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04-09 19:49张月
艺术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符号设计

张月

摘要: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信息的传递是人们沟通的必要手段。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是基于设计自身元素及语境的实践与探索,符号因其具有传递信息的天然属性,也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而非语言符号相比语言符号更具有独特的传播信息优势,在某些场景下,甚至更胜于语言符号。因此,文章研究非语言符号的特点,探寻其内在的传播规律,结合相应的设计手段,使设计能够借助非语言符号更科学有效地传递信息。

关键词:符号;非语言符号;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174-03

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学说。波普尔把物理世界称为“世界1”,把精神世界称为“世界2”,而“世界3”则用来指精神活动的产物,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意义上的观念世界。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涵盖了生活的三个不同层面。符号作为反映精神世界任何一种精神思想信息的物质载体,贯穿了精神世界的各个层面,同时符号也承载着传递信息的功能。语言是最为常见的符号系统,而所谓的非语言符号,是语言形式以外的所有传递信息的符号形式。非语言符号载体更为多样,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包括表情、服饰、气味、距离、音乐、色彩等。它们通过本身的物质属性,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

1957年,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说:“没有什么问题像与记号有关的问题那样,对人与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和如此基本的了。记号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相关,它是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工具,正像物理自然世界中的运动一样。”[1]随着符号在人类社会中逐渐普及及其自身的多样性,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符号学的研究中,不论是西方还是国内,都形成了复杂而庞大的学术研究体系。

1    符号的特点

自人类文明史记载之初,人们就会用象征性的形式标记行为、记录生活及沟通,诸如打结、壁画等原始的自发行为。信息论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编码”和“解码”理论,实际就是关于符号变换的理论,因此“信息”这个概念的含义与“符号”这个概念的含义有许多重合之处[2],体现了符号具有表达、传达信息的天然属性。符号是人们内部思维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符号具有替换、标记和解释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非语言符号被更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1.1    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离

形式能够表达内容,并且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是事先约定形成的事物,这就是符号。比如全球通用的交通指示灯颜色,红灯停,绿灯行,看到黄灯等一等,这就是充分运用了色彩符号的特性传达信息。这是一种人们约定形成共识的符号系统。所以我们在表述符号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可以说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也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比如田野里的鲜花,它只体现了它的物质属性,鲜花只是内容而不具有形式的属性,此时的鲜花仅代表内容而不是符号。当人们手捧鲜花献给别人的时候,此时的鲜花代表送花人的情感,具有了物质的形式属性。人们借助鲜花这个符号体现某种特定的情感,此时的鲜花就具有符号属性特征,当鲜花被接受时,就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情感被接受。

1.2    符号具有任意性

在人类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指向统一的符号,代表特定的意义,然而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本质的、自然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说,用什么符号表达什么内容是人们约定的,而不是天然存在的。没有人的约定,符号就不存在。因此,任何一个符号,在人们统一约定之前都具有指代各种信息的可能性。例如,人们如果约定交通指示灯是红灯行、绿灯停的话,不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单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可行的。

2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差异性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属性上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我们在研究非语言符号之前,需要先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逻辑梳理,才能准确地将其区别开来,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语言符号常见于我们的发声场景,包括语言符号和书面语符号。在语言符号传播的过程中,我們也常借助于形态符号、辅助符号及身势符号。形态符号作为人们传播信息常见的符号形式,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辅助符号,使语言符号更具传播的多样性。而身势符号是语言环境下,人们通过身体的动势动态传达信息的方式,在相同文化认知环境下,它可单独使用传达信息,也可依附于语言,对语言表达的信息进行更具象的说明。这就是我们在广义上对语言类符号的表述。

非语言符号以语言符号为基础,但在表现形式上并不依附于语言符号,而是独立表达一种信息。非语言符号的种类有很多,如果从信息受众者感知的角度看,非语言符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视觉感知属性类的符号,比如图像、符号、色彩、表情、距离等;另一类是听觉感知属性类的符号,比如音乐、铃声、笑声、掌声等。而从信息传达者意图表达的角度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性表达符号,如影像、光影、图像、标识等;另一类是客观性表达符号,如空间、距离、光线等,比如微信里的表情符号,相同的圆脸形象被赋予不同的表情,形象地传达出开心、难过、痛苦等情绪,甚至表达更细腻、更丰富的情感,既直观又生动。手势符号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达的一种形式,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不同的手势,传达出不同的信息,便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传达简单的信息。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是反映人们认知思维活动,并传播的一种符号。一切的非语言符号都是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基础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但传播的方式及过程又有差别。

第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字、词、句等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起了层次体系,使各个层级之间产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多重组合,能够高效地传播信息。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符号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人们对某一事物有相同认知的前提下发生的信息传达。也可以说,语言符号能解释和传达几乎所有的信息,而非语言性符号在某些时候依然需要借助语言进行更清晰准确的信息表达。

