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非柑橘类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4-04 15:22温清英黄卓琴巫国军侯志培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梅州百香果荔枝

黄 城 温清英 黄卓琴 巫国军 侯志培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广东梅州514021)

梅州素有“中国金柚之乡”“广东脐橙之乡”的美称,是传统的柑橘类种植产区。相对于传统的柑橘类优势产业,其他梅州非柑橘类特色水果(以下简称“梅州特色水果”)产业规模要小的多,但梅州特色水果产业大大供应了梅州本地市场的需求,也有不少特色水果销往周边市场甚至出口到外国。从梅州水果产业布局和满足本地水果市场刚需方面应深入调研,从而了解梅州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形势,探究其发展趋势。

1 梅州特色水果的总体情况

梅州特色水果品种主要有李子、香(大)蕉、龙眼、柿子、荔枝、百香果、梨、火龙果、杨桃、黄皮、桃、芒果、番石榴、菠萝、青梅以及其他杂果。截至2020年6月,梅州特色水果产量416 876 t,同比增速达6.28%;种植面积515 721亩,同比略升2.15%。各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对比见表1。

梅州特色水果品种多而杂,其他杂果产量占比最大,李子是各品种中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种属,香(大)蕉、柿子、龙眼、荔枝都是传统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柿子和百香果产量增速大,超过10%,传统的龙眼、荔枝产量降低,荔枝产量降低最大,达4.51%。桃的种植面积增速最为明显,近年较火的火龙果市场逐渐饱和,进入盛产期种植面积减少最多,产量增加。百香果因进入盛产期快、当年即可获得产量而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幅明显,成目前该地区最热门的种植品种(图1、图2)。

2 梅州各类特色水果各品种种植现状

2.1 李子是梅州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种属

2019年产量87 025 t,同比增加5.23%;种植面积为84 104亩,同比增速1.27%。李子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李、三华李、奈李、铜盘李、桃驳李等,主要产区集中在梅县区、平远县、兴宁市,其中梅县区种植面积最大,以石坑镇的奈李最负盛名。平远是李子种植的特色县,河头镇是平远最大的李子种植基地,在万亩深山中产出的果品质量上乘,有“三华李之乡”美誉。此外,丰顺县汤坑镇铜盘村的铜盘李和五华县绵洋镇的桃驳李品质出众也远近闻名。

2.2 香(大)蕉是梅州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二高的种属

2019年全市香(大)蕉产量75 607 t,同比增速达5.71%;种植面积55 699亩,同比增速1.76%。香(大)蕉是我国岭南四大佳果之一,中国仅有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5个主产区,梅州主要产区集中在梅县区、丰顺县、大埔县和兴宁市,产量都超过万吨。香(大)蕉一年四季均有产出,整个广东省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一直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梅州香(大)蕉扩种增产增速有限,大规模连片种植园甚少,基本是几亩、几十亩的小种植园,本市自给不足,其中通过土壤传播的枯萎病是影响香(大)蕉种植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1]。

表1 2019年梅州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对比

图1 2019年各特色水果产量占比

2.3 龙眼是梅州种植面积第三大的种属

2019年产量31 869 t,同比减少2.28%;种植面积为52 088亩,与2018年持平,主要产区集中在丰顺县、兴宁市和梅县区。梅州市种植的龙眼有石硖、储良、东良、大乌圆、广眼、福眼等20多个品种,其中梅州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石硖,其肉质爽脆、干胞、味甜、可食率高,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兴宁市龙田镇龙眼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种植的品种多为原始的土龙眼,且树龄大部分超过50年,加上龙田镇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往北2 km以上的龙眼树不结果,往南的龙眼没有独特的清甜味,只有龙田镇本地的龙眼色香味俱佳,有独特的清甜味。

