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期干旱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04-04 15:22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花后灌浆籽粒

陈 韬

(平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平舆463400)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对粮食安全极为重要[1]。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充实的过程,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2]。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小麦灌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之一,土壤缺水形成干旱,破坏作物体内正常生理代谢,破坏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限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晁漫宁等[3]研究表明,灌浆期干早胁迫显著降低籽粒长宽、千粒重、饱满度和植株结实率等,影响产量形成,并减少籽粒总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直支比。袁蕊等[4]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小麦光合代谢物下降,造成小麦长势变弱,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也随之下降。因此,本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高产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品种为洛旱12,半冬性,中熟,株高76 cm左右,株型半紧凑,穗粒数32.3粒,千粒重42.5 g。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感黄矮病。蛋白质含量14.87%,面粉湿面筋含量30.4%,沉降值23.8 mL,吸水率55.6%,稳定时间1.9 min。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进行。试验采用盆栽,盆直径30 cm、高度26 cm,每盆装土5.5 kg。施N量1.75 g/盆,施P2O5量1.05 g/盆,施KCl量1.05 g/盆,定植6株,设置正常供水(对照)和干旱胁迫2个水分处理。从小麦花后用称重法控制浇水,一直到灌浆结束,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80%,干旱处理为35%。每个处理种20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小麦籽粒性状的测定 分别在花后10 d、20 d、30 d和40 d取下小麦种子,用游标卡尺测定籽粒长度和宽度,在烘箱中于80℃下烘干,称量单粒重。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小麦成熟时,每处理取5盆计产,调查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种子含水率为13%),按盆计产。

1.3.3 小麦籽粒品质的测定 使用瑞士波通Perten 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测定各供试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吸水率、湿面筋、稳定时间和出粉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统计和计算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浆期干旱对小麦籽粒特性的影响

由附图可知,小麦籽粒千粒重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干旱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花后10 d、20 d、30 d和40 d分别比对照低13.69%、15.64%、17.63%和15.44%;小麦籽粒长度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0 d时,干旱处理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花后20 d、30 d和40 d均显著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低11.57%、18.32%和20.48%;小麦籽粒宽度变化趋势和对照相似,干旱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花后10 d、20 d、30 d和40 d分别比对照低17.89%、15.53%、15.60%和14.98%。

2.2 灌浆期干旱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灌浆期干旱显著降低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穗数比对照降低13.82%,粒数降低4.45%,千粒重降低5.04%,产量降低8.24%。

2.3 灌浆期干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灌浆期籽粒的品质。由表2可知,干旱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8.96%,吸水量没有显著差异;干旱处理的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高出3.30%,干旱处理沉降值相比对照显著降低3.53%,稳定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出粉率降低10.44%。

3 讨论

小麦花后籽粒物质积累一方面是生育前期积累的物质向籽粒运输,另一方面是功能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直接运输到籽粒中,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使得运输到小麦籽粒的干物质含量降低[5]。赵吉平等[6]研究表明,受干旱胁迫,小麦株高以及小区产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小麦的株高、小区产量、抗旱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浆期干旱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以及产量,可能是由于干旱导致功能叶片含水量下降,导致干物质形成和籽粒物质运输受阻,另一方面,小麦籽粒主要物质含量是淀粉,高温可能导致淀粉合成的关键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使淀粉形成受到影响,降低小麦籽粒干物质含量。

表2 灌浆期干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灌浆期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候因素,通常与各种环境因素互作影响小麦品质。灌浆期尤其是早期干旱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高温胁迫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品种间的抗热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灌浆期不同阶段所遇到的温度条件。灌浆期间,由于高温使小麦灌浆期缩短、籽粒物质积累量减少,从而对籽粒中物质转化产生影响,导致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含量发生变化[7]。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出分率显著下降,湿面筋含量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干旱使得物质转化能力受到阻碍,影响小麦品质。因此,在生产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补水灌溉,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有效的改善小麦品质。

猜你喜欢
花后灌浆籽粒
果实快速膨大期是杧果补肥的关键期
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冬小麦动态收获指数估算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油菜联合收获籽粒受力分析及损伤评价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小满过麦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