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服饰研究

2021-04-06 19:41李晨阳赵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

李晨阳 赵明

摘 要: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器物甚为丰富,完整及能修复的器物达到一千多件,不仅弥补了北朝东魏艺术的空白,还为北朝服饰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针对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服饰套装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头戴风帽或小冠,上着圆领窄袖衫,下着袴褶,有的外罩翻领短褐、套衣或裲裆等,如负箭箙俑、按盾俑、侍卫俑、文吏俑、风帽俑等;第二类头戴笼冠或小冠,上着交领广袖衫,下着长裙,腰束带,如跽坐俑、女官俑等;第三类头戴兜鍪,穿明光甲,裹腿裙,如按盾武士俑;第四类头戴毡帽或浑脱帽,身穿圆领广袖长袍,如胡俑、萨满巫师俑。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对研究北朝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东魏乃至北朝服饰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东魏;茹茹公主墓;陶俑服饰;风帽俑;萨满巫师俑

东魏茹茹公主墓位于河北磁县城南约两千米的大冢营村北,于1978年9月至1979年6月被发掘。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器物甚为丰富,完整及能修复的器物达到一千多件,不仅弥补了北朝东魏艺术的空白,还为北朝服饰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针对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服饰套装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头戴风帽或小冠,上着圆领窄袖衫,下着袴褶,有的外罩翻领短褐、套衣或裲裆等,如负箭箙俑、按盾俑、侍卫俑、文吏俑、风帽俑等;第二类头戴笼冠或小冠,上着交领广袖衫,下着长裙,腰束带,如跽坐俑、女官俑等;第三类头戴兜鍪,穿明光甲,裹腿裙,如按盾武士俑;第四類头戴毡帽或浑脱帽,身穿圆领广袖长袍,如胡俑、萨满巫师俑。

1 历史背景下的茹茹邻和公主

北魏末年,尔朱荣镇压六镇起义成功后,高欢作为尔朱荣手下的大将也变得位高权重。之后北魏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宇文泰分别为东魏、西魏的权臣,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魏、西魏的幕后操纵者。而后,东魏为北齐(高欢之子高洋)所取代,西魏被北周(宇文泰之子宇文觉)所取代。可以说东魏、北齐的政权一直在高欢家族的掌控中。而这个时期柔然族开始日渐强大,史籍记载柔然族与东魏、西魏婚好有五次之多①:茹茹主阿那瓌为自己的兄弟塔寒迎娶西魏化政公主,将长女嫁予西魏文帝元宝炬、爱女嫁予东魏神武帝高欢、为儿子庵罗辰迎娶东魏兰陵公主,将其五岁的孙女茹茹邻和公主嫁予高欢第九子高湛。茹茹邻和公主与高湛只是柔然族与东魏结交的一次政治联姻,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服饰器物众多,是北朝富有代表性的服装之一。

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墓志铭记载:“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广郡开国高公妻茹茹公主闾氏墓志铭。公主讳叱地莲,茹茹主之孙,谙罗臣可汗之女也……茹主钦挹风猷,思结姻好,乃归女请和,作嫔公子……”《北史·蠕蠕传》记载:“兴和四年,阿那瓌请以孙女号邻和公主妻神武第九子长广公湛,东魏静帝诏为婚焉。”《北史·齐本纪》记载:“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神武方招怀荒远,乃为帝娉蠕蠕太子庵罗辰女,号邻和公主。帝时年八岁。元象中封长广郡公。”由此可见,茹茹公主姓闾,名叱地莲,号邻和公主,是茹茹太子庵罗辰(墓志铭记载为谙罗臣)之女、茹茹主阿那瓌之孙,于东魏兴和四年(542)与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长广公高湛结姻。

东魏茹茹公主墓的墓志铭还记载:“以武定八年四月七日薨于晋阳,时年十三,即其年岁次瘐午五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釜水落石出之阴齐献武王之茔内。”可见茹茹公主于武定八年(550)去世,时年十三,葬于釜水之阴,齐献武王之茔。“齐献武王”是魏帝授予高欢的谥号,“茔”指坟墓,网上还有不少文献错误地记载为“莹”。《北史》卷六记载:“高欢于武定五年(547)正月卒于晋阳,六月魏帝给予献武王谥号,八月甲申,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也与墓志铭吻合。