图2 2019年各类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对比

2.4 柿子是梅州种植面积第四大的种属

2019年产量37 745 t,同比增速13.01%;种植面积为48 142亩,同比增速3.21%。梅州市各地乡镇、乡村都较多种植牛心柿和水柿,主要产区集中在五华县、梅县区和大埔县。五华县长布镇,平远县上举镇和石正镇的柿子加工业较有规模,其中长布镇是梅州市柿子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产量占全市柿子产量的30%,长布镇共种植柿子近万亩,每年生产的柿果125 t左右。长布镇柿果收购价较高,可达2.5元/kg,大部分收购的柿子用于加工柿花,每年125 t柿果大约可以晒出25 t柿花,柿花售价可达10元/只,经济效益高。其他地区种植规模小且分散,采摘难,又没有专业生产柿花设备,只能初加工生果用于鲜食,因需求量小且不耐贮存,柿子多未采摘完而烂于树顶。

2.5 荔枝是梅州种植面积第五大的种属

2019年产量19 208 t,同比减少4.51%;种植面积为47 971亩,同比减少1.41%,广东是我国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2],根据气候特点划分,全省荔枝产区大致可分为早熟、中熟和中迟熟区。梅州属于中熟和中迟熟混合区,栽培品种以中迟熟品种为主,种植品种有妃子笑、桂味、糯米糍、三月红、黑叶、淮枝等。梅州的荔枝主要产区集中在五华县和丰顺县,五华县是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其中五华县益塘水库荔枝基地是五华县发展优质荔枝生产的成功典范,种植面积8 100多亩,树龄大部分都在15年以上,以种植黑叶品种为主。此外,五华当地的特色细核荔枝以核小闻名,具有核小、皮薄、肉厚、汁多、味甜等特点。

2.6 百香果和梨规模达上万亩,且增长势头强劲

2019年梨产量7 795 t,同比增加6.33%;种植面积为15 215亩,同比增加2.26%。种植品种有早脆梨、青花梨、赤花梨和广西梨等,主要新增的种植面积以早脆梨为主。2019年百香果产量为12 127 t,同比增加11.36%;种植面积为18 118亩,同比增加5.51%,是近年来的热门种植品种。百香果品种主要有紫色百香果、黄色百香果、紫红色百香果3个,其中紫色百香果种植面积最大,黄色百香果因风味好、价格高、种植面积增幅大。

2.7 其他种类水果规模较小,种植面积不足万亩,但也极具特色

杨桃、黄皮、桃、芒果、番石榴、菠萝、青梅和其他未做统计的杂果虽然种植面积不足万亩,但也不乏特色、远近闻名的品种。如大埔县石门岭杨桃、百侯芒果、大东和双溪的板栗、丰顺留隍的枇杷、五华县的全和杨桃和梅江区三角地梅塘杨桃等。

3 梅州特色水果的发展机遇

3.1 地形气候优势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但土壤、光、温、水、气等条件优良,年日照时数在1 500 h以上,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 500~1 800 mm。地势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极易形成独特小气候[3]。温暖湿润的谷地、小盆地可种植柑橘,丘陵缓坡地可种植甜石榴、梨、桃,坡顶可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等,孕育了众多的特色水果,有待进一步挖掘。

3.2 传统特产种植优势

梅州山地约1 800万亩,农民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因地制宜,向山进军、耕山致富,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已逐步形成一批有优势品种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岭南水果优势产区。除梅县区沙田柚和大埔县蜜柚等柑橘类水果外,还有兴宁市的龙田龙眼,平远县上举镇的水柿花,大埔县三河石门岭杨桃、百侯芒果、大东镇和双溪镇的板栗,丰顺县汤坑镇铜盘村铜盘李子、留隍镇的枇杷,五华县华城镇小教塘细核荔枝、益塘水库黑叶荔枝、棉洋镇桃驳李子、全和的杨桃、大田镇的大田柿花和梅江区三角镇梅塘杨桃等。

3.3 交通优势

梅州相继建成了梅州梅县机场、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梅平高速、梅汕铁路等,全力构建内接外联的快速综合一体化交通体系,极大推动了与周边地区紧密的经济联系,已初步形成了公、铁、空齐头并进的立体交通发展格局。至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747 km,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面打通梅州通往赣南和闽西腹地的出省通道、途经汕潮揭的出海通道,经济发展即将进入“提速换挡”高速时代。梅州特色水果传统特产小区域种植模式也将搭乘交通便利优势,销售更加便捷,市场更加广阔,产品更加深入人心。

