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文旅e家”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

2021-04-07 10:46张炜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

张炜

摘 要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破解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建设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两微一端”服务体系中的文旅e家应用程序为例,从业务服务、功能及技术实现的角度叙述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移动互联网 应用程序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2.011

Functional Design and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home Application for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Project

Zhang Wei

Abstract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break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of thepublic digital cultural project, this paper takes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e-home application program in the“Two Micro Ends”service system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roject jointly constructed by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er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service, function and technology realization to describe 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roject.

Keywords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project.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给我国国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社交、阅读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1]。

在这一趋势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国内对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其中,综合性研究包括概念定义、法规政策、国外借鉴、特殊群体、西部地区、基层服务、实践探索等领域;专题性研究包括基础保障、资源供给、推广利用、绩效评价、版权问题等领域。如在概念定义方面,胡唐明等人[2] 提出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和服务业态,具有数字技术性、平等性、互动性、公众性等特性[2]。王淼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外延主要有3个研究取向,即信息研究取向、资源研究取向、文化研究取向。在实践探索方面,主要集中于对技术体系、云等新技术应用的研究[3]。而針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信的研究,如唐义、王丹雪调研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经验,并结合国家数字文化网自身需求分析,创建了国家数字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模型,其功能框架包括文化资讯、资源活动、文化微社区三部分[4]。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破解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我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5]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转型升级,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提升服务效能。2019年4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工程融合的总体要求、重要目标、重点工作以及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提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6]。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在“两微一端”的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推出以“文旅e家”为统一服务品牌,包括文旅e家应用程序(即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应用程序)、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博、抖音在内的具有统一服务界面的多平台移动服务。为了进一步发挥“文旅e家”应用程序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移动互联网服务矩阵中的强大作用,增强互动性、提升用户体验感,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阵地的核心,本文立足于图书情报界的职能和定位,以文旅e家应用程序为例,从业务服务、功能及技术实现的角度详细阐释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探索性实践,并针对文旅行业应用程序建设过程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社会研究、民众学习以及从业者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

1 文旅e家应用程序功能设计

国家图书馆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充分调研分析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采取与第三方开发商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和开发了“文旅e家”应用程序。“文旅e家”应用程序的定位在于贴近用户的线上阅读视听服务、多种权限维度的用户服务、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开展以及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等特色功能,本着易用、实用且体验良好的原则进行功能设计,筛选、整合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资源,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行应用程序的建设[7]。截至2019年底,“文旅e家”应用程序已经发布电子图书5000册,电子期刊近百种,视频1000条场以及音频200多条[8],为用户提供涵盖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维度文化服务的精准化服务。

“文旅e家”应用程序覆盖各种智能手机,包含Android、iOS两大主流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检索、资源服务、文化聚焦、文化地图、活动预告、直播服务、消息推送、重点推荐、用户管理及个人中心等。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应用程序核心及特色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1 贴近用户的线上阅读视听服务

在资源内容上,“文旅e家”应用程序精选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多年累积的图书、期刊、微视频、公开课、音频、动漫、旅游、戏曲、动漫等多种类资源,涵盖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文化旅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基层群众自发创作的乡村春晚、乡村拍手、小戏小品、广场舞等多项贴近群众需求的特色资源内容;在展示形式上,应用提供基层文化活动的实时在线直播和录播回看,直播服务以嵌套直播地址的方式实现,并可通过后台配置灵活调整直播内容及往期内容的展示。重点推荐栏目根据后台的资源访问情况,对各类资源进行推荐,引导用户快速获取优质资源。应用程序贴近用户的资源选取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必然能够满足更多更广泛用户的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支撑。

1.2 多种权限维度的用户服务

“文旅e家”应用程序依托国家图书馆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用户身份识别,进而实现不同类型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分配相应的资源访问权限。目前支持的用户类型包括:未登录用户、手机号码密码登录用户、手机号码验证码登录用户、第三方账号登录用户、读者卡用户、身份证实名认证用户,其中第三方账号登录主要指通过第三方认证方式实现微信账号的授权方式登录,以便非读者卡用户便捷地使用资源和服务。在资源版权授权的范围内,应用程序所有资源不仅全部免费阅读、视听,还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使用门槛,简化登录步骤,方便用户简单快速获取资源。

1.3 基于定位的个性化服务

“文旅e家”应用程序将定位融入到检索及文化地图模块,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根据用户定位信息,自动推送当前所在位置周边图书馆及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场馆信息,自动筛选周边文化预告消息,提供导航服务,还提供基于场馆、活动和资源的收藏功能,具备场馆签到打卡、资源点赞、活动投票、活动助力、记录用户个人活动轨迹等交互体验。用户每次打开App,应用程序会自动推送目前资源、活动和消息的更新数量,随时提醒用户浏览关注。另外,基于定位功能,应用程序还实现了电子图书与全国公共图书馆实体馆藏数据的比对,用户可通过导航系统定位查询到附近有实体馆藏的图书馆,实现纸本图书的借阅。

1.4 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开展

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立足群众文化需求,把握服务对象的公众化及多样化特点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且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依托“文旅e家”应用程序的海量优质资源及丰富的服务形式实现了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开展。目前已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文旅e家 助力美好生活”春节服务活动等。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在全国各地线下热烈开展的同时,“文旅e家”应用程序提供在线观看广场舞活动展演直播展播、各地创编作品、教学视频等,为喜欢的参赛作品投票助力,通过互动形式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同时,降低群众参与门槛,通过在专题页面直接点击互动以及分享作品链接的方式,扩大文化活动宣传范围及群众参与范围,实现文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文旅e家 助力美好生活”春节服务活动联合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开展,打包群众喜爱的11大类、近千种文化精品资源,并制作二维码海报。线下用户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扫描或者识别对应的活动海报二维码,即可参与活动。另外活动在应用程序首页设置活动专区,用户只需下载App,进入活动专区,识别活动海报即可参与。线上专区还为群众提供了专属“点单式”定制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自选资源和自选海报样式的方式,生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扫码阅读清单。