此外,齐献武王高欢之茔所在地邺城是东魏、北齐(534—577)的都城,与邺城相邻的磁县也成了东魏、北齐两朝聚族而葬的风水宝地。因此在这一地区发现了众多的北朝墓葬,包括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司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齐兰陵王高肃(高长恭)墓、北齐高欢第九子武皇帝高湛妻东魏茹茹公主墓以及北齐高欢第十四子高润墓等,这也证明了茹茹公主地位的尊贵。

2 东魏茹茹公主墓中的陶俑服饰研究

陶俑在墓室中的放置有一定的礼制,会根据其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确定其陶俑的数量、内容和制作水平。东魏茹茹公主墓原来的存放位置已被盗墓者破坏,但其数量之大也表明了茹茹公主的身份不一般。

东魏茹茹公主墓共出土1064件陶俑,主要包括按盾武士俑、甲骑具装俑、侍卫骑俑、伎乐骑俑、侍从骑俑、负箭箙俑、持盾俑、击鼓俑、文吏俑、侍卫俑、持鞭俑、风帽俑、侍从俑、跽坐俑、伎乐俑、胡俑、萨满法师俑、女侍俑、舞女俑、奴仆俑等。这里按照服装的品类分为送亲仪仗俑、生活服侍俑、萨满胡人俑三类。

2.1 送亲仪仗俑

自西晋始,墓室中常常以墓主人出行仪仗为题材绘制壁画,并且将壁画与仪仗俑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现。东魏茹茹公主墓中出土的最重要且最为庞大的俑为送亲仪仗俑。虽然原放置部位已被盗墓者破坏,但从邯郸市博物馆中复原的兵马俑的排列中仍然能够看出当时送亲仪仗的气派。送亲仪仗队伍非常庞大,以兵马俑为主,依次是风帽击鼓俑、负剑箙铁索裲裆甲俑、长风帽仪仗俑、短风帽仪仗俑、扎巾翻领侍从武士俑、扎巾圆领侍从武士俑、扎巾①尖领侍卫武士俑、小冠侍从俑、小冠剑囊武士俑、负剑箙皮裲裆甲俑、束发侍从骑马俑、甲骑具装将军俑等。②

送亲仪仗俑的穿着打扮多头戴风帽或小冠、上着圆领、尖领或翻领褶衣,下着大口裤或缚袴的套装样式,这种上褶下裤的形制也称袴褶。有的外罩翻领短褐、套衣或裲裆等,如负箭箙俑、按盾俑、侍卫俑、文吏俑、风帽俑等。这些俑在北魏宋绍祖墓、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等墓中也多有出现。

以风帽仪仗俑为例,此俑呈站立状,悬胆高鼻,脸型饱满柔和;帽屋中央有明显的十字交叉,脑后有垂裙,用来遮挡风寒,有的在脸颊两侧设有一条细带子用来系扎帽裙,并且在脑后系结;套衣在胸前系带,中间有细缝,推测为套衣的对襟部分,身后虚设两袖,双手笼于袖,隐拱于胸前,袖似有两层,都较为宽松,推测里面为大袖襦,外面为圆领及臀披风;下着大口裤或缚袴,脚蹬圆头履,部分色彩已经脱落,大体可以看出颜色为绛色。

此俑在学术界内一直存在争议,主要的争论问题为风帽与套衣的名称与样式。

第一个争论点是风帽的名称。风帽的样式在各大陵墓中争议不大,而名称却不一。在古籍文献中,如《太平御览》卷975引《北齐书》:“后主武平中,特进侍中崔季舒宅中池内,莲茎皆作胡人面,仍着鲜卑帽。”将其描述为鲜卑帽;在《梁书》卷54《诸夷传·河南》中“河南王者,其先出自慕容鲜卑……著小袖袍,小口袴,大头长裙帽”,将其描述为长裙帽;在《隋书·礼仪志七》载:“后周之时,咸著突骑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将其称为突骑帽;在《旧唐书》卷45《舆服志》中“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紫朱玄黄,各任所好。”将其称为长帽。现代的论文、书籍中在提到风帽也是说法不一,如包铭新、李梦、孙晨阳③将其称为垂裙帽、山形风帽、卷裙小帽;海青④将其描述为鸡冠形风帽、圆顶风帽、棱冠风帽、卷缘风帽、折沿风帽等;倪润安⑤将其称为小型风帽、中型风帽、大型风帽。风帽的称呼主要来源不明,但是却最为现代的各大学者普遍接受。

