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的探究

2021-04-07 17:56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中华德育传统

◎ 罗 雄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黄金发展阶段,通过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指导和引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规范的形成,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使不少学生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而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今,国家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这足以看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非常多的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德育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五千年灿烂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同时,由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独特的思想道德,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的自我修养提供很好的参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等。

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初中德育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初中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传统文化,并继承、发扬光大,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信念、有品行、有纪律、有作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秀经典的名著、流传千古的诗词、脍炙人口的戏曲、千姿百态的书法,给初中学生增添了无穷的精神食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震撼、感染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累积和沉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比如,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π 值,比欧洲还要早1000 多年;又比如,伟大的数学家杨辉,他发现的“三角”,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还要早400多年;李春设计始建于隋代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还有《勾股定理》等等,所有这些真实而又丰富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数学史,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学科同样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和风细雨地陶冶学生性情,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初中学生渐渐建立起自己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塑造德育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在学生学习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多维度的规划工作,提升校园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校园中有很多宣传栏、展示板,教师可以绘画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报,制作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内容,诗歌、散文、图片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品位。其次,每学期学校可以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也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又比如,展开李白故乡、杜甫草堂、岳阳楼等历史遗址景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历史遗址景点的背景与景物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展开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等历史遗址景点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景区的相关知识,了解红色景区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历史景区、红色景区感受氛围,陶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中华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