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民用飞机地面支援设备研制与管理体系

2021-04-10 21:03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航材研制供应商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89

1 背景

地面支援设备(GSE)含航线服务、航线维护、定期检修、大修与非计划维修的设备和工具。近年来航空器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备受关注,局方和行业逐步对运行支持体系和产品予以重视,其中GSE研制和管理是重要部分。

2 标准和要求

《航空器制造厂家运行支持体系建设规范》(MD-FSAEG006)、《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R3)、《维修单位的自制工具设备》(AC-145-10)等都提出了相应管理要求。《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第25部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4)提出了相关设备性能要求。GSE技术标准可参考国军标GJB、航标HB、国标GB、局方MH等标准。部分标准制定较早,采用时需进一步确认。确保飞机运行时保障飞机使用、维护和维修工作,支持飞机达到持续适航状态。应尽最大可能使目录最小,运输便利,投入最少的人力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高效地完成维修工作。良好的安全性设计:通过警示牌等措施保证人员安全、设置警告旗等措施保证飞机安全、通过防雨等措施保证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设计:尽可能选用货架及货架改进设备,应保证新研产品的构型简单、零件数少,综合考虑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等因素。良好的维修性设计:采取防错措施、将故障率高的部件设计在容易接近的部位、需要给难拆装的部件留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运输性设计:尽量减少GSE外轮廓尺寸与重量、对于尺寸大的可设计成可缩小式、要考虑搬运时卡扣等保护措施。良好的人机工效设计:考虑人体数据、活动空间、环境因素。

3 总体思路

按照局方理念,所有GSE应该在总装阶段完成研制,在试飞期间开展验证。然而实际维修工程分析成熟度低,GSE有变更风险,不宜过早全面开展。建议GSE以状态成熟为基准,分批次研制,在研发首飞前完成第一批研制,结合试飞保障初期勤务工作使用验证;后续结合计划和非计划维修任务分批次研制,将新研类和设备类优先开展研制,TC前完成所有GSE研制和验证。

研制流程以飞机总体设计冻结为基础,结合用户需求对以维修工程分析产生的初始目录进行确认,再结合用户需求确定GSE技术条件,此时开展通用性评估,优先确定C类和P类,最后确定S类(GSE从研制类型上一般分为三类,可市场直接采购的称C类,飞机供应商提供的称P类,主制造商新研制的称S类)。完成供应商选择(可自制),组织对其设计方案评审和工艺文件审查,供应商以此开展硬件试制和说明书的编制。主制造商负责硬件验证定型和技术出版物编制和发布,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

4 研制过程

(1)目录制订。GSE目录应在详细设计阶段初期产生,国际ASD组织推荐的方法是通过计划维修要求分析、排故分析、基于后勤保障相关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后勤相关使用任务分析、特殊损伤分析、软件保障分析等后,结合维修级别分析开展维修任务MTA分析,梳理出GSE目录。但维修分析工作周期较长,也可在初期开展专门的GSE需求分析,结合飞机供应商推荐和其他型号经验确定初版,后续结合MTA分析不断优化。目录应保持精简,一般不包含通用工具与测试设备,如万用表等,也不包括比可更换单元更低级别的维修工具。目录从使用属性上常分为随机设备、随机工具、推荐设备、推荐工具四种目录,也可分为随机、推荐两种目录。随机目录是强烈建议用户配套采购的,推荐目录依据用户能力进行推荐。

(2)技术要求。首先提出初始的功能性能、接口要求,再结合用户需求形成技术条件。应加强评估与机场保障设施接口的通用性、与衍生机型的通用性、与一个厂家同级别不同机型的通用性、与其他厂家同级别主流机型的通用性,对主机的研制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都有可观的缩减。要重视国内外其他机型航线和MRO的经验,可减少后期更改的风险;飞机总装的工装设备与用户使用的GSE部分功能相同,可相互借鉴资源,但需注意使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重视航前航后用的GSE,其使用频率高且环境恶劣。

(3)件号和图号。建议S类件号由主机制定统一规则;C类、P类保留市场或者飞机供应商提供的件号,便于用户多机型之间的通用性评估;件号中不必体现机型代号;件号应体现同一构型不同供应商生产的代号;件号、序号、图号应能够体现ATA章节且相互联系;件号、图号要便于后续项目增加、减少时应就近但不导致长度变化;应具有型号统一的颜色和标识符号。

