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在提升新时代医学生医德修养中的引领作用与融入路径*

2021-04-03 15:32李中华任守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虚拟现实

张 晨,李中华,任守双

(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1970565749@qq.com)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提到:“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1]。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构件,它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形成,是流淌至今的红色血脉,更是我们取得此次抗击疫情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新一代青年医学生更应该自觉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医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充分发挥红医精神的引领作用,提升自身的医德修养,让红医精神在新时代依旧散发出属于它的光芒。

1 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在1928 年建立了红军医院,1929 年随着革命根据地的扩大战斗也随之增多,1931年9月在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医务人员损失惨重,培养和训练红军自己的医生已迫在眉睫[2]。1931年11月创办于江西瑞金的红军军医学校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对于医务学校的创办和医护人员的培养,毛泽东同志再三强调:不要培养成“白色医生”,要加强政治教育,培养成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这是“红医”一词第一次正式提出[3]。“红医”跟随着红军攻克长征途中的每一道难关、参与一场又一场同敌人的战斗,在革命斗争中“红医”队伍不断壮大,也逐步形成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精神基本内涵[4]。

“政治坚定”是核心,体现了红医队伍同敌人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为取得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理想信念;“技术优良”是基本保障,为了更好地救治伤病患,加快推进革命取得胜利的进程,从而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优良卫生技术;“无私奉献”体现了红医服务军民的精神气质,符合党的领导下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要求[5];“救死扶伤”是特质,一切为了伤员是作为医者的责任和使命;“艰苦奋斗”是品质,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是支撑红医在恶劣环境中坚守阵地的重要法宝;“勇于开创”是前进的动力,为红医队伍不断创新、不断战胜困难提供不竭动力。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融通了多维度的指导理念和行动方向,对提升新时代医学生医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2 红医精神在提升新时代医学生医德修养中的引领作用

2.1 有利于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作为红医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红医精神服务军民的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红医选择离开安全的大后方,为了及时抢救前线的伤员,不顾个人安危尽可能靠近战场。正是在“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红医精神的影响下,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斗争中无数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成为“最美逆行者”,站在一线直面病魔,成为挡在人民面前的屏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不仅成为战胜疫情重要的精神动力,更是无形中在医学生的心里埋下了责任的种子,明确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担当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医学院校作为培育医学生的摇篮,向医疗卫生行业输送人才的地方,需要将红医精神中“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与新时代的卫生服务思想相结合,融入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岗位上还是在参与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的救治活动,都要自觉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责任意识和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更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观。

2.2 有利于指导医学生理论学习

“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是红医精神的工作作风。在长征途中,红医队伍在躲避敌人追击的同时还要克服艰苦的救治环境,当时学习条件也异常艰苦,上课的桌椅板凳都要从老乡家里借,教材由教员编写,仅有的教学设备是几张挂图、一具人体骨骼标本和两台显微镜[6]。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如何壮大医护人员队伍、保证药品、研究威胁战士的病症等诸多问题,红医们没有放弃,而是利用木板、棉布条、剪刀等一些简单的工具去救治战士,在长征途中也从未停止学习和壮大红医队伍。

面对处于和平年代的许多医学生耐不住医路漫漫的寂寞,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精神刻不容缓。医学院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将红医精神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把红医精神转换为医学生理论学习的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医学生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另一方面以医学先驱、革命红医为示范,结合每个医学院校自身的发展奋斗史和丰碑式的大医名医,讲好事迹故事,“以情促知”在无形中将大医精神以打动心灵情感的方式传递给医学生,并将其转换为医学生面对挫折毫不退缩,坚持并战胜困难的力量。引导医学生认识到学习要下苦功夫,只追求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继续深入研究。扎实学习并掌握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精准诊治疾病,为患者解除痛苦[7],以红医为榜样,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作风,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医者。

2.3 有利于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的理想信念。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者才能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坚持革命斗争[8]。其中很多红军卫校的师生,为了救治伤员留在前线不幸牺牲或受到迫害。例如,有位女学员叫韦荣,为了防止打瞌睡发明了“止睡凳”(用一块木板和一根木棍钉起来的独腿凳),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女红医主动留在中央苏区照顾一批伤员时不幸被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3]。除此以外,还有卫生材料厂厂长唐义贞,被叛徒出卖,受尽敌人的折磨也没有交出文件,而是将文件塞进嘴里强咽入肚中,敌人惨无人道地剖开了唐义贞的肚子,年仅25岁的唐义贞把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9]。正是这些拥有坚定政治信念的红医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红医精神、打造出钢铁般意志的红医队伍。

新时代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队伍的后备力量,各医学院校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在生动、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中,切实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理想信念运用到医学生医德教育中,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既具有高技术水平又拥有医德修养的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3 红医精神在提升新时代医学生医德修养中的融入路径

3.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红医精神进行可视化、具象化表达

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并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学手段也不断创新、课堂更加生动,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10]。医学院校更应充分挖掘红色校本文化资源,以打造“伍连德抗疫虚拟现实”为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伍连德虚拟现实纪念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伍连德抗疫背后的故事以及整个脉络。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资料将抗疫归纳提炼几个主要关键情节,构建设计虚拟对话场景和问题、操作环节,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对话中,以助手为第一视角参与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更符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红医精神可视化、具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感体验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更有潜在价值使学习体验从简单的记忆转变为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完全沉浸代入式教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红医精神,进而提升医德修养。

3.2 针对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特点,有针对性与红医精神相结合

医学院校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根据教学性质和特点与红医精神相结合,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医学相关专业需要以推进课程思政为结合的主要方式;二是医学人文相关课程要借助红医精神元素引导学生做一名有人文情怀的医者;三是思政课程中通过校本思政方式提高医学生心理认同感。三个部分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全方位与红医精神结合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

目前,医学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时需要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更要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红医相关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体会红医精神力量。

在医学人文课程中引入红医精神能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医学生人文情怀。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送给当时在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更名后第一期毕业生,“革命人道主义”就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同无产阶级领导人民为实现自由、解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伦理原则。在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时关于生命神圣论、敬畏生命的思想就与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相一致,“医学史”教学则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医乃仁术”的儒医思想融入课堂,红医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积极将红医精神中尊重生命、伦理道德规范的价值导向运用于人文相关课程中,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做一名有人文情怀的医者。

医学的专业课程要展现人文情怀,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将红医精神价值元素融入医学生专业课教育的全过程,推动红医精神进课堂;要注重把红医精神中的医德思想、医学人文精神、医患沟通意识提炼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要充分挖掘红医精神元素,打造校本思政,为其他学科提供结合新思路。三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协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3.3 挖掘红色资源融合红医精神,开展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了“经验锥”理论,得出学习者通过“做”而不是“读”“听”或“观察”来记住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也就进一步论证了“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通过“动觉学习”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感受红医精神。例如可以到医德医风教育基地或校史馆名医陈列馆进行实地参观;围绕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分批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等地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从学校小课堂到基层大课堂[11];结合身边的“最美医务人员”进行座谈会,通过分享使学生主动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并且明白具备医德素质的人就在身边;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空闲之余参加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仁爱、高尚的道德情感。

不同于一般高校,医学生还需要临床见习、实习、实训的教学实践环节,这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运用明晰的语言进行表述传授,但在查体、问诊这样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存在着无法用语言给予明确表述的默会知识,这种行动是对知识的另一种表达,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并具有个体化、复杂化、内化于行动中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带教老师将“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色精神融入自己的临床教学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廉洁从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医德修养。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虚拟现实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浅谈虚拟现实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