的较大变更,进而引起现场施工方案的调整和工期的后移,最终带来的是成本超预算。

1.4 责任主体风险不够明确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高、周期长、涉及的部门和材料较多,造成了风险高的特点。传统建设项目中,专业分工较为明确,责任主体清晰均衡,企业的责任和承担范围相匹配。现有的EPC模式建设项目关于责任主体的确定均依靠合约约定,主要风险和责任主体均由总承包企业承担。目前总承包企业的综合能力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合同范围的责任,仍受限于原专业范畴,这大大影响了整体项目的责任分摊。

1.5 评分标准未同步

传统建设项目的招标评分标准根据设计和施工专业不同,模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包含商务标和技术标两部分。商务标的分值比例一向较高,且是影响总分的主要部分,技术标的实质内容较少。对于EPC模式的建设项目,以商务标为主导的评分标准显然不适用,报价过低的总承包企业往往在能力、质量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项目建设工程中变更较多,容易产生纠纷。

2 EPC建设项目招标阶段的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EPC建设项目在招标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第一是指导性文件的缺失带来的政策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并及时出台适用于EPC模式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及指导方法、条例等,使企业和市场有据可循;第二是建立健全EPC模式的市场主体,用市场来调节和抵御风险,给业主和相关各企业提供有利的环境背景,持续促进招标和投标的良性循环。

2.1 政策风险的解决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带来的政策风险将直接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总承包企业需要明确资质的认定方式和评标标准,业主需要依据明文规定来指导招标思路。同时EPC模式的建设项目实施需要明确监管程序以及各阶段的验收标准。

2.2 技术风险的解决

技术风险的主体是总承包企业,EPC模式的建设项目对总承包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总承包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兼顾各专业的协调组织能力。招标阶段对于总承包企业的挑选显得极为重要,业主应综合考察投标人的专业性和业绩,提高准入门槛以规避技术风险。对于有特殊技术难度或者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要在招标文件中予以强调,明确对投标人的需求。

2.3 经济风险的解决

经济风险主要指风险分担的处理,相关的监督部门、审计单位及保险公司应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现国家鼓励的抵御经济风险的手段是适当运用保险,但我国的工程相关保险业务尚不完善。EPC模式的建设项目除了需要保险手段,同时应在招标阶段做好充足准备。招标文件中应体现规避经济风险的内容,选择适用的合同模式和价格调整条款。根据风险识别编制评标策略,在招标阶段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EPC模式的建设项目最关键的节点就在招标阶段,招标策略的决定和招标文件的制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控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根据风险识别,做好招标阶段的工作,对项目的整体控制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投标人联合体投标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序贯拍卖中报价排序信息披露的研究
当前招投标环境中投标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二级密封价格机制工程招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