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探讨

2021-04-04 08:25周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防控

周峰

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023

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还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明显的经济损失。 突发基层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各基层单位相互配合,加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建立监测预警和做好隔离工作等使得事件得以有效监控,切实维护了人们最根本的利益。 但是近几年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感染人数和受到威胁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的人数从0.2%上升到2.52%。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基层医疗资源短缺、收治能力缺乏、基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不足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加强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1 构建基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加强体系建设

一般情况下,当发生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后,大量患者在确诊之后迫切希望得到救治,而由于大医院所承载的人员有限,这些患者只能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导致一些“谎报、虚报、重报”行为发生,延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 因此,基层应该通过构建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加强体系建设以在明确管理主体后,提升重点地区的检测, 在形成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后,通过群访群控、明确各基层属地的责任等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①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建立应急预案;在明确领导职责和权责匹配后,开展集中统一的应急指挥。例如:将应急预案落实到各县、各地区、各社区、群众手中后,加强对各基层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 同时,各基层医院在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后,需要对病人的各项信息等进行登记;加大对食堂、公共场所等地区的卫生监督检查;建立值班体系,明确值班人员的电话和相关信息;及时向医院或者上级部门报告当地突发事件的情况,并对卫生行政部门等做好各项报告工作,以对出现的问题做好工作的部署。

②构建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检测预警体系。例如:各社区对出现的新突发传染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等作为重点的把控,通过建立区域协同和联防联控的风险预警系统后,能够保障各区域在公共协同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把控,例如:对出行地或者体温等进行监测后,对出现的不明感染者等进行上报,加强各区域对新突发传染病的防控。

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的防控能力。例如:基层直管部门在调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检测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从而构建更加专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④构建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即能够与区域性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结合后,通过结合中西医治疗,加强医疗融合,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提供更多的储备。 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 强化机制建设,全面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正常运行

①构建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疗队伍。例如:基层应该定期对医护以人员开展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和应急征用等方面活动,以为开展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人力支撑,在加强这些人才的专业能力基础上,还需要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行思政教育后,让他们能够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他们对于工作认识,进一步为开展应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②将基层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一些省际防控的合作,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一网统管”的局面,在加强各省份的合作和支持后,能够对重点基层地区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格局,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遏制在摇篮里。 同时,各基层防疫站或者卫生院等都需要建立和增加临时哨所,帮助基层群众第一时间接受到治疗和诊治

③借助各界的力量,发挥协同联动的力量,以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和保护方式等。 例如:一些复工复产的企业、商场和新兴媒介、地铁站、火车站等对如何预防疾病等进行宣传。 又如: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司、居民区等都需要在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团结一致,在凝聚成一股绳后,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不断提升社区的服务职能、增加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管理,在与社区卫生院等建立紧密的联系后,能够让社区服务在借助网络共享的功能,将一些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详细情况和专业应对技能等进行上传和输送,从而通过建立的基层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对这些企事业单位人群和居民群众的健康管控,从而为这些人群的健康保驾护航。

④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对这不同基层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在利用智能监测后,对重点防控的基层开展差异化的防控,从而保障基层防控工作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 例如:在对基层进行评估后,能够对某一社区出现的可能疑似人员进行隔离。并且对于去过重灾区的群众或者区域等进行防控,其隔离的时间控制在14 d 以上,同时还需要对进出人员的各项信息,如:出入的时间、出行目的地或者体温、离开重点感染率较高的地区、联系方式等进行上传,当发生可疑的情况后,能够对达到目的地或者接触的人员开展针对性的防控,这一举动能够有效遏制突发卫生事件的扩散和传播。

同时,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基层社区管理人员可通过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或者便民信息发布栏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联动宣传工作,在宣传传染病和如何控制感染源等的相关知识后,让更多居民树立科学的认识,“不造谣,不传谣”。 另外,基层医院还应该开设突发卫生事件的通道,开启网上智能询问,通过人工服务板块和机器人给出作答后,能够开展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治专线,从而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线上的诊疗服务。

3 推进基层公共卫生领域供给侧的改革,强化应急处理能力

①对基层公共卫生领域进行硬件的建设,为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提供物力保障。例如:设置居民服务点和布置各县、各乡镇、各村落的公共卫生设施。 例如:定点建立医疗机构发热的门诊;各社区的“哨点”;有条件的配置专门应急车辆和防护服等。又如:对基层医疗的废物、储运、转运、处理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每一个环节能够得到无死角的监控,加快补齐基层公共卫生设施的不足。

②联系各基层队伍,通过“两班倒”的方式,加强全天的人员监控和检测;对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给予一定的提升空间,稳定他们的薪酬水平,确保突发卫生事件发生之后能够有足够的医疗人员储备,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凝聚能力。例如:在突发卫生事件时通过量体温、发传单、上门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全面覆盖检测范围,从而做到不漏一处。基层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还负责对各小区内或者楼道内进行24 h 消毒工作,以确保人员安全。

③加强引导能力建设,在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后,能够发挥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功能。例如:在政府发布权威的信息后,能够保障各基层信息能够更加透明公开化。同时,在积极应对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该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引导能力和勇于承担的能力。在面对艰难险情时能够“豁得出去,顶得起来”,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后,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等,能够对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谋献策。

4 建设突发卫生事件的各项保障工作

①确定各基层管理领导的管理职责,对应急处理能力等建立监督和问责、考核的能力,并将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作为各基层地区和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从而全面提升各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保障各部门在领导的指挥下保持“不松懈,避免发生漏网之鱼”。例如:当发生基层重大感染不报、漏报和谎报的现象给予降级甚至担负法律的责任。这对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建设法治保障。一方面,在强化联动执法后,需要依法严惩不作为的基层领导人员。另一方面对抵制治疗或者暴力对待医务人员的行为给予严惩。 例如:各基层地区应该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加大执法司法力度和市场的监管工作后,使得社会更加安定。又如:对于捐赠的行为等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全部投入到重点地区。同时各地区还需要严格对危险源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故意散播谣言或者哄抬物价的行为等进行严厉的打击,从而为进一步增强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③加强应急医疗的保障。 给予基层医保基金;投入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对特殊的人群进行调查后,制定医疗费豁免的制度,以切实保障患者不会为了高额的费用而放弃治疗。例如:以基层为重点积极建立财政统筹机制,建立人均事业费的补助,在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力度后,能够加强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

④加强对基层地区卫生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通过创新选人和用人的机制后,在对这些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等进行考核后,能够为基层卫生院等提供更多复合型的人才,提升基层卫生专业机构的服务水平,保障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得到高效运转。

5 总结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这也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公共问题。新时期下突发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禽流感”“H1N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减少灾害带来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等已经成为全球人们的共同期许。特别是基层地区在医疗设备缺乏、专业人员不足、医疗治疗不足的前提下,如何灵活处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文章全面提出了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显著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以期为帮助基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提供重要保障,也为基层群众的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亡等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条件。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防控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