2 文旅e家应用程序架构设计及技术实现

“文旅e家”应用程序系统运行于Linux平台下,采用Java、MySQL、jQuery、Android、iOS等公共组件进行建设开发,通过Nginx、Keepalived、MySQL结合的方式进行web分布式部署,利用负载均衡提高系统性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主体框架采用SamaoPHP框架,具有跨版本、跨平台和跨数据库移植等多种优势。系统功能模块化开发,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实现松耦合的交互模式,從而分散数据操作的高并发压力,降低数据访问瓶颈,提升数据访问性能[9]。

“文旅e家”应用程序系统架构以模块化、可扩展性为设计指导思想,如图1所示。应用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各种网络通信接口进行业务数据交换。

2.1 客户端

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调用服务器接口获取数据,请求首先到达对应的控制器模块,控制器再根据认证服务器判断客户端请求是否合法,如果请求非法,则拒绝服务;如果请求合法则优先调用缓存系统获取数据,若缓存没有,则从数据库或者其他存储中调用,然后返回数据[10]。客户端主要包括存储、控制、展示三层数据处理。

(1) 本地存储层:存储一些相对静态的信息,比如用户个人信息、首页预置页面、图片缓存数据、缓存业务数据(阅读数据信息、视频观看数据信息等)等。

(2) 逻辑控制层:针对客户端各功能模块业务需要进行逻辑控制,包括对服务器请求和接收功能后的各项处理工作,该层是客户端架构设计的核心层。

(3) 用户展示层:主要负责用户UI的展示,以清晰合理的逻辑、舒适友好的风格将应用程序各个功能展示给用户。

2.2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架构包括四层,通过API接口、Web Service服务等技术整合各功能应用,调用Web接口,使用xml、json等方式进行数据请求与传递。

3.5 注重资源的选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文旅e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上线服务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目前“文旅e家”应用程序内的资源种类和资源数量虽然丰富,但是长期来看无法满足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日益提高的文化获取需求。今后应该不断扩充数字资源类型,增加数字资源数量,打造资源强大的文化输出平台。此外,依托“文旅e家”资源平台多次组织、策划的专题活动,不仅使“文旅e家”应用程序的各项功能及系统性能与公众数字文化工程组织的各类活动进行了有效磨合,同时让我们对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为进一步增强文旅e家应用程序线上线下专题活动联动能力,提高程序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今后将对专题功能设计进行更加细致的模块化切割。

3.6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需求的直接解读者。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队伍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服务的发展相匹配,才能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民众的文化需求有效衔接,让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更大的效能[14]。数字信息时代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需要传统图书馆及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及服务技能,更需要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密切跟踪技术发展,更新知识储备,适时将新技术应用到服务项目建设中来,不断优化应用功能,提升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及体验。图书馆只有培养一批专业的资源组织人才,才能针对地域、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甚至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筛选组织专门的数字文化资源,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未来应用程序的建设还需创新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思路,拓展新型服务形式,才能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带来了新机遇。“文旅e家”各版本的开发应用自2019年9月中旬在各大应用程序商店上線始,充分地践行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截至2020年2月底,应用程序下载量近万次,采集场馆数据近6000个,发布活动预告数据14 000余个,发布新闻1300余个。期间,策划多次大型专题活动,并进行6场活动直播,发布300余场教学视频及参赛作品,总投票数高达1370万,最高日访问峰值高达70万次;开展“文旅e家助力美好生活”扫码阅读活动,通过11类162个资源包发放包括图书、音频、视频在内近千种资源,以默认海报和自定义海报的方式进行基层文化宣传展示。相信随着文旅e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将得到不断巩固,会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提升国家文化硬实力。

参考文献:

中国网信网.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20-03-13].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胡唐明,郑建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内涵、现状与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6):32-38.

王淼,孙红蕾,郑建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17(7):172-177.

唐义,王丹雪.国家数字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7(2):102-107.

王菲.变革与参与:国家图书馆面向用户与图书馆员的数字化教育:第85届国际图联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会议报告[J].农业图书情报,2019(12):48-55.

程晓刚.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速[N].中国文化报,2019-06-14(004).

谭志超.基于移动图书馆智能终端应用App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6(11):69-72.

刘聪,刘吉望.“云上”阅读 潜力迸发 [N].山西日报,2020(011).

黄雨博.基于Loushang5平台的体质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7:98-102.

牛现云,刘术华,苏明忠.基于移动应用的图书馆服务设计与实现:以“国家数字图书馆”移动应用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4(7):39-44.

刘新传.场景、关系与算法:媒体融合创新的三重维度[J].新闻战线.2018(23):62-64.

董晓莉.泛在智慧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J].图书馆界.2019(5):8-13.

阚丽秋.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J].新闻战线.2018(24):100-101.

王研.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人才建设问题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2):120-124.

张 炜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员。 北京,100081。

(收稿日期:2020-05-28 编校:刘 明,谢艳秋)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驱蚊APP让蚊子远离你
三星电子将开设应用程序下载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