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肝胆湿热型ABP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

2021-04-06 09:11韩炎艳张小倩崔洪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利胆亚群疗法

韩炎艳,张小倩,崔洪泉

(河南省中医院1.普外科;2.检验科;3.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起病急,进展快,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对于机体阴阳失和的状态也可进行有效的调节,在治疗ABP具有独特的优势[2]。利胆清胰汤是肝胆湿热型ABP的常用治疗方案,另外脐火疗法主要通过将不同性味的药物放于脐部,经渗透通过经络的输布和脐火的负压及热力,有效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型ABP[3-4]。本研究考察不同方法治疗肝胆湿热型ABP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肝胆湿热型ABP患者,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7~69岁,平均(51.1±1.9)岁,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APACHEⅡ评分)12~31分,平均(17.72±3.12)分;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2.1±2.4)岁,APACHEⅡ评分13~30分,平均(18.12±3.26)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5],中医辨证符合《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6]中肝胆湿热症候的主症与次症;(2)患者加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协议书;(3)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4)生命体征稳定;(5)APACHEⅡ评分>8分。排除标准:(1)多功能器官障碍;(2)胆道相关术后等引发的ABP;(3)过敏体质者或伴全身感染;(4)哺乳、妊娠期妇女;⑸合并精神性疾病者及神志不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利胆清胰汤:8 g桃仁、9 g红花、9 g延胡索、9 g木香、9 g胡黄连、9 g黄芩、10 g郁金、10 g柴胡、10 g芒硝、15 g茵陈、15 g大黄、15 g白芍加水600 ml,煎煮至200 ml,早晚2次服用,1剂/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脐火疗法,以桑皮纸制成高18 cm、直径2 cm的中间空心直筒,使用融化的蜡涂满纸筒,晾凉后制成蜡筒。方剂:柴胡30 g、黄连15 g、黄芩15 g、白芍15 g、延胡索15 g、莱菔子15 g、厚朴10 g、生大黄30 g、芒硝15 g,打粉,加面粉、蜂蜜制成碗状药饼,将药饼放置在神阙穴,放置圆盘与蜡筒并点燃蜡筒,蜡筒快燃尽时更换第2根蜡筒,共更换7根,蜡筒全部燃尽后撤去圆盘,将蜡液包裹在药饼中,使药饼用药贴覆盖,30 min/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记录患者症状恢复时间 腹胀和腹痛的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

1.4.2 临床疗效指标评价 对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⑴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胰腺正常,或胰腺轻度水肿;⑵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无明显进展,胰腺水肿减轻,渗出物减少;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胰腺渗出增多甚至出血、坏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3 清炎症因子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1.4.4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

1.4.5 T细胞亚群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CD3+、CD4+、CD8+和CD4+/CD8+。

1.4.6 凝血-纤溶系统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凝血状态,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1.4.7 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4.8 随访 对患者进行至少2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的病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疗效用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症状恢复时间、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指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患者的随访病情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n=30)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n=30)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n=3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n=30)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CD4+和CD4+/CD8+明显增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n=30)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n=30)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系统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APTT、PT、TT明显减少(P<0.05),FIB明显增高(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纤溶系统比较(±s,n=30)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纤溶系统比较(±s,n=30)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2.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8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病情复发[7(23.33%)vs2(6.67%)]及死亡例数[1(3.33%)vs0(0.00%)]均显著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脐火疗法系纯中药制剂结合蜡纸点燃产生的负压及温度,是作用于神阙穴的一种外治疗法,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湖南善化鲍相墩在粤西编撰的《验方新篇·黄疸》载脐火疗法:“急用薄草纸,以笔管卷如爆竹样,将一头以纸封紧……看脐中有黄水如鸡蛋黄者取出……总以取出黄水尽为度[7]。中医将急性胰腺炎归为“脾热病”、“脾心痛”范畴,肝胆湿热证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常因饮食习惯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油腻、熬夜饮酒等造成上腹部疼痛,患者呕吐发热,舌苔黄腻,口干口渴[8-9]。脐火疗法是将中药制剂放置于蜡筒中点燃产生负压和温度作用于神阙穴产生疗效。研究发现使用脐灸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93.3%、42.9%,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的73.3%、90.0%。雷芳等[10]将脐火疗法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发现可显著缩短患者腹水消退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凝血-纤溶系统(APTT、PT、TT、FIB)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提示积极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文献报道类似[11-12]。进一步,相比于单纯应用利胆清胰汤治疗,在其基础上联合脐火疗法的血清炎症因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T细胞亚群、凝血-纤溶系统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可能与利胆清胰汤、脐火疗法及所用中药方中的组成及成分相关:⑴利胆清胰汤药方中的大黄含有大量大黄素,大黄素可诱导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增强基因表达,发挥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进而促进基质大量合成,有利于患者胰腺组织的快速恢复;⑵脐火疗法可直接作用于腹部,通过负压温度等优势,药物的功效直接通过皮肤进入机体,疗效较强[13-14];⑶脐火疗法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蜡纸燃烧后产生的能量可以使腹部保持温暖,起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中正胃脾、疏肝利胆的功效[15]。⑷现代解剖学认为,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之后,脐静脉闭锁成为肝圆韧带,脐部皮肤菲薄,不同性味的药物可有部分透入静脉进入肝内,并对腹膜、脏器的神经分支引起反射性作用,以调节机体防御功能,由于脐火疗法充分发挥了穴位、中药、负压、温度等的优势,满足了临床治疗简便、价格低廉、高效等多项要求;⑸脐火疗法所用中药方中柴胡解热抗炎,黄连、黄芩能清热祛湿,白芍能滋阴、柔肝、解痉止痛,莱菔子、厚朴能理气祛瘀,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芒硝解毒清热,大黄攻坚导泻、活血通络[9]。诸药合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化瘀、抗炎的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10,13]。⑹以柴胡为君药的大柴胡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白芍的有效成分为苷类物质,可明显改善改善机体的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16-17]。

综上所述,在利胆清胰汤治疗基础上加以脐火疗法治疗肝胆湿热型ABP疗效确切,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缺血修饰白蛋白、T细胞亚群及凝血-纤溶系统,有利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利胆亚群疗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胆囊切除后,怎么还要服消炎利胆片?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T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