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D34+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及预后意义分析

2021-04-06 09:11肖德俊刘志晴肖作淼叶萍刘聪钟明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组百分比分型

肖德俊,刘志晴,肖作淼,叶萍,刘聪,钟明星

(1.江西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赣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 赣州 341000;3.江西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 赣州 3410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表现为造血细胞发育异常或原始细胞增多,外周血表现为血细胞减少或原始细胞增多。根据2012年MDS国际预后积分IPSS-R,MDS的预后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骨髓原始细胞数量以及核型有关。有文献报道,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与MDS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搜集了2018-2019年我院按照2016版WHO标准确诊的MDS患者资料,对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与绝对值计数与MDS患者预后及分型的意义的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8年03月至2019年09月根据2016版WHO的MICM综合诊断标准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1例。其中36位男性,15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2.6岁(40~72岁),对照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患者20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BD 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产品),分析软件为BD FACSCantoTMII。鞘液为BD FACSFlowTM。试剂盒为BDTMStem Cell Enumeration(SCE)试剂盒,包括BD Stem Cell试剂(CD45/CD34):处于含有BSA和0.1%叠氮化钠的PBS中,试剂盒包含CD45 FITC,clone 2D1和CD34 PE,clone 8G12.7-AAD试剂:一种核酸染料,用于鉴别死细胞10X氯化铵裂解液:该裂解液不含固定剂,用于红细胞裂解。BD Trucount管:每一个管中包含一粒冻干的荧光微球。

1.3 检测方法

1.3.1 抽取患者治疗前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2 ml,EDTA管抗凝。取TruCOUNT管2支,管中含有定量的荧光微球,分别标记为(测定管)和对照管)。⑴往管底加入20μl的BD Stem Cell试剂。注意不要碰到微球。⑵往管中加入20μl 7-AAD试剂。⑶使用反向加样法,往管中加入100μl充分混匀的样本,轻微涡旋 混匀。室温避光孵育20 min(20~25°C)。⑷每管中加入2 ml 1X氯化铵裂解液,轻微涡旋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0 min(20~25°C)。⑸立即将样品置于湿冰上上机检测,分析并报告结果,计算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

1.3.2 IPSS-R预后积分系统 细胞遗传学,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积分,≤1.5分为极低危,>1.5-3分为低危,>3-4.5分为中危,>4.5-6分为高危,>6分为极高危。

表1 MDS分型:标准

表2 IPSS-R预后积分系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IPSS-R分组和健康人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中的Welch法和Brown-Forsythe法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组与组之间的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 T3和Dunnett C进行统计学分析。SLD/MLD组和EB-1/EB-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CD34+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表达,见表3。

表3 外周血CD34+细胞在MDS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情况

2.1 CD34+细胞在2016版WHO分型中的表达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值在SLD/MLD分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EB-1/EB-2分型组,且百分比的差异绝对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CD34+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PSS-R预后危险度分组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 CD34+细胞在健康人群、IPSS-R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中的表达逐渐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极低危与低危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极高危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D34抗原是唾液酸黏蛋白的I型跨膜磷酸糖蛋白,是未成熟的造血前体细胞和造血集落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记抗原,随着细胞的成熟逐渐减弱或消失。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CD34+细胞极为罕见,百分比约为0.006~0.045%,绝对计数为0.32~3.50个/μl[1]。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会增多,比如急慢性白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2]。有学者研究了低增生的MDS-RCMD患者和AA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中CD34+细胞表达的差异,发现MDS-RCMD组CD34+细胞的表达要高于AA组和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3-4],并发现CD34+细胞>0.5%作为可以作为一个临界鉴别指标[5]。在本组研究中发现,CD34+细胞>0.5%是IPSS-R预后危险度中、高危组与低危组的一个分界指标,同样在分型中也是SLD/MLD与原始细胞增多组EB-1/EB-2的一个分界指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不仅高于健康对照者[4],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持续升高[6]。有学者认为CD34+细胞可以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IPSS-R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将CD34+细胞百分比>1%可以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白血病的一个危险信号[7-9]且与低危型MDS患者的与不良预后有关[10],其中的机制可能与CD34+细胞自噬活性的减低[11],Shh信号通路的激活[12]、Gli1基因的表达[13]以及IGF-IR[14]有关。

本研究同时检测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Cesana C等认为CD34绝对值计数比CD34百分比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判断更为敏感[15],本研究发现,CD34绝对值计数与CD34百分比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和预后相关,且CD34绝对值计数比CD34百分比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中更为敏感,但在IPSS-R预后危险度分组中,二者都是随着危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没有体现出敏感性的差异,后期可加大样本量继续研究CD34绝对值与百分比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的差异性。

2016版WHO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主要依靠形态学计数,但形态学主观性较强,且手工计数细胞数量较少。流式细胞CD34+细胞计数克服了这一不足,邢江涛等做了316例MDS患者CD34抗原表达和,形态学计数的比较,发现符合率达到了77.21%并且无统计学差异[16],建议可将CD34+细胞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分型、IPSS-R危险度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危组百分比分型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术前超声影像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