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手机综合症成因与家庭管理策略

2021-04-07 17:56鲍加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综合症青少年家长

◎ 鲍加清

2018 年4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旨在通过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见,当今青少年手机综合症已然是社会所担忧的重要问题。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已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了笔者做的大量有益尝试,并加以阐述。

一、手机综合症成因

手机沉迷始于依赖,弄清其诱因,它有助于我们做好早期干预与预防,并能有效避免青少年步入症状晚期,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1.自身与手机依赖

依据著名研究者E.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书中提出的媒体“使用与满足理论”,玩手机完全基于个人需求,满足未被满足的愿望。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主要有自主性需求、关系需求和胜任需求,其中自主性需求是感觉能支配自己生活的需求,关系需求是和家长和朋友构建稳固关系的需求,胜任需求是学习新技能、克服挑战的胜任感需求。一旦孩子在这三种需求上受挫,他们就会在其他地方如虚拟世界中寻找。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一旦得到对其有益的印象就会形成或持续其反射。在经过短暂的“愉悦”解压逃避现实后,反复成瘾。有研究表明,发光的屏幕对大脑快感中心容易产生刺激,同时游戏的快速画面切换和虚拟代入感也强烈刺激着大脑神经。青少年的前额叶大脑皮层尚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控和抑制此类快感。

2.环境与手机依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深圳大学教授高秋凤研究发现,“低头族”父母的家庭会产生代际遗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溺爱型、忽视型和控制型)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导致手机问题的发生。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修炼,才能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同学之间交流的网络流行词汇、常见游戏用语及网络文化等社交资本,都依赖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倘若某学生对此一无所知,他则会被同学排斥而产生情绪困扰。手机成为媒介已是必然,也给高中生手机成瘾创造了条件。

二、手机综合症家庭管理策略

由手机依赖成因分析,传统“堵”的治理方法已然行不通,这就是要在“疏”字上做文章。预防是手机过度使用而致沉迷的最佳手段。下面简单介绍四种方法。

方法1:抑制分心。学习时间段,手机不能出现在视线范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对成年人影响最大的是一心多用的手机多任务现象,只要手机在身边,我们就会在手机和当前的工作任务中不断地切换,导致拖延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及时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还会引发现实性焦虑。长期的手机多任务会使人的大脑皮层灰质变薄,促使人们更容易分心。

方法2:改变诱人上瘾的环境,规定只在客厅玩手机。美国《连线》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对家里每一台设备都设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他的5 个孩子从不准在卧室里使用屏幕。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所著《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讲述了重新设计环境,让诱惑尽量少靠近的方法。要严控高中生上网时间和地点,禁止他们在卧室或书房玩手机,同时也要把手机充电地点限定在客厅,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作业效率和睡眠时间。

方法3:控制监督,只在规定的时段玩手机。家长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技术,如成长守护平台小程序,手机自带的屏幕时间限制以及一些APP 应用等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时段,强化监督职能。时间段的规定可参考番茄时间。

方法4:动机性面谈,培养自律意识。首先,家长要相信孩子“向善之心”,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要发现孩子身上的诸多优点,要告诉自己孩子只是遇到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阻碍。其次,家长要转移焦距,把重心从手机问题转移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上。可以通过传达期望与分析学习的价值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生涯规划。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情感关爱与共情,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糗事和趣事,这样孩子们才会听你的话,才会甘心被监督。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自控能力来强化其自律意识。如孩子提出要使用手机的要求时,可以让他先做一定量的作业再玩。习惯后,孩子能在遇到诱惑时做到等一等来达成自我控制,获得成功。

总之,手机依赖问题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们应怀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因材施教,利用共情和换位思考等手段,规范孩子手机使用。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家长要坚定信心,结果是美好的,孩子是向善的,是有其优势的,只要坚持做下去,手机之利将胜于弊。

猜你喜欢
综合症青少年家长
青少年发明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关注夹腿综合症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牛呕吐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