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 “人际交往的相吸性与排他性”导写

2021-04-07 11:09黄瀛伦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1期
关键词:排他性长天命题

黄瀛伦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人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失,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导  写

聚焦人际交往中相互吸引与排斥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交友观是本次作文命题的意图。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一般都是找“共同点”,愿意与志趣、爱好、价值观等相近的人走近,而疏远甚至排斥“异己者”,慢慢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从理性角度关照这一普遍现象,一方面要思考产生这一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说到底,人怕孤独,喜欢和谐。而不同、冲突等不能满足人的这一情感需求。但如果理性地看,“不同”也许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我们在交往过程中,要敞开心扉去接受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样既可以让交往变得更舒畅,也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差异性的交流与碰撞对成长是有益的。人与人的交往如此,国与国的交往亦然,写作中放开眼光,联系当今国际关系可以使文章更有深度,这应该也是命题者考查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社会、人生问题的命题目的。

写作必须在人际交往的大前提下展开,而且必须围绕交往的相吸性和排他性来阐述。泛泛地谈交往或包容是不准确的。同时,所探讨的必须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出于某种明确功利目的的交往不在本题讨论范围之内。

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半個世纪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就国际交往提出了“求同存异”,声震世界,而它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所谓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并非字义上“追求相同”而“留存不同”,而是“追求相同”与“容纳不同”。交响乐队,既有乐器的求同为一体,又有不同声部碰撞为和声,方能奏响大同的乐章。

求同者,知音也。如此佳话,纵横千古,古有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同气相求,又有荆轲高渐离赠别,一曲壮士落泪。求同,即在交往中拥有相同志趣,更易在灵魂上产生共鸣,带来欢乐和谐。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夏虫不可语冰。共同的话题是增进友谊的直升机。

然而,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求同,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勒龙在乌合之众中论述群体是“无意识人格的显现,有意识人格的消失”,个人特性的减少、群体的个性凸显是群体形成的必然结果,所以孔夫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赶赴齐国与老子相会,儒道两家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你以为“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秋水更明白自己是秋水,而长天更明白自己是长天。新文化运动时期百家争鸣,胡适与鲁迅相逢,经常相互攻讦批评,但只就事论事,不影响私交。不论孔子与老子还是胡适与鲁迅,他们的思想因相互激烈的碰撞而更有棱有角。燕雀若仅与啁啾交往,囿于自己一方腾跃之地,何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气魄和广阔视野。若一味趋同,固守自己的小圈子,而不求异,境界的禁锢始终在那里。

由是观之,求同存异的人际交往,方可成大同之境。我们可觅知音,寻志同道合的朋友,上谈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下聊养猫遛狗之趣事,但我们更要寻找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坦诚交流,接受截然不同的思想,养成宽容接纳的态度,如同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如此方能提升境界,追寻鸢飞鱼跃的大同之境。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一味求同则认知狭隘,一味求异则失去欢愉。因此,求同存异方是人际交往之正道,何必求同固守自我?

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点  评

文章首先亮明观点,用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自然地引出“求同存异,方为大同”这一观点。然后从求同与存异两方面展开论述,紧扣相吸性与排他性,对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简明有力地收束全文。行文述议自如,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内在逻辑清晰,语言很有特色。作者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论述中能随时引用。从文中的引用和例证可见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说理能力,这必定是长年阅读和思考的积淀,绝非刻意准备所能为之。

猜你喜欢
排他性长天命题
友情为什么有时会有排他性?
致逝去的医务者
采桑子·秋夜书怀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非排他性管辖条款的法律效力研究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