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2021-04-07 17:56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目标活动文化

◎ 王 晨

我国的传统文化涉及文学、艺术、生活、娱乐、器物、饮食……它是中华民族世代文明交融演化汇集而成。其精神内涵的深邃,想要通过几节课,或一些活动彻底认识、领悟是不易做到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好“综合性学习”这个平台,通过设计一些语文活动,助力学生有效了解、认识、深入品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巧选主题,走近“她”,了解“她”

围绕“诚信美德”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激发兴趣。孩子们:想象一下,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不讲“诚信”,那我们将生活在一种怎样的境况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适时切入本期主题活动——人无信不立。

“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它涉及多个范畴。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研究视角,不做规定和约束。开放化、多元化的活动设计给孩子们更多走近“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学生参与活动形式多样,有个人研究的、有小组研究的、也有家人协同研究的,多元化组合;活动成果多样,有海报、活页、微博发帖、短视频、抖音、微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研究对象,经过各小组内部的资源共享、深入交互,全班展示交流。既改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形式单一、浅显的不足,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细致指导,认识“她”,喜爱“她”

综合性学习侧重学生自行设计、组织活动。教师则需在各环节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所以,细致的方法指导是活动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1.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兴趣喜好相投是合作愉快的前提。因此,由学生自发形成活动小组。

2.合理分工。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协调,按照个人特长,双向选择,或分配任务或自选任务。全组协同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按实际情况落实方案,开展活动。落实方案环节,教师要观察各组人员配置、研讨方向、协助各小组完善计划,适时指导其按计划开展活动。

3.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这一点是方法指导中的关键。资料搜集可观察、走访;可从相关书籍、网络上搜索;可向别人“求助”,善于分享资料。信息处理,整合筛选。文字记录、活页手册、海报漫画、音像录摄、制作微视频等形式各异且便于交流和展示。

三、自主活动,传承“她”,发扬“她”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借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这个平台,带着学生多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传统美德,使其精神得以涤荡,灵魂得以熏陶。

1.开放活动目标。首先,进行调查问卷。对此次活动主题的理解进行归类,按类成组。然后,根据各自对活动主题的认识,制定活动目标。通过深入了解,不断生成新的研究方向和生成目标,学生对“以和为贵”这一文化不断深入认识,研究兴趣更加浓厚。

例如,有的小组确定以探“和”之义为活动目标;有的小组确定以探“和”之内涵为活动目标;有的小组确定以寻“和”之用为活动目标;有的小组确定以读“和”之美为活动目标;有的小组确定以习“和”之礼为活动目标……

2.开放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特长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形式及效果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

3.研究范畴宽广。有的组研究的内容由古至今,由国内到国际,研究有深度更有广度。例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小组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有的组研究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所涉及的多个方面。如:“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两句中“和”的内涵。有的组研究寻“和”之用。从当今国际大视角出发,找寻到我国“以和为贵”的各种实例,彰显我国“以和为贵”的大国品质。有的组研究习“和”之礼。编排话剧、小品、相声,演绎寻常生活,将现实生活中讲和之礼数,搬到课堂中,在欢声笑语中体会习效“和”之礼。

此次活动开展的束缚少、范围广、参与人员多,从学生到教师到家长。进行到研究成果汇报阶段,各小组采取不同的形式汇报研究结果。有采访视频、有微博发帖讨论、有小型辩论会、有话剧、小品、相声……学生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神情,台下听众掌声不断。

该活动原计划为期两周,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浓厚的研究气氛也带动了其他班学生的参与。很多学生不再满足以本班学生组队,跨班级联合兴趣相同的学生,更能细化揣摩研究角度。然后将研究成果或分类整理编辑成册,或录制短视频,放在班级群留存……将自己对“和”的各种解读写在便签上,张贴在布告栏中,其他学生标注跟帖,引起一波又一波探究、赏析、辨析的“跟帖”热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美德在青少年间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被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以各种形式传承发扬。

猜你喜欢
目标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谁远谁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