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咽鼓管通气功能及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与各类型不同中耳炎的相互关系分析

2021-04-06 09:11王芙段广廷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咽鼓管化脓性中耳

王芙,段广廷

(1.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五官科,河南 三门峡 472300;2.开封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开封 475000)

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的耳科疾病,一般分为化脓性、胆脂瘤型、分泌性、特殊类及后遗症等不同的类别,患者主要以耳痛、耳鸣、传导性耳聋和发热、中耳闷胀不适感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目前通过明确中耳炎类型开展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咽鼓管通气功能测定一直是临床评价中耳炎病变程度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压仪利用吞咽反射引起鼻咽部的压力瞬时升高,正常人中可以通过咽鼓管引起外耳道压力的变化并被检测到,当咽鼓管存在阻塞时,外耳道压力变化不明显或者出现变化延迟;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同中耳炎发生关系密切,可以参与人体破骨细胞活化,但是目前临床缺少细胞炎症因子在中耳炎患者中的情况分析报道[2]。本研究分析了PCT、TGF-β1和TGF-β2以及咽鼓管功能在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变化,以期为临提供指导和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中耳炎患者102例(观察组),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2例,分泌性中耳炎4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30例,纳入标准:⑴诊断符合《眼耳鼻喉口腔科学》中的标准[3];⑵年龄>18岁;⑶单耳发病,鼓膜完整;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外耳道及鼻腔肿瘤性病变;⑵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⑶有精神疾病史者。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1.2 检查方法 仪器:德国宾格公司生产的咽鼓管测压仪(Spiggle&Theis,Tubomanometer,Germany),取端坐位,向受试者介绍鼻腔适配器使用方法,指导受试者将鼻腔适配器两脚分别塞入双侧鼻腔,保持鼻孔处密不透风,指认鼻腔适配器下方的通气孔,嘱受试者在鼻腔适配器两脚塞入鼻腔的情况下正常呼吸,观察通气情况,确认鼻腔适配器大小合适。鼻腔适配器通过管道与压力产生仪连接。向受试者外耳道塞入合适的耳塞,使其外耳道与外耳道压力检测器相连,调节耳压调节钮确认外耳道处于密闭状态。嘱病人喝少量水含在口中,鼻腔适配器两脚分别正确放入双侧鼻腔,堵住下方通气孔后咽水,吞咽过程中保持牙齿闭紧。吞咽反射引起压力产生仪瞬时产生高压气体,通过管道进入鼻咽部,迫使咽鼓管开放,在外耳道检测到压力变化。通过工作站记录并保存鼻咽部及外耳道压力变化情况,分析咽鼓管开放功能。每耳测量、记录、保存三个不同压力(30 mbar、40 mbar、50 mbar)下的测试结果。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2000 r/min离心3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CT、TGF-(1和TGF-(2浓度变化,仪器为日立7600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3 评分标准 ⑴采用咽鼓管功能评分(ETS)[4]评价患者咽鼓管功能,该评价为患侧吞咽及Valsalva法时喀喇音和30、40和50 mbar压力下咽鼓管测压的R值5项评分总和,总分10分,分数越高,咽鼓管功能越好;⑵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ETDQ-7)[5]评估咽鼓管功能,该问卷共7项问题,分数7~49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咽鼓管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血清PCT、TGF-β1等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分析使用t检验或F检验;性别等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分析使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α=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PCT、TGF-β1等比较观察组血清PCT、TGF-β1和TGF-β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PCT、TGF-β1等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类型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PCT、TGF-β1等比较 观察组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β1和TGF-β2明显高于分泌型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P<0.0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β1和TGF-β2明显高于胆脂瘤性中耳炎(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及血清PCT、TGF-β1等比较

