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阈下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21-04-06 03:54盛佳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研究生新时代

盛佳伟

摘 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北京科技大学系统谋划、精准设计,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通过“红色1+1”党建引领培育研究生劳动观念,通过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的专业发挥提升研究生劳动能力,通过勤工助学服务育人工作激发研究生劳动热情,挖掘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等育人载体中的劳动元素,丰富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关键词:新时代;研究生;实践育人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概念,同时创造性地指出了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培养人方面的巨大作用:“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进入新时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普遍生产劳动和普遍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并未过时,而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最新论断确定了德智体美劳在教育活动中的同等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对于开展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劳动教育,是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应然之思。加强研究生劳动教育,是新时期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育理念和手段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前进。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各级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随着《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如何进一步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研究生群体的实践育人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劳动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薄弱环节,制约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多维属性,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义。

3.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之为。随着研究生培养改革进入新时期,关于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内涵、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针对研究生群体进行劳动教育暨开展研究生实践育人相关工作,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育,是现代研究型大学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实需要。”针对研究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暨科技服务或挂职锻炼,研究生在这一过程中能亲自融入到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切身体会到国家在新时期各项事业建设中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在培育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同时能提升研究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新时代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代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与劳动育人的价值耦合相统一。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体在各方面差异性较大,需要对研究生进行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研究生学习特点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来开展。从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进行研究生实践育人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相关各方统一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来,是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着《意见》的发布,文件把育人导向作为劳动教育的首要原则,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这为新时期开展研究生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研究生劳动教育相关活动,要把最终目的统一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上。

2.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专业特长发挥相统一。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和自然界一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而且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源泉,社会生产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后,研究生的培养数量越来越大,而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培养有很大的不同。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未来发展要优于本科生,这和研究生的投入有很大关系。对于研究生来说,高校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团队,掌握着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但在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而企事业单位处在生产实践的最前沿,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今天,企事业单位对高新技术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在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促进行业发展上下功夫,是新时期研究生劳动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坚持促进教育提质增效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相统一。开展研究生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将研究生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把研究生与社会需求连起来。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研究生劳动育人要坚持五个转变,在推进教育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一是从感知型向研究型的转变,突出研究生专业和科研特色,促使研究生将专业优势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实现从单边型向多边型的转变,由单纯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个人、学校、实践单位協同推进转变;三是实现从独立型向结合型的转变,整合资源,拓宽渠道,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相结合;四是实现从分散型向团队型的转变,研究生组成团队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发挥团队优势;五是实现从随机型向协调型的转变,改变社会实践由导师主导的随机型状态,由学校构建科学的评价系统统筹安排,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搭建高价值平台。

新时代研究生劳动教育的体系建设与路径优化

北京科技大学多措并举赋能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通过挖掘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等育人载体中的劳动元素,在内容上精心设计、组织上协调有序、管理上系统规范,构建起“内容完善、载体丰富、机制健全”的劳动育人体系,实现了研究生劳动育人的路径优化。

1.打造“铸魂育人”实践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坚持党建创新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思政育人显实效。学生党员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落地、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事项,深入京津冀地区基层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全校145个党支部积极开展“红色1+1”活动,通过理论宣讲、精准扶贫、科技支撑、文化传播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例如:低年级党支部携手北京儿童医院机关第一党支部,开展“传递温暖·传递知识·传递希望”支部共建活动。环境可持续排水技术党支部在秦安县的脱贫攻坚战中与秦安县小寨村党支部结对,发挥专业优势切实解决传统旱厕改造、污水治理等问题。通过“红色1+1”行动,把学生的学术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红色1+1”科技行动特别注意与农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从产出上,学校“红色1+1”结项连年保持高质高量,其中48项获评北京市级奖项,多个项目共建质量高、育人实效性强。

2.打造“科技服务”实践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研究生“专业特色发挥”同频共振。坚持智育培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专业发挥显实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生要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积极引导人才智力创新要素向生产一线集聚,对理工类研究生,社会实践定位为“科技服务”;对文史类研究生,社会实践定位为“挂职锻炼”。自2005年开始,学校先后在北京市、广西防城港市、内蒙古包头市、甘肃省秦安县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100余家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迄今为止,已有万余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中,服务了600余家企事业单位。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通过培养研究生劳动价值观,提升研究生劳动伦理品德,为研究生步入社会提供了“中转站”,为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建设提供了“大平台”。广大研究生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打造“资助育人”实践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研究生“服务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精准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服务社会显实效。在扎实的资助工作基础上,学校着力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制定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公益学时”制度,每年获得各类资助的学生按照制度要求在学院指导下开展公益活动并记录工时,帮助受助学生树立公益和反哺意识并具象为行动;鼓励学生参加社會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懂得回报国家;开展“一对一”家访活动,深入精准地将学校的资助工作和育人理念送到学生家庭;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受助学生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审视自我、学习他人、感恩社会。学生通过将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社会化能力,在受教育、长才干的同时,为地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社会对研究生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提升了研究生劳动育人工作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参考文献:

[1]周玉荣,姚树磊,王鹏,等.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党政论坛,2020(7):38-39.

[2]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23.

[3][5][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532,555.

[4]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7.

[6]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1-01-05].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1-05].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研究生新时代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