第二,语言符号是线性的表现思维的工具。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时会选择适当的元素相互关联以传达信息,用句子、短语、词汇呈现思维。非语言符号是人类思维的成像,暗示思维,意图通过具体呈现反映思维,自身不具有反映思维活动的能力。

第三,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相同的认知和文化传播环境中,各个语言符号描述的同一对象都能具体化、固定化地指代同一事物。在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而非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和发展性特点,会根据人们使用环境和场域的变化传达不同的信息。人们可以用不同的非语言符号表达相同的信息;反之,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赋予非语言符号新的定义。

3    设计语境下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优势

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对人类信息接收的研究调研成果表明:人类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依靠语言类符号能获得大概1/3的信息量,而大部分的信息获得都是由非语言符号完成的。在中国,人们也常有“词不达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表达,这体现了语言符号在传达信息时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也比比皆是,比如上课铃响起,同学们就进入教室上课;两人对面走过,相视一笑,表示友好;竖起拇指,传达了称赞的信息……

非语言符号能够广泛且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具有独特优势。设计映照生活,其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反观设计学范畴内,非语言符号设计及研究贯穿设计学涉及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各种非语言性符号元素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如影像、图形、色彩等,都是非语言符号传达信息的形式及元素。我们尝试从设计视角分析非语言符号具有的传播优势。

3.1    能指和所指的双重特点

非语言符号作为传达信息和意义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自身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双重特点,也可以理解为明指和暗喻。例如,十字架是基督教的符号,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普遍认知,“十”符号在这里就充当具有代表意义的物质载体,而传递出的指代信息是基督教标志,在这里,物质载体和指代信息都简单明了。当教徒步入教堂,抬头看到教堂的穹顶直指天空,上帝的光芒透过彩绘玻璃投射到自己身上,似乎瞬间能感受到被上帝眷顾。阳光、玻璃等,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和元素本身并没有特殊的意义,而在特定的空间里,被恰当地设计和应用。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它们不再是材料和元素本身,而是设计师要表达的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符号”的方式共同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暗示神圣的主题,共同打造出具有暗喻性质的客观形式感空间。

3.2    多维性和直接性特点

由于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语言信息的传递只能一行一行地线性传播。这些信息在传递的时候,人们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即在被动的情况下接收到这些信息,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体会进行自我整合得出信息。例如,老师讲一个新的词时,学生们从听觉感知角度上看,已经接收到这个信息,可也许并不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于是需要再继续听或者再向老师提问,通过二次甚至多次的沟通,才能真正获取这个词传达的信息。而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多维度进行信息整合,并能同时呈现瞬间的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开心就笑,伤心就哭。笑和哭都是非语言符号,它们能明确而直接地指代这两种不同行为所传达的感情信息。在我们设计空间场域时,以娱乐场所为例,当人们进入KTV进行娱乐活动时,空间的灯光、色彩、音乐,影像、造型等符号元素带来多维感官刺激,在一瞬间同时刺激人们的感知系统,激发人们即将出现的娱乐情绪,让人体验到浓厚的娱乐氛围(见下图)。灯光、音乐、影像、空间造型等作为设计元素,是不同的信息表达符号,它们在同一时间多维度地立体呈现,共同打造出一个娱乐的场域空间。

通过设计项目中非语言符号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看到,非语言符号从给人最初印象,到传达相关信息,再到引起感情共鸣,最终达到影响人們情绪的效果。在非语言符号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不同的非语言符号承担不同的功能,它们没有明显的数位性,需要不同的非语言符号共同承担。整个过程是通过设计师主观把握材料的选择、运用及效果呈现出来的,针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运用方法,它们对空间似乎也有着相近的理解,能够共同为同一主题概念的空间服务

4    结语

符号本身不具有价值。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传递和接收符号,人们产生认知,符号便具有改变主体物和人们关系的能力。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宏观上讲,符号的应用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元素,映照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从微观上讲,符号无处不在,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设计领域,符号在表达艺术与生活方面、演绎科技与文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恰当合理的应用能够更高效地沟通。

在目前越来越广泛的符号研究和应用中,对非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分析需要设计者能突破常规的研究视角,把握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优势,将非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双重特点以及更真实、具体、多维的传播特点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我们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可依据符号及传播理论,构建起信息传达和非语言符号的桥梁,再从美学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设计专业需求,探索设计形态上形意同构的构建形式,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设计思路;拓展设计和符号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科学和有效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8.

[2]李伯聪.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

猜你喜欢
符号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符号的由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变符号
有种设计叫而专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pqr阶Cayley图的符号星控制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