2.3 观察组不同类型患者ETS、ETDQ-7评分比较观察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ETS、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不同类型患者ETS、ETDQ-7评分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β1和TGF-β2与ET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ETDQ-7评分呈正相关(P<0.0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与ET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ETDQ-7评分呈正相关(P<0.05);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β1和TGF-β2与ETS评分、ETDQ-7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类型的中耳炎一般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久不愈还可以引发颅内严重并发症,因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6]。研究发现咽鼓管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咽鼓管功能障碍同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咽鼓管是沟通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的通路,咽鼓管大多数时间管腔是关闭的,当在做吞咽,哈欠及喷嚏动作时管腔才会短暂的打开,具有维持中耳腔内压力平衡、保护中耳结构并引流中耳腔内分泌物的功能[7]。有报道发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同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紧密,咽鼓管功能评价对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后状态时体外的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内,同时中耳粘膜又将吸收腔内剩余的气体,使得中耳腔内的持续性负压形成,小静脉曲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滤过性增强,造成中耳腔内形成积水,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8]。长期性咽鼓管功能障碍会造成中耳鼓室内充气不足、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中耳腔的闭塞,进而内陷袋形成,在无真性鼓膜穿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发展将会形成胆脂瘤[9]。

传统的对于明确中耳炎咽鼓管障碍的监测方法是采用咽鼓管测压仪评估,其中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多延迟开放或不开放,其开放情况与测试压力有关系,咽鼓管正常情况下是闭合的,在吞咽、打哈欠、擤鼻时开放,咽鼓管的周期性开放可平衡中耳气压和排出中耳液体及污染物[10]。当咽鼓管有细菌感染或受到机械性压迫时,中耳清除功能和压力调节功能降低,导致中耳炎的发生,采用咽鼓管测压仪评估对不同压力下的测试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在高压条件下也无法检测到咽鼓管开放,说明病情较重[11]。咽鼓管功能障碍量表(ETDQ-7)一直是临床评价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的特异性工具,有学者50名确诊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连续病例作为实验组,25个非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鼓室图作为是否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ETDQ-7测量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重复性结果均令人满意[12]。

近年来炎症因子指标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血清学检查具有便捷性、时效性,本研究观察了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PCT、TGF-(1和TGF-(2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中耳炎患者体内出现PCT、TGF-(1和TGF-(2表达显著升高。进行分层研究发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1和TGF-(2明显高于分泌型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1和TGF-(2明显高于胆脂瘤性中耳炎,提示了在中耳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显著,而且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体内应激反应状态不一,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更为显著。PCT属于降钙素的前体,在鉴别感染方面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研究提示感染后3~4 h即可检测到血清PCT,6 h急剧上升,24 h时内维持该水平的血清浓度;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既能够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同时不会受到人体免疫抑制状态影响,及时患者缺乏临床症状时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由于感染也会显著升高,而且具有正相关性[13]。TGF-(则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机能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募集骨形成细胞,而且是人体重要的抗炎因子,能够拮抗兴奋的氨基酸神经毒性,稳定细胞的浓度,发挥抗氧化以及抗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康复的作用[14]。本研究发现由于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发病机制不同,因此炎症因子指标在化脓性中耳炎表达最高,分泌性中耳炎次之,胆脂瘤性中耳炎中最低,提示了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因素有咽鼓管通气功能不良和感染两种,化脓性中耳炎与感染因素有关,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则有多种不同的学说,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5]。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ETS、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中咽鼓管功能与障碍方面不具有差异性,均会对咽鼓管形成损伤。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1和TGF-(2与ETS评分呈负相关,与ETDQ-7评分呈正相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PCT与ETS评分呈负相关,与ETDQ-7评分呈正相关,提示通过分析PCT、TGF-(1和TGF-(2浓度变化可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情变化,而PCT则可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了解。中耳炎为临床中常见的耳科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本研究通过基于咽鼓管测试作为评价患者病情的基础,通过了解炎症因子在中耳炎患者中的变化,同时对患者开展分层研究了解炎症因子在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表达情况,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了解炎症指标同不同类型中耳炎患者之间的关联,这在以往研究中较为少见,但是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少,而且未能分析预后同不同类型中耳炎之间的关系,因此以后的研究工作可统一国内外纳入标准及增加样本量来进一步论证。

综上述所,中耳炎患者血清PCT、TGF-β1和TGF-β2水平升高,尤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水平最高;血清PCT、TGF-β1和TGF-β2与咽鼓管功能有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咽鼓管化脓性中耳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中的价值体会
耳内镜、耳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应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对其听力改善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比较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治中耳炎要训练咽鼓管功能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
鼻子塞了,缘何耳朵受累
听不清,嚼软糖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