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下的数学深度学习课堂

2021-04-07 17:56吴国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深度教学内容

◎ 吴国玺

数学是由无数个问题组成的,所以人们才会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为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回答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挖掘与探究,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促进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渐强化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于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避免问题教学的形式化,挫伤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要确保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足够感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并针对情景内容提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问题,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在讲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融入生活情境,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将不等式方程“v>50÷2/3”转化成“一辆汽车在上午10点20分从A地出发,匀速向前行驶。若必须在11 点之前驶过距离A 地50km 的B地,那么这辆汽车的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设置层次化问题,加深学生探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为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只能照顾到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较强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都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在问题引领下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利用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和难度变化,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数学教学,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浓烈的探究欲望,通过深度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之外,还需要控制问题的数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嵌入问题链,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本质与内涵,贵在精而不在多,以免学生因为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而产生疲劳感,进而对数学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四、采取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数学提问,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同一问题进行合作分析与探讨,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同组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而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入且全面的思考与认知,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深度思考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从而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深度教学内容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