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RP5、TRPV1、NT-pro-BNP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2021-04-06 09:10罗代平栾秀霞程钊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经病差异因素

罗代平,栾秀霞,程钊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且与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风险增加密切相关[1]。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给患者的临床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生理病理学改变,继发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并可能对患者的全身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且患者临床表现多样[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多无特异性且不易逆转,造成糖尿病足和危重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是近年来临床中广泛研究的抗炎脂肪因子,可有效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辣椒素受体(TRPV1)是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其激发后会导致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神经肽[6]。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评估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7]。但SFRP5、TRPV1、NT-pro-BNP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仍未见报道,因而本研究拟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FRP5、TRPV1、NT-pro-BNP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且精神正常可配合本研究;(3)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8]中的DPN的诊断标准:双下肢或者四肢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跟腱反应减弱、膝腱反应减弱,存在触压式灼烧感、疼痛感等,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4)新功能和肝肾功能正常;(5)入组前一个月内未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6)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1型糖尿病;(2)存糖尿病足或糖尿病血管并发症;(3)妊娠期糖尿病;(4)存感染性疾病、缺氧性脑损伤、脑血管疾病;(5)其他因素诱发的神经损伤;(6)临床资料缺失或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

1.3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9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足,9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神经病变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男53例、女46例,年龄(62.39±7.11)岁,体质量指数(24.83±2.19)kg/m2,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2例、冠心病9例、心律失常2例,TG(2.63±0.28)mmol/L,HDLC(1.51±0.84)mmol/L,LDL-C(2.49±0.47)mmol/L,神经病变组患者男52例、女45例,年龄(62.54±7.34)岁,体质量指数(24.91±2.23)kg/m2,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1例、冠心病10例、心律失常3例,TG (2.71±0.33)mmol/L,HDL-C (1.52±0.77)mmol/L,LDL-C(2.51±0.49)mmol/L,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63.02±8.84)岁,体质量指数(24.91±2.22)kg/m2,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12例、冠心病4例、心律失常2例,TG(2.54±0.51)mmol/L,HDL-C(1.49±0.77)mmol/L,LDL-C(2.36±0.51)mmol/L,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真空分离胶促凝管离心收集血清,离心半径9.6 cm,离心转速3000转/min,每次离心20 min,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FRP5、TRPV1、NT-pro-BNP水平,所用试剂盒均购买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分别为ml160295,ml261905,ml193248),并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行统计学分析,利用百分率和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后利用卡方检验和LSD-t检验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差异,采用方差检验分析多组间计量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FRP5、TRPV1、NT-pro-B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血中各指标检测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神经病变组、对照组三组受试者血中SFRP5、TRPV1、NT-pro-BNP水平存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病变组患者血中SFRP5和TRPV1水平最低,NT-pro-BNP水平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受试者血中各指标检测结果

2.2 SFRP5、TRPV1、NT-pro-B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SFRP5、TRPV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明显负相关,NT-pro-B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明显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FRP5、TRPV1、NT-pro-B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

2.3 影响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中高SFRP5和高TRPV1水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性保护因素,高NT-pro-BNP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性威胁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中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评估仍存在一定争议[9]。有学者指出,糖尿病患者会伴随出现弥漫性神经病变,并可能导致出现单神经病变,其中50%左右患者则会伴随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0]。有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30%以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感觉异常,伴随出现针刺感、灼烧感、点击感等,患者疾病感觉多自足趾发病后向近心端逐渐蔓延,患者多存在典型的手套样或足袜样感觉,且患者在深夜熟睡时临床症状和感受更为强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1]。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会伴随出现明显的电生理异常,表现为感觉神经传导敏感度明显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有效反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理改变趋势,但电生理检测在临床应用率有效,寻找其他有效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病情的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FRP5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广泛注意的新型抗炎脂肪因子,可有效通过机体内的抗炎机制实现胰岛素曾敏下过,并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12]。有研究发现,体内IL-6和hs-CRP水平与机体内SFRP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血中FINS和HOMA-IR是影响血中SFRP5水平的独立性影响因素[13]。也有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病程也是影响SFRP5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低炎症状态,导致患者出现SFRP5等表达异常[14]。口服辣椒素可有效降低肝脏和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还可有效增强体内的脂肪氧化活性,显著抑制肥胖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的发展,有效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此外,辣椒素还可有效抑制钙离子内流,显著抑制脂肪产生,且当翘楚小鼠体内TRPV1基因后,辣椒素并无法起到抑制肥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辣椒素发挥生物学活性过程中TRPV1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采用TRPV1激动剂干预后可有效增加能量消耗,抑制食欲,降低体内脂肪堆积,且TRPV1还可调节体内脂肪生成,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5]。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可有效通过调控和抑制炎症反应实现对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进行调控,影响细胞的迁移和增值,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6]。在T2DM合并肾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疾病患者体内NT-pro-BNP均可作为稳定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神经病变组、对照组三组受试者血中SFRP5、TRPV1、NT-pro-BNP水平存明显差异,其中神经病变组患者血中SFRP5和TRPV1水平最低,NT-pro-BNP水平最高,结果提示随着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患者体内可见明显的SFRP5、TRPV1和NTpro-BNP水平异常。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RP5、TRPV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明显负相关,NT-pro-B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明显正相关,患者血中高SFRP5和高TRPV1水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性保护因素,高NT-pro-BNP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性威胁因素。分析认为,SFRP5、TRPV1和NTpro-BNP会参与糖尿病患者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有效调控血管和神经功能,且SFRP5、TRPV1水平降低及NT-pro-BNP水平升高还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刺激微血管基膜增厚和血管内皮因子释放,导致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和神经元受损,降低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传导,并可能发展成为神经传导阻滞,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中SFRP5和TRPV1处于低表达状态,NT-pro-BNP处于高表达状态,且高SFRP5、高TRPV1水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素,而高NT-pro-BNP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神经病差异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