第二个争论点是套衣⑥的名称和样式。套衣和普通的衣裳一样,只是穿着时在胸前系带,双手不伸出袖窿。因其形似披风,穿着时虚设两袖,因而有学者称之为披风或披袄子。在古代,披风不等于斗篷,披风有袖,而斗篷无袖。在河北景县封氏墓、西安草厂坡墓地、陕西咸阳北周武帝墓出土的陶俑中都有发现套衣,对襟带领,领口附系带,两侧有长长的假袖,长度及膝,可用来抵御风沙。

2.2 生活服侍俑

东魏茹茹公主墓中除了出土的兵马俑,还有以反映社会生活情趣为题材的生活服侍俑,如武士俑、执簸箕俑、舂米俑、女侍俑、奴仆俑、女官俑等。这些形态多姿、神态各异的俑,有的孔武有力,有的稳健自信,有的沉静睿智,有的谦恭矜持,有的妩媚持重,有的纯朴安分,有的表情夸张,有的神态温和,都生动地展现了墓主人生前身边侍从、奴仆、武士等人物一天的日常生活,都反映了茹茹公主在嫁到中原以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里主要介绍最为引人注目的舂米俑。舂米俑,奴仆面容温和,体态丰腴,头挽高髻,发髻呈扇形,顶部向一边斜翻,左右不对称,左侧多一组头发盘在髻下,无发饰装饰,整体形象有点类似唐代半翻髻的侧面,内着圆领衫,外穿对襟褶衣,下身被器物所挡,推测着裙。人物做蹲地状,捧一器皿做淘米状,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舂米是将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不少文献将之称为舂米俑,但是事实上舂米俑并没有表现棒槌,而是手捧两个盛器,看起来更像是淘米。

2.3 萨满胡人俑

东魏茹茹公主墓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萨满巫师俑一直被研究胡人、萨满教的学者引用。萨满巫师俑是胡人俑,早在汉墓中胡人形象就已经成为西方仙境的守卫者、升仙路上的导引者,因此在东魏茹茹公主墓中甚至是北齐墓中,多出现胡人形象的陶俑(这里的胡人是北方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泛称,并不特指某一民族)。

在研究东魏茹茹公主墓中的陶俑时,必须将其与壁画做统一研究,因为壁画和陶俑在墓室中常常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现。如壁画中所绘的四方守护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方相氏、持莲羽人等都与萨满巫师俑、胡人俑等形象的作用一样,都意在护卫墓主灵魂升天。

萨满巫师俑,也称为尖帽胡人俑,高29.8厘米,头戴浑脱帽或毡帽。胡人的浑脱帽是用小动物的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用羊毛做的就叫毡帽;帽屋较高呈圆锥形,帽裙长至肩部,后有装饰垂下。巫师面色温和,留有三缕长髯;身穿绛色圆领广袖曳地长袍;左手持锯齿状棍棒法器,右手向前抬起,右腿弯曲,左脚前伸,做婆娑起舞状。类似形象见于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出土的胡服老人俑以及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舞人俑。

浑脱帽也是当今学者不断争论的话题之一,一是因为暂时还没有出土的实物,二是因为浑脱帽的来源说法不一。浑脱帽是用小动物的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而毡帽是用羊毛做成的锥形帽子,也有学者认为浑脱帽来源于塞种人。

3 结语

通过对东魏茹茹公主墓内出土的陶俑服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北朝服饰的整体风格和造型。关于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比如浑脱帽、小瓜帽、袴褶等古代服饰的名称与形制的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受到固有的知识去判断古人的服饰形制,在研究东魏茹茹公主墓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东魏一个时期的论文和著作中去研究,还应该放眼北朝,纵观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去横向对比,总结整个朝代的服装形制和绘画风格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的服饰。

参考文献

[1]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4):1-9,97-102.

[2]刘连香.东魏齐献武高王闾夫人东魏茹茹公主墓志考释[J].华夏考古,2016(2):67-73.

[3]周伟洲.河北磁县出土的有关柔然、吐谷浑等族文物考释[J].文物,1985(5):53-56.

[4]师若予.南北朝晚期大型墓葬出土胡人驱傩画像砖和俑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5):72-83.

[5张有金.东魏北齐陶俑艺术[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4):74-75.

[6]魏青利.東魏北齐时期陶俑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7]黄良莹.北朝服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8]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9]刘鹤.磁县北朝墓群壁画和陶俑服饰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10]包铭新,李夢,孙晨阳.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1:匈奴、鲜卑卷[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