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以合肥市柏堰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为例

2021-04-03 10:17苏慧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群落公园

苏慧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植物是湿地生境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植物景观是城市湿地公园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合肥市柏堰湖湿地公园为例,从环境分析、植物选择、平面布局、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兼具美学和生态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1 项目概况

合肥市高新区柏堰湖位于巢湖的上游,为原生态湖区,承担着巢湖流域上游来水调蓄和水质净化的任务,且是合肥西部组团“一山两湖”的组成部分。柏堰湖湿地公园设计范围东起柏堰东路,南至长安路,西接永和路,北临习友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9万m2,其中水面面积约71万m2。

2 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一,区位条件优越,周边楼盘开发建设中,公园建设须考虑后期居民的影响和期望;第二,水体生态系统被污染破坏,自净功能较差,需针对存在的缺失,构建与之相适应,自净功能较强的水生态系统,包括多样化生境条件及水生动植物的配置和恢复。第三,区域内湿地资源状况良好,有白鹭及水鸟栖息,荷花塘、鱼塘、水塘分布其中,水岸边现状几处浅滩,已形成局部的湿地形态,应加强保护;第四,基地现状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缺乏系统性,水边散落较大规格旱柳、垂柳、枫杨等,岸上区域现有几片香樟林、桂花林、杨树林及构树丛,半岛周边分布几处芦苇荡、浮山路水渠进水口处较大一片荷花塘,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现状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整体景观的统筹分区规划[1];第五,高压走廊贯穿于西侧,影响游人活动安全,公园建设应注意隔离措施;

3 建设任务

该工程是“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二期工程”的子项目,主要任务是解决柏堰湖水环境问题,改善湖体水质,增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打造城市生态湿地景观。

4 项目定位

结合合肥市高新区“一山两湖”的规划目标以及环巢湖项目以生态修复为主的要求,本次工程的景观设计目标是:建设生态优先,游憩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城市湿地公园,为游客提供多样的休闲活动及湿地科普机会。

5 整体布局

本次总体设计思路为结合湖底清淤、污水截流、初期雨水调控等综合整治措施,以湖体为中心,向外围公园陆地拓展,水体、湿地、陆地有机相连,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营造野趣自然的湿地景观。

景观以营造“幽、野、趣”的意境为核心,规划“一湖五区”的主题功能分区, “一湖”——柏堰湖水体景观,“五区”——综合服务区、科普展示区、创意改造区、湿地体验区、生态保育区,梳理滨水慢行交通系统,重塑城市水岸空间,恢复生态环境。

6 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由于高新区分步实施的建设计划,前期实施的景观建设内容以低影响可持续的植物造景为主,根据陆生、湿生、水生不同的环境特点,从净化水质功能到景观观赏效果以及后续建设开发的需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优选乡土植物品种,合理搭配自然生态群落,强调植物种类多样的绿化格调,一方面凸显整体的景观风格,另一方面也强调每个景观区域独有的特色风貌。

6.1 陆生植物设计

湖区广阔的岸上区域,植物设计结合洪水位进行品种选择,分为密林漫步区、疏林草坪区、花林缤纷区三个主题区,营造舒适明朗、适合游赏的公园环境。

6.1.1 密林漫步区。在公园外围沿市政道路一侧或在两块疏林草坪之间以及调蓄塘周边,结合现有林带,设计复层错落的植物群落,降低噪音干扰、阻隔气味,营造常年绿幽幽的屏障。植物配置形式为乔草和乔灌草两种,乔草形式的密林以常绿乔木为基调,搭配开花色叶乔木,下层栽植耐荫地被植物;乔灌草的密林在乔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中层开花或色叶灌木。主要植物品种为:香樟、女贞、雪松、黄山栾树、无患子、乌桕、合欢、朴树、枫香、黄连木、榔榆、刺槐、臭椿、樱花、桂花、碧桃、海棠、红梅、石榴、木槿、红枫、二月兰、兰花三七、大吴风草、白三叶等。

6.1.2 疏林草坪区。在规划方案为广场、建筑或草坪休闲活动区域,结合现状保留的观赏大乔木,设计疏林草坪,采用两种不同形式:①大草坪上点植大规格观赏乔木或植物组团,②疏植乔木林,下面铺设草坪。主要植物品种选择:朴树、乌桕、榔榆、合欢、无患子、榉树、香樟、垂柳、枫杨等。

