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品文化
——初中语文古诗文化教学策略

2021-04-07 17:56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诗人

◎ 王 嫱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在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有重要作用。古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育人的途径。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时,教师要摒弃机械解读古诗的做法,挖掘文化内容,用适宜策略引导学生品文化,使学生通过品文化理解古诗内容、建立文化认知,塑造文化品质。引导学生品古诗文化的策略如下。

一、知人论世,连通文化

传统文学批判的重要方法是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后才能读好作品。诗人生平是传统文化内容的再现。古诗教学时,教师运用知人论世策略引导学生连通文化,使学生走进当时,感受诗人人生,体会其思想精神,品味传统文化内容。

以《春望》为例,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第三个时期的作品,寄托其忧国忧民爱国情怀。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及各时期诗歌代表作。这是学生经历杜甫人生历程和创作心路的过程。学生在大量信息辅助下,既能感受杜甫人生跌宕起伏,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折服,又能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历史内容,丰富文化储备。

二、诵读文本,感知文化

诵读是学古诗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古诗语感的主要途径。朱自清曾说,训练学生诵读古诗,就是在进行文化教育。在诵读中感受古诗韵律节奏和情感变化,深入文字语言背后,了解诗人思想,感知文化底蕴。所以,在古诗文化教学时,采用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知文化。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上阙讲解时,先鼓励学生边自主诵读边思考:“描述了什么内容?”在主问题下,学生诵读的针对性提高,主动将视线集中在“苍鹰、黄狗、千骑”等词上,同时在脑海中描绘具体画面,感受太守出猎壮观场景。就场景点拨后,继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诵读:“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太守形象?”此次诵读,学生将视线集中在“左牵黄,右擎苍”等内容上,感受太守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这本身是少年人的精神状态,年过四十的太守如此,更凸显其“狂”。学生感受了狩猎场景和太守的“狂”后,鼓励学生再次激情诵读,感知古人不为人生际遇而失意的豪迈胸怀。

三、体验情境,感悟文化

场景是古诗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文化内容与诗人情感的载体。情境是展示古诗场景的主要方式,依据古诗内容创设情境,可自然而然赋予传统文化特定的情与境,轻松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乐于体验情境,在体验中与传统文化互动,感悟文化,增强认知。

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李白以游子形象地展现了漂泊在外的浓浓思乡情,同时也凸显了对未知前路的渴望,这两种情感是古今亘古不变的内容,便于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为使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教师可借助视频直观展现李白欲载舟离乡的画面,同时,呈现前进路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化身为李白去思考: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如果自己远离家乡和亲朋,前路迷茫,自己会怎样?又有何感受?大部分学生可能提到“孤独”“伤心”“紧张”“害怕”等,由此与诗人共鸣,实现文化认同。

四、群文阅读,整合文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味,群文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群文阅读指以特定议题为中心,选择相关一组文章,师生带着议题阅读、讨论文章内容,达成统一认知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透过文字语言感受文本深刻内涵,品味文本思想,加深内容理解。其中,传统文化内容可作为群文阅读议题,以传统文化为议题实施阅读教学,可整合大量文化内容,使学生丰富文化储备,增强文化认知。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品文化。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杜甫在诗中描述自己居住的茅草屋被秋风吹破以致全家遭受风吹雨打的经历,由小见大,抒发对劳苦人民的关怀和忧国忧民之情,这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不同时代的诗人,立足当下,执笔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表爱国之情。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以古人爱国精神为议题,整合相关古诗,如《江南逢李龟年》《春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感受爱国精神,接受传统文化滋养。

五、结合读写,升华文化

读写结合是据阅读与写作关系提出的方法。在阅读课堂上,学生体验多样阅读活动对阅读内容建立认知。通过阅读古诗,可储备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文化认知。将阅读所得以文字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可使学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融入其中,由此增强认知和理解,锻炼写作能力,升格文化品位。因此,在古诗教学时,尊重学生阅读所得,设计相关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升华文化。

以《己亥杂诗(其五)》为例,通过诵读古诗、体验情境、群文阅读等活动,学生了解诗人美的品质。立足学生阅读感受,教师以新冠疫情为背景,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介绍在疫情下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在书写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迁移生活经验,畅所欲言,用极具可行性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由此,升华文化认知,塑造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时,教师要以古诗文化为要点,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诵读文本,体验情境,群文阅读,读写结合,使学生体验多样的古诗文化互动,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储备文化内容,建立文化认知,塑造精神品质,实现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诗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拟古诗”之我见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群文活动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