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律失常辩证用药机制的研究*

2021-04-03 16:18路瑞华唐文欣郝丽丽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麦门冬诸药滋阴

路瑞华 唐文欣 郝丽丽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怔忡”、“心悸”范畴,临床以窦性心律不齐、心脏传导阻滞、房颤及折返心律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及心脏停搏等,轻症者对健康无明显影响,重症者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甚至可能发生猝死[1]。中医内科学中指的是自觉心悸、警惕不安、甚至无法自主的症状。中医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治疗方法比较多,本文主要对不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进行了研究,如下所示:

1 参松养心胶囊

参松养心胶囊是依据中医络病理论所研制的心律失常常用治疗中成药,其首次提出了“络虚不荣”病机,参松养心胶囊的作用机制不但对钙、钠、钾等离子通道有阻滞作用,还能调节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而改善心脏的传导功能与抑制心肌重构等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明显,对当前尚无特效药治疗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2]。

参松养心胶囊由麦门冬、人参、桑寄生、山茱萸、丹参、黄连、赤芍、五味子、酸枣仁、土鳖虫、龙骨及甘松等组成,其中,人参能补气荣络,麦门冬能濡养营阴,两者共奏荣养心络、益气养阴和清心除烦之效,是为君药;山茱萸能滋养心阴、补肾益精和濡养心络,桑寄生可补宗益气,两者合用能益气养阴,起辅助人参与麦门冬的复脉止悸之功,共为臣药;丹参能清心安神和活血通络,黄连能轻泻心火,两者能辅助麦门冬的安神除烦之功,也作臣药;赤芍能通络止痛、活血化淤,五味子有敛气生津之效,酸枣仁不仅可荣养心阴,还能补益肝血,土鳖虫能化瘀通络,而龙骨则可收敛固脱和镇静安神,共为佐药;甘松入心经、脾经,可协调诸药入心经而至病所,是为使药。全方对于心律失常“络虚不荣”病机进行温清并用和通补兼施,不仅可补中益气,还能通络止痛,使脉络通利和心络得养,促进疾病自愈。

2 葛根桂枝甘草汤

中医学还把心律失常纳入“缓脉症”、“迟脉症”等范畴中,认为病因为水饮、痰浊、瘀血之邪犯于心,导致心脉受阻、心阳不振以及心气阴不足,逐渐演变呈虚实夹杂之症。《伤寒论》中指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之。中医加用葛根所制葛根桂枝甘草汤,方药组成为葛根、桂枝、甘草、麦冬、红参、五味子、制附子、麻仁等,其中,葛根有生津升阳和解肌退热之效;桂枝有温经止痛、发汗解表和助化阳气的效果;甘草能润肺缓急和清热解毒;麦冬能生津止咳和润肺解渴;红参有益气摄血和大补元气之效;五味子能止汗止泻、敛肺止咳等作用;制附子能回阳救逆和补火助阳;麻仁能滋养心血及心阴[3]。诸药合用,共起补心阳之效。现代药理指出,葛根素能对β肾上腺素受体起阻滞作用,扩张冠脉血管和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起降压和抗氧化损伤之效,同时增加冠脉的血流量,以改善心肌缺氧和血液循环,缓解心律失常的同时有调节免疫、保护血管神经和抗细胞氧化等作用。桂枝能抗血小板聚集和促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

3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中医理论中,心律失常被列入“胸痹”及“心悸”等范畴,认为病因为元阴亏损、气血不足,所以需给予补气益血和调和阴阳。炙甘草汤主方为麦冬、生地黄、阿胶、大枣、人参、火麻仁及炙甘草等。其中,麦冬与生地黄能养阴生津和清热凉血;阿胶与大枣能滋阴补血和补中益气;人参有强身健胃之效,火麻仁能通润肠道、预防便秘;炙甘草则有和中缓急之效,调和诸药和中和药物的毒性。在炙甘草汤剂应用的基础上进行随证加减治疗,使药达病机,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如失眠者加用酸枣片和合欢皮,心阳不振者加用附片和生牡蜗,心气虚症者加用茯苓与柏子仁,肝肾阳虚者加龟甲和鳖甲,心血淤阻者加丹参、红花及川芎,尿少水肿者加用茯苓和葶苈子。《伤寒论》中指出,炙甘草汤剂随证加减治疗,可起平肝潜阳、解郁消肿、滋阴清热、活血通经及宁心安神之效。

4 心疾宁方

中医学上把心律失常归纳到“怔忡”、“心悸”等范畴,认为病机是心失所养、阴血亏虚、心神不宁及虚火扰心所致。疾病发作时患者常自我感觉惊慌不安和心中悸动,甚至无法自主,常伴发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盗汗、丧失意识和抽搐等。心律失常病位在心,和五脏有密切关系,病理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有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痰火扰心、瘀血内阻以及心阳不振等,最常见的是阴虚火旺,所以治疗以泻火安神和滋阴养血为主。心疾宁方中药组成包括当归、生地、黄芩、黄连、知母、白芍、人参、紫石英、柏子仁、酸枣仁及甘草等。方中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生地可养阴生津和清热凉血,两者共治血虚之本;黄芩、黄连有泻火解毒和清热燥湿之效,知母、白芍则可养血滋阴和清热降火,以上药物共治其标;人参、紫石英、柏子仁、酸枣仁有安神定悸和补益心气之效;而甘草则可调和诸药,整个方剂有调气血及平阴阳的作用,共奏泻火安神和滋阴养血之效。

5 总 结

综上所述,对中医理论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文献探索和总结中,发现前人研究已经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告知后人在临床治疗中应灵活应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找准病机,做到多方坚固,以实现圆融之效。同时也告诉我们,中医整体治疗观念及辩证论治观念都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实践提供了个性化治疗需求,根据患者不同病机及不同体制选择不同的中医药治疗,对于全方位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提高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研究篇幅有限,不足之处是此后还需要大量的心律失常样本研究,使研究理论更为完备和规范化,使中医药真正造福大众。

猜你喜欢
麦门冬诸药滋阴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孙光荣胸痹汤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治便秘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