6.1.3 花林缤纷区。选取背景林前较开阔的区域、沿园路周边及高压走廊下方规定的可栽植空间,为避免游人进入,大尺度成片密植花灌木和低矮的野花野草,营造花木林和花海特色景观,四季搭配,色彩丰富。主要花灌木品种选择:早樱、晚樱、海棠、木槿、紫薇、紫荆、玉兰、碧桃、红叶李、桂花、红梅等。野花野草品种选择:波斯菊、大滨菊、虞美人、硫华菊、蓝花鼠尾草、柳叶马鞭草等。

6.2 岸线湿地植物设计

岸线湿地植物景观是以不同的湿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来建立一个陆地和水面过渡的自然植物景观,营造湿地景观的自然野趣,既加强了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充分的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视觉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本次主要沿水边种植高大的耐水湿乔木,下层配植挺水植物,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艺术手法形成良好的岸线湿地植物景观效果,使绿地与水体自然衔接。主要植物品种选择:枫杨、垂柳、乌桕、水杉、落羽杉、水松、再力花、千屈菜、灯心草、水生美人蕉、香蒲、黄菖蒲、鸢尾、芦苇等。

6.3 水生植物设计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水生植物的恢复与重建是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本次设计分析各类水生植物的特点,重点发挥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和挺水植物的观赏性。

6.3.1 沉水植物群落设计。沉水植物是指根茎叶完全浸没于水中的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是水中唯一与藻类竞争的生产者,其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已得到充分的证明。

6.3.1.1 沉水植物物种筛选。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及野外调查,选择本地区现有的原生物种,严格控制入侵种。本次设计沉水植物种类主要包括:矮生苦草(选育品种),安徽地区土著品种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菹草、水毛艮、大茨藻等。

6.3.1.2 沉水植物面积确定。柏堰湖水体生态治理目标为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的标准,根据项目区域水生植物本底状况,确定沉水植物类群。依据水生植物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去除水体氮、磷含量,可定量计算削除水体氮磷量所需水生植物面积。根据水环境专业计算公式,需布置的沉水植物的面积约为25.5~32万m2。

6.3.1.3 沉水植物群落优化。沉水植物净化区的构建充分考虑物种间竞争对植物生长及水质净化的影响,根据地形及水质状况,从光因子和能见度方面分析适宜水深条件,本次工程沉水植物设计在水深1.5m内的水域范围内,总布置面积28.7万m2,包括群落结构。群落一:金鱼藻+刺苦草1∶4;群落二:轮叶黑藻+刺苦草2∶3;群落三:矮生耐寒苦草;群落四:金鱼藻+轮叶黑藻1∶4;群落五:刺苦草+穗花狐尾藻4∶1;群落六:刺苦草+水毛艮3∶2;群落七:刺苦草+马来眼子菜3∶2;群落八:大茨藻+轮叶黑藻1∶4。

6.3.2 挺水植物设计。挺水植物是指是指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净水能力不如沉水植物显著,其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暂忽略,主要起到景观功能和对地表径流的截留功能。挺水植物种类选择主要与景观相协调,以土著种和易维护为原则,部分景观区域可点缀布置观赏性强的物种。

本次挺水植物设计在保留利用现状荷花塘和芦苇荡的基础上,沿湖岸及生态岛周边0.5m水深左右的浅水区域丛状栽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挺水植物,柔化水岸线,并将水中栈道掩映其中。

主要品种包括:芦苇、香蒲、花叶芦竹、野茭白、水生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花菖蒲、千屈菜、水葱、慈姑等。

7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建设工程,植物景观设计应与水文、水利、环境、生态等专业协同合作,并运用生态学、园林美学的理论进行科学指导。设计应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生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现状湿地资源物种的保留和利用,同时要考虑市民游憩、赏景等多种需求。湿生及水生植物设计需做到按植物习性进行不同水深的植物配置,发挥湿地功能性的同时兼顾景观观赏性,以拟生态的理念营造自然野趣的游赏空间,结合水鸟、鱼类等动态景观的引入,打造一幅生机勃勃、风光旖旎的城市湿地公园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群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1990-2019年城市湿地沉水植物恢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公园里玩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锡林郭勒草原主要植被群落变化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