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4-03 16:18车艳玲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椎动脉供血

车艳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系列以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药物治疗主要改善脑供血、解除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给予镇静安神、止痛等药物。现对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全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34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 对照组中男 20例,女 14 例;年龄 44~84岁,平均年龄(62.5±5.5)岁;患病时间 1~19 d,平均(5.2±1.6)d; 观察组中男 19例,女 15例;年龄 42~86 岁,平均年龄(63.5±4.5)岁。患病时间 1~18 d,平均(5.0±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胞磷酸胆碱等治疗,具体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尼莫地平,口服, 3 次/日、30mg/次,连续用药8 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指标包括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眩晕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观察,满分10分最严重,0分为无症[2]。 疗效判定:痊愈:用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表现及体征完全消失; 显效:用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影像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用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体征减轻,影像检查指标改善大于50%[3];无效:用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2 结 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率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34例,治疗前大脑中动脉(55.5±7.9)cm/s,椎动脉(25.8±6.2)cm/s,基底动脉(35.6±6.9)cm/s; 治疗后大脑中动脉(64.4±11.9)cm/s,椎动脉(29.3±7.3)cm/s,基底动脉(40.5±8.2)cm/s;对照组患者34例,治疗前大脑中动脉(56.0±7.3)cm/s,椎动脉(25.4±6.3)cm/s,基底动脉(35.8±6.7)cm/s; 治疗后大脑中动脉(60.6±12.1)cm/s,椎动脉(27.1±8.2)cm/s,基底动脉(40.3±8.3)cm/s;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速率指标升高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眩晕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眩晕评分治疗前(5.8±1.2)分,治疗后(2.8±0.5)分; 对照组患者34例,眩晕评分治疗前(5.7±1.4)分,治疗后(3.8±0.8)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评分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34例,痊愈6例(17.65%),显效7例(20.59%),有效11例(32.35%),无效10例(29.41%),临床总有效率70.59%;

观察组患者34例,痊愈10例(29.41%),显效12例(35.29%),有效9例(26.47%),无效3例(8.82%),临床总有效率91.18%;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发生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 观察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发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为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最常见,常出现头晕、头痛、头重,并有心烦、耳鸣、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慢性脑供血不足,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早期治疗对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4]。慢性脑功能不全在早期是可逆的,正确的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病人延误治疗,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药物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改善脑血循环、抗凝溶栓、抗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保护神经细胞等。尼莫地平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受体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引起受体异构化,使钙通道处于静息状态,从而阻断钙内流,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它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保护大脑,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外周血管影响不大,所以降压作用不大。本品对缺血性脑损伤,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痉挛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速率指标升高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眩晕评分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两组患者对比均有有统计学差异。

总之,对慢性脑供血不全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椎动脉供血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