3.4 农电商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梅州特色水果产业将搭上农电商快车,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梅州市与顺丰、京东等物流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各县建起了特色电商产业园,政府电商扶贫的模式也正在大力推广。京东、淘宝、顺丰等电商和物流服务网点基本在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普及,农村网购消费快速增长,农民朋友也基本接受和掌握了农电商的使用技巧。这种通过电商企业、政府、农户的紧密合作,产销链条将被逐步打通。

4 梅州特色水果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小

目前梅州特色水果种植多为农户自主发展,大多自产自销,只有少量商业种植。具体运作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等,但主要还是以个人承包土地经营的几亩至几十亩的中小型果园居多。

4.2 品种繁杂,良莠不齐

梅州特色水果新引进的品种大多数是外出务工人员引种的,市场上什么品种受欢迎就种什么,品种适应性、优劣程度未经试验就盲目种植,存在巨大隐患。

4.3 栽培管理水平低

梅州特色水果原有品种多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新品种更新迅速,果农在原有品种和新品种选择中处于两难境地,有些原有品种不具竞争优势,发展新品种又受限于管理技术水平滞后、前期试种投入大,效益往往无法保证。

4.4 劳动力不足,市场不稳定

梅州特色水果受市场价格影响巨大,市场价格一旦波动下滑,常出现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且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增幅大,还难以请到专业的农业技术工。

4.5 资金不足

较大型果园投资大、见效慢,果农往往不敢大力发展,因而种植规模难以壮大,也就无法利用特有小气候形成特色水果产业带。

5 梅州特色水果发展对策

优良品种引进、高效栽培技术、提质增效、规避市场风险、融资并降低成本等是梅州特色水果生产面临的工作重点,整体来说仍是生产、加工、销售主线上的老大难问题。

5.1 要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

依托全市科研院所,向先进水果产地学习,鼓励社会开拓创新意识,加快试验、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适合梅州种植的岭南特色水果品种,丰富群众品种选择。

5.2 要加强全市各地物候条件调研,根据各地物候条件,一地一策

有条件的乡镇应把水果生产作为一项产业纳入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农林部门的职能作用,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战略。综合农业基层一线“土专家”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经验,总结出适合当地有针对性的品种选择建议和高效栽培技术方案、规程并予以宣传推广。通过科学引种、示范园区建设,以实际经济效益激发群众主动发展梅州特色水果种植。

5.3 要增加财政支持

通过农机补贴大力引进适合梅州市小面积果园应用的设施、机械,尤其是开穴、施药、采收和初加工等设备,以节省劳动力并提高果品质量和档次。

5.4 采取奖补、政府担保、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在市场化原则下投资梅州特色水果产业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通过投资、合作、租赁土地等方式联结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梅州特色水果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良性循环,解决融资难、发展难问题。

5.5 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水果市场价格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通过分析历年水果行业价格情况,实时收集发布水果价格波动情况,更新特色水果种植情况和现状,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另外规范苗木市场,适当引导梅州特色水果经营主体参保,降低经营风险。

5.6 要加快梅州特色水果产业体系建设

引导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地方返乡青年、能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投身水果行业,并协助成立果业协会。合理规划种植产区,重点示范带动,通过农电商企业为水果规模化生产、加工、销售搭建平台。组织果树科技人员下乡,引导果树管理服务队,指导推广梅州特色水果高效栽培技术,督促果农规范管理。成立专业的农资配送中心,加强监管,确保农药器械品种齐全、质优价廉。通过疏通加工、贮藏及销售各个环节,加快建设全链条产业体系,确保梅州特色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梅州百香果荔枝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岭南荔枝红
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
落叶在跳舞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莫兰迪的夏天
五月的一抹新绿
千里采荔枝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