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21-04-10 16:05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饮用水水源

广东省华禹生态智慧城市水资源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居民、社会、国家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较为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城市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了对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要求。虽然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在不断革新,但是实际情况是诸多城市的饮用水水质仍然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藻类问题与臭味问题是我国饮用水水源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强饮用水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程管理,采用科学的水质安全处理技术净化水源,确保水质达到人类饮用标准。

1 现代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每个城市都需要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保障系统的水源能够得到净化,有效去除了水中的细菌、杂质、微生物,提高了水源的质量,可以为人们用水提供安全保障。基于饮用水的安全保障体系,支撑城市水源达到饮用标准的系统是人类通过智慧开发等研究的关键技术,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安全保障系统较为复杂,具备科学性、技术性、智能性,其通过集成技术等对水源进行处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智能监控,采用科学的手段管理水源,实现了饮用水从源头到用户的全程监管。现代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发展,并在现有的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不断融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先进性。

2 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从源头到龙头”水质管理效率不高

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各个城市对于饮用水管理的强度不够,加上饮用水处理工艺规模具有局限性,无法对城市的水源进行全面管理,导致“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管理效率不高。虽然城市已经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但是仍然存在水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净化处理不到位,拥有先进水源处理技术的水厂数量较少。根据统计,我国已经突破了臭氧-活性炭技术的阻碍,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质。但是拥有此项处理工艺的水厂全国不超过150个,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饮用水水质处理实效性。国家高标准饮用水持续供给能力不足,不同区域已有的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实现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监管,导致诸多地区水源水质不达标,最终影响居民的用水安全。不同区域供水管网有待升级,居民用水经常会出现停水现象,主要原因是管网供水能力不足。区域饮用水从水源到居民使用过程中,整体水质控制实效性不高,除了安全系统技术问题,由于水管破裂、水箱生锈导致的水体污染,极少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增加了居民用水的隐患。

2.2 管理体系智能化水平不高

供水行业是保障民生的传统行业,其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长达20年之久,涉及生产、管网、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供水行业服务在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不同时期建设、不同业务功能的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仍然严重,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现有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信息数据与运行管理脱节,尚不能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实现精准的风险管控。此外,饮用水管理系统属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不同区域已有的饮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年限较长,系统的结构设计老旧,无法满足现代化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化饮用水信息管理系统,要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供水服务方面需要实现智慧服务,从而提高饮用水供水质量。但是现有的管理系统建设,采用的信息技术不足,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导致新的技术无法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效性不高。饮用水管理体系缺乏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在供水方面,系统对于水源的管理脱节,无法实时监控用水数据,导致存水量与需求不匹配,增加了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风险。此外,不同区域对于饮用水管理体系智能化要求不同,有的地区甚至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相关部门对管理体系智能化发展不重视,忽略了现代化发展需求。饮用水管理体系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全面对水源质量进行监控,导致饮用水质量不达标。

2.3 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

每个城市的水源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城市水源缺乏、水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可靠性较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对水质进行处理。有的城市水资源充足,环境保护效果较好,水资源基本没有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极少出现不达标的现象。针对不同的城市环境,要制定不同的水源管理政策,这样才能构建科学的饮用水管理系统。但是实际情况是诸多城市并没有贯彻落实“一城一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盲目模仿大城市,没有结合城市实际特征,导致不同区域水源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同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要满足现代化智慧水务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很少有城市可以做到智慧水务,很多城市没有落实“一城一策”计划,阻碍了安全保障体系的升级与完善。不同区域对于饮用水体系建设,没有达到平衡化发展,有的区域重视饮用水安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与功能进行升级,有的区域一直采用旧的系统,完全忽略了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

3 现代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策略

3.1 全面升级“从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为了降低饮用水的饮用风险,需要构建现代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水源源头到水龙头的监控,建设全面覆盖的饮用水体系,贯彻落实饮用水政策。例如,相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实行水厂联动,构建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实时对水源质量进行监控,如果发现水质问题,系统会做出报警,工作人员会及时进行处理。“从源头到龙头”全面升级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要开展全链条支撑,使技术处理系统化、监测监管系统化、供水服务系统化。为了落实对饮用水水源到水龙头的整体监控,水厂要动态监控水源的变化,科学调度,确保能够持续稳定供水。在饮用水的输配送环节,要构建自动化系统,可以随时结合水压变化自动调整网管阀门,采用新的设备与材料,确保安全保障体系的使用功能。

3.2 构建智慧管理平台

每个城市都需要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处理净化水源,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杂质、微生物,提高水的质量,使其达到检测标准。智慧管理支撑、提升安全保障体系智能化水平,区域供水行业要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升级完善供水系统。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专业的人员,利用计算机云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标准化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满足制度标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注重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精准操控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工作模式,提高工作的质量。为了实现智慧管理支撑,要对饮用水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升级,采用智慧集成工具,调查区域供水的数据,将水质处理技术与智慧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对饮用水的全面管理,严格控制饮用水输送过程的质量。智慧管理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唯有构建智慧管理平台,才能提高饮用水处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3 贯彻“一城一策”,制定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不同的城市环境,要制定不同的水源管理政策,构建科学的饮用水管理系统。贯彻“一城一策”,建立合适的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为了使不同区域的饮用水都可以达到标准,各个区域要针对实际情况,优化升级饮用水处理系统。近年来,我国饮用水超标事件频发,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管理政策,例如鼓励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技术研发,结合区域水源情况,优化源头管理、水厂净化、饮用水输送等各个环节,引入先进的处理技术,实现对饮用水的大规模处理,进而提升饮用水的净化效率,确保饮用水的食用安全。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发展,要确保水源的持续生产,提高水源的利用率,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为了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每个城市都需要促进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发展,使系统运行与城市发展相匹配,进而构建现代化技术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社会现代化问题,供水行业应给予充分重视,联系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制订有效措施,为早日解决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供水行业的革新发展,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空间,还能够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饮用水水源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南水源头清如许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寻找水源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