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工业小区消防安全治理探讨
——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为例

2021-04-09 01:43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厂房消防

一、工业小区基本情况

工业小区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巨大的产业集聚作用,使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规模化,改变了原来乡镇企业分散发展的一些弊端。工业小区主要指用于生产、制造各种产品的建筑组合群体,一般由政府或企业统一建立,共用基础设施,可自用或用来租赁,其本质是工业用途的单一产权或多产权多使用方的建筑群[1]。截至2020年6月,苏州市工业园区共有工业小区108家,开办10年以上73家,开办20年以上17家,最早为1992年开办的跨春工业坊。87.96%的工业小区建筑以丙(无自动灭火系统)、丁、戊类标准厂房为主,消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近年,不少企业缩减产业规模,空置厂房出租,出现了一批以非国营资产为主导的新生代工业小区,占比73.1%。小微企业创业初期受到资金短缺、管理经验欠缺、市场风险大等制约因素,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这类工业小区可以局部租赁很好地契合他们的需求,为创业期的种子企业提供一个优越的营商环境,但同时由于非国营工业小区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加之工业小区大多设置在城市近郊区,周边生活配套不足,小区内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生活配套,甚至有面向社会经营的场所,包括餐饮、展厅、运动场馆、休闲场所等。

二、工业小区消防安全隐患

(一)消防安全实体隐患

1.建筑房龄较老,消防设施完好率低。大部分工业小区厂房建造时间较早,存在电器线路老化、预埋消防水管破损、消防设施无人维护等问题,已不能保证各消防系统完整好用。

2.使用性质改变,火灾危险性提高。部分厂房被用作仓储或制衣制鞋等具有丙类以上火灾危险性的生产线使用,甚至有“小化工”违规储存、生产加工易燃易爆化学品;还有的使用大量可燃材料改装成展厅、餐饮饭店、运动场馆等公众聚集场所。这些厂房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性大幅提高。

3.平面布置改变,疏散能力降低。为了进出方便与分隔生产,租户之间通常依托疏散出口位置来划分租赁位置,采用彩钢板、石膏板等材料分隔,各使用一个疏散门进出货物与人员;有的企业受限于场地,将员工宿舍设置在厂房内,与生产区域共用一部疏散楼梯;又或改建装修成为公众聚集场所,没有严格按照公众聚集场所疏散要求设计,不利于人员疏散。

4.违章搭建盛行,侵占消防车道与防火间距。为满足生产需要,有的企业主在消防车道上搭建临时厂房、仓库甚至门店,有的甚至将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完全侵占,给“火烧连营”制造了必要条件。

(二)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1.无统一管理单位,公用设施瘫痪。大部分工业小区无人协调统一管理,消防共用部位、共用消防设施故障无人问津,最终致使整个消防系统瘫痪。

2.消防设施整改难度大,维修资金难以落实。早期建成的工业小区公用设施设备维修没有专项维修资金保障,维修费用分摊比例在业主之间又难以统一,导致整改资金难以落实,消防设施迟迟得不到修缮。

3.各方消防责任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质效差。一是产权所有者主体责任不落实。产权所有者未严格审核租户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是否符合厂房使用要求;未明确租赁期间消防设施设备维护责任。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小微企业往往重效益轻安全,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擅自改、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未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法律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差。

三、工业小区火灾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一)火灾特点

工业小区业态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火灾事故综合了工业厂房与民用建筑的特性,具有突发性强、火势猛烈、蔓延迅速、易燃易爆、损失巨大、烟气大等特点。据苏州市工业园区近五年(2015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的火灾统计显示,工业厂房火灾一共80起,其中53起发生在工业小区内,占比高达66.25%。其中电气故障、生产作业不当和遗留火种是工业小区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产生的原因

1.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此类火灾共32起,其中电器设备故障28起,短路4起。工业小区建筑房龄长电气线路老化严重,且生产设备用电负荷大,敷设线路长,缺少必要的电气线路检测维修,大大增加了电气设备故障与短路引发火灾的风险。

2.生产作业不当引发火灾。此类火灾共13起,其中操作不当5起,发热电器引燃可燃物3起,焊割2起,烘烤熬炼2起,静电1起。入驻单位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忽视员工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火灾事故。

3.遗留火种引发火灾。此类火灾共8起,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管理不严所致,工业小区人员众多,鱼龙混杂,没有严格把控人员用火行为,最终导致火灾的发生。

四、工业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消防安全应实行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物业是提高工业小区消防安全管理质效的基础。产权所有单位或个人应当对工业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由专业的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最佳。此举可最大限度解决“各扫门前雪”现象,公共部位消防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

(二)制定入驻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准则

为规范使用方进驻厂房改造装修及使用过程,统一管理单位应组织产权方、使用方共同签署消防安全管理准则。消防安全管理准则应包含如下内容:

1.使用性质应当与消防验收或者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意见书相一致;

2.改动平面布置或重新装修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租赁范围内的消防设施不得擅自损坏、挪用、圈占、分隔、拆除和停用;

4.每年应当缴纳足额维修金,由产权方与使用方协商分摊,使用管理办法可参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

(三)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要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符合要求,房东就必须要把好源头关,其次为确保入驻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要实施过程管控,最后是物业兜底,确保工业小区规范化运行。

(四)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依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一是要底数清、情况明。工业小区数量与业态是呈现动态的,这就要求行业主管与监管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实时监测工业小区数量,掌握工业小区实际业态,及时上门指导开展安全工作;二是提高执法频次,加强监管力度以形成震慑力。工业小区面广量大,作为工业火灾事故高发地,行业主管与监管部门要提高执法检查频次,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以清剿安全隐患为导向,指导问题企业完成隐患整改,对无法完成整改的企业予以停业;三是加强法规宣传培训指导。定期组织工业小区三方责任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三方责任人安全隐患自查能力。

五、面向社会经营的探索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深入发展,用地性质与商业供需矛盾不断凸显,笔者认为政府层面可以积极探索如何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厂房的合理改造,以适应当前工业小区生活圈的商业需求。政府应当长远规划,发挥好“最有力的资源整合者”角色,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规范工业小区“工改商”发展,找准定位,帮助已完成商业改造或者由于历史原因不能恢复原有功能的工业小区合法合规化,最终实现业主与政府部门双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厂房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