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专业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探索

2021-04-09 17:13杨滢
艺术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杨滢

摘要: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出设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需要深入分析专业教育现状,找到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更多的融合点,从而探索“思政+设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模式,以形成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设计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030-03

当前,通过专业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引领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单一形式对学生进行单向传输,难以协调专业知识传授和人生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无法完成各类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任务。建设高水平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其中,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管理和教学,并着力构建系统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教学方法体系,以保证高校专业建设的措施更加得力,过程更加有序,方向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显著。

1    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专业建设

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包含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对设计专业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反馈等各方面的组织和执行,这也为思政教育的介入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备紧密的内在关联与沟通机制,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强的‘通感。”[1]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建设的目标在于构建传授知识、提升能力和引领价值的育人体系,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广阔视野、丰富知识、创新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复合型设计专业人才。

1.1    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

高校设计专业“大思政”育人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面向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包含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探索过程。首先,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通过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各个環节思考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化态势。教育管理者在协调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以保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其次,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中攫取养分,将生态自然观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将地方资源与审美形式相结合,并将其落实到各种专业教育活动中,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主流价值观念传播,倡导新型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例如,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文化主题作品展、廉政文化海报设计竞赛、地方文化创新产品市集等,以丰富设计专业教学成果的产出方式,激发学生设计创新的热情,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此外,强调设计专业的美育功能,正是在围绕专业开展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中探寻美感、培养美德,经由“大美之艺”走向“大德之境”,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    课堂教学的理念改革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主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由‘教走向‘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2]在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探讨不同设计作品、风格和流派中蕴含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元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价值判断力。比如在环境设计课程中,通过对“新中式”的探讨,梳理传统文化在不同空间类型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感受中式风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方位综合体系,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思政教育的核心团队,才能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实施思政教育。”[3]近年来,高校通过研究课题和示范课程的形式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笔者所在城市——盐城,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典型城市。盐城工学院教师在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中能主动对接地方管理部门,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教学育人平台。设计专业团队充分挖掘江淮文化、海盐文化、鹤鹿文化、湿地文化等资源,将文化元素代入课堂,带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评价的系统化改革。比如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地方传统淮剧及服饰文化的历史,学生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情能够充分反映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课程作业展览中。因此,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政育人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凝聚知识价值力量,提升育人的价值。

1.3        实践效果的成效检验

设计专业教学无法脱离实习、参观、调研等实践环节,在与客户、企业和设计单位接触的过程中,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在设计实践活动中产生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设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过程管理、教学组织、评价主体、教学反馈等方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检验手段,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整个实践教育过程进行把控。“高校应通过增强文化软实力,将学生的思想建设与专业能力一体化、合理化地融入实践教学。”[4]以笔者所在的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例,学院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曾围绕本专业实践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建湖县恒东村的基地调研和景观设计活动。学生在场地测绘、基地调查、住户访谈过程中增进了与村民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对美丽乡村的直观感受,教师和学生也进行了更近距离的沟通与讨论、交流与反馈。在整个成效检验系统中,除了对教师职业道德、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包含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态度、情感、意志、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可以“检验所确立的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度”[5]。将企业实训纳入教学环节,对于补足课堂教学、加强工匠精神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面对社会结构和行业需求的变化,需要“把工匠精神和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融合起来”,最终“让学生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成长为新时期的艺术人才,进而提升教学质量”[6]。总之,实践成效的检验和评价应充分结合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因素,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用户评价及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自我评价、信息反馈都纳入评价指标,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    思政教育结合专业建设的策略

2.1    发挥思政优势,推进专业建设思路的改革

思政教育通过各类科研项目、课题、课程及实践活动逐渐普及,目前全国高校已将思政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系统结构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在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注重思政内容的实际运用和转化,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进一步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针对我国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通过展现中国设计语言和风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可以进一步明确设计创新对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和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本土文化自觉。

2.2    挖掘思政元素,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研究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特点,运用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线下实物和线上平台,探索更加灵活的教育手段,可以逐步完善“思政+设计”的教育模式。寻求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保证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将其融合于专业课程的若干知识点中”,同时,还要结合这些具体方法,利用思政元素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探索,以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并行、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思政教育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外,还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不能局限于专业课堂,更要延展到课堂以外,通过更加丰富的方式形成更大的辐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价值。盐城作为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较多可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方法研究,开展红色文化广场设计、传统民居改造设计、湿地博物馆室内设计、海盐文化标识设计、红色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等专题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了解革命历史和地方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鉴于艺术类专业课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在课程教学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育人作用,同时促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逐步适应,在相互作用中达到育人目标。设计专业开展文化品牌创意设计、策划方案、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通过比较、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还能对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养成坚定品格、形成优良学风起到积极作用。

2.3    巩固思政成果,完善高校育人新机制

随着“思政+设计”模式的广泛实践,设计专业具备了充分的思政教育研究基础,生态环境理念、区域文化品牌、环保材料运用、红色精神传承等元素都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城市记忆、生态理念、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元素,以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需求,发挥整体育人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立德树人具体方面,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育人机制和教学方法指导专业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细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鼓舞、激励和感化学生,使思政教育真正在培养道德、塑造品格方面发挥作用。在设计中不为眼前利益所驱使而采用劣质材料,不为视觉猎奇而一味借用外来风格,都是需要通过新的育人机制向学生传输的设计道德准则。通过“思政+设计”教育,帮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其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2.4    创新思政模式,探索学科研究新特色

对于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而言,思政教育都可以从不同层面形成促进学科研究改革的创新思路。专业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时,主动将思政教育纳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目标定位设计、课堂主题讨论、设计方案推敲、设计项目实践等方面引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丰富科研和教学内容,找到创新和改革的新方向。管理人员在日常活动中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与专业教师加强合作,通过立体化、综合性的研究,实现管理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创新。例如,实施一种立体式的思政教学模式,从历史发展、社会热点、唯物辩证法三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并且将“每类思政元素有机渗透到实践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从而在日常管理和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大爱无私、遵纪守法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设计行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在设计专业管理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通过团隊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    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对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为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将思政元素与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模式等充分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和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效果,彰显立德树人的宗旨;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为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设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育人方针和教学计划,有助于专业和学科的创新发展。实践表明,思政教育和设计专业教学之间有着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要在专业管理和教学中持续推进这一课题研究,可以通过“思政+设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模式不断探索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夏琳.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4):135-136.

[2]刘蓬,冯艳.从“教”走向“育”: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20(28):79-82.

[3]王晓红,徐敏,王新月,等.基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S1):116-118.

[4]陈洁.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环境艺术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7):136-138.

[5]周力,镇玮婷.乡村振兴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教论坛,2021(7):320-321.

[6]关怡.工匠精神在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品味·经典,2021(2):95-97.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