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2021-04-06 09:11张璐靓吕秋芳赵莹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证实颈动脉尿酸

张璐靓,吕秋芳,赵莹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7)

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1]。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病变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2]。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等疾病发病风险[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4]。临床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对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进行诊断,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血清尿酸和胱抑素C已被证实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和治疗效果相关[5-6],但其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30日至2019年5月30日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59例,女39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4.6±2.6)岁,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24例,脑梗死病史31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7],入院后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梗死灶;年龄≥65岁;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意识清醒;依从性可;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排除标准:合并肾脏疾病等可能影响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的疾病,如肾炎;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肝脏功能不全者;纳入研究前30 d内服用利尿剂等可能影响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的药物;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晨起(7:00~8:00)空腹12 h静脉血5 ml,患者24 h内无输液,均采集手臂静脉血。均分为两份,一份用于血清指标(尿酸、胱抑素C、血糖、血脂),采血后置于非抗凝采血管中,呈45~60°角放于4℃冰箱1 h,1 h后使用低速离心机离心5 min,3000 r/min,去上清液;一份用于检测血浆指标(血常规),置入1.5~2.2 mg EDTA抗凝管中,立即上下颠倒混匀,2h内送检,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产生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系列)检测外周血中尿酸、血糖、胱抑素C、血脂。采用免疫比浊法(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胱抑素C水平,采用尿酸检测试剂盒(尿酸酶法,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尿酸水平。

1.2.2 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入院血压、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高血压指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指空腹血糖≥7.0 mmol/L。

1.2.3 分组标准 患者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创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 Hz),对颈动脉分叉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内膜进行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48例)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内膜最厚处>1.0 mm或存在动脉斑块,否则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统计学处理 对获得数据使用SPSS 23.0分析和统计,血尿酸及胱抑素C等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定性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基础资料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脑梗死史比例、年龄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吸烟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入院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基础资料比较

2.2 生化资料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糖、胱抑素C、总胆固醇、尿酸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生化资料比较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将血糖、年龄、脑梗死病史、胱抑素C、总胆固醇、尿酸等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胱抑素C、总胆固醇、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3 讨论

颈动脉斑块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降低或阻断大脑的血液供应。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颈动脉斑块形成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约占50%[8],多数研究观察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4],寻找和鉴定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脑梗死一级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尿酸是机体嘌呤或核酸代谢的终产物,研究证实,血液中尿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子[9]。本研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证实尿酸水平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檀国祥等[10]研究也证实,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了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尿酸增加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可能与尿酸通过沉积于血管壁、直接刺激平滑肌细胞、促进氧自由基等合成导致血管内膜损害有关,也有部分研究认为血尿酸通过促进脂质氧化及过氧化促进血脂异常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1-12]。

胱抑素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已被研究证实与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预后有关,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13]。研究显示,胱抑素C可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4]。于翔等[15]研究中观察了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胱抑素C水平,发现胱抑素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关,证实胱抑素C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本研究结果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胱抑素C水平可能用于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对于早期判断患者病情、及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证实高龄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0,16]。

综上,本研究证实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尿酸、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判断病情、及早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证实颈动脉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尿酸并非越低越好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美防务领导人“证实”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