(4)验证定型。应在交付用户前,将试飞部门作为GSE的首家用户,对其进行验证,以考量其功能、性能、操作性、安全性、运输性等。在型号首飞和调整试飞后,借助试飞保障对GSE开展全面验证,并尽量结合持续适航文件验证开展,GSE负责人参与并记录验证数据。一些长周期或者特殊GSE未能在试飞期间完成验证的,可保留至飞机交付后持续开展。典型民机GSE约400项,约100项设备,预计验证工时约2000h。储存应与试飞备件统一规划。

(5)技术出版物。参考波音、空客种类,基于实际经验评估,建议国产民机可考虑地面支援设备清单GSEL、图解工具和设备手册TEM、地面设备手册GEM、工具设备图纸目录TEDL、工具设备通告TEB、使用维护说明书。TEM是民航局AEG认可的持续适航文件之一,手册按ATA章节分组,每个设备为一个单元。其内容主要针对专用类;通用类一般只提供基本信息,更多需见单独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对于大而复杂的设备,一般做简单描述,更多信息需见说明书或GEM。结合用户需求,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做适当改进,鉴于空客、C系列飞机经验可考虑将GEM、TEM合并为TEM一种。为便于构型管控和维修资源评估,建议增加与维修程序AMP码的对照栏;为便于航空运输和海关管控,建议增加含油、含电池、存在放射性、计算机芯片型号等备注。为规范化、经营化管理GSE图纸,应制定TEDL,提供图号、名称等信息供用户检索,网站后台储存相应图纸,经授权可以获取。为规范GSE构型更改管理,应增加工具设备通告TEB制定和管理。

5 管理和运营

(1)供应商管理。建议建立生产授权证书管理制度;开展定期质量检查和评级活动;建议主机拓展2家以上供应商;研制工作应尽量按类型打包开展;价格和技术无明显差异时,优先选择国内供应商;需要调研主要GSE制造商的主要产品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在飞机供应商招标谈判时,争取获得P类三维数模和图纸;C类只要满足技术规格均纳入供应商目录。

(2)售后支援。飞机交付后的库存和销售应由航材部门作为航材的一类进行管理,但建议专区专账管理。GSE商保策略与航材商保政策统一制定。包装运输要求应和航材一致规范。初始采购推荐也结合飞机交付前的9~12个月的初始航材推荐一起开展。外场GSE技术问题与飞机运行问题统一收集处理。

(3)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研制流程管理、需求分析规定、数据库管理、研制配套方案、通用工具选用手册、通用技术规范、件号图号规范、验证与验收实施、图纸管理、技术出版物编制规范、客户化推荐规范、技术支持和改进、生产授权管理、供应商质量审查和评优管理、工具设备通告编制和发布管理等文件。

(4)软件平台。典型民机GSE约400项,研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研制资料和数据,建议用统一的平台管控数据和构型。数据要素应包含序号、设备名称、功能、件号、任务类型、适用机型、ATA章节、装机数量、类型、配套目录、规格、维护要求、生产周期、图号、维修级别、维修程序、验证记录、通用性等。

(5)组织构架。组织构架应由GSE主研单位牵头,负责整个流程和质量管控,设计部门提供初始目录和技术条件,项目部门负责计划管控和成本支持,供应商部门负责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出版物部门负责技术出版物编制,航材部门负责销售和商保,制造部门负责制造数据共享和自制件生产,试飞部门负责验证实施。

(6)运营策略。典型民机GSE约400项,全套成本不应超过飞机5%的价值,不含排污车、加油车等机场通用设备。随机GSE计入飞机单机成本,应为低价值设备,且重量轻体积小。虽说GSE数量大,但是高价值设备少且用户购买少,设立盈利点并不能产生明显的价值,主制造商只需要发布保护价格清单,再将直接采购权授权给GSE供应商,以此省去销售和采购的管理成本。对个别投入研制费较大的创新型设备可申请成为专利件,但不建议过多,毕竟GSE无须适航挂签,以免仿制。另外考虑制定将专有设备图纸作为收费授权的制度,为使用频率低或可靠性高的GSE可提供更长的商业保险;在飞机定型以后,对国外P类设备实施国产可控化;牵头制定行业GSE系列标准,实现标准掌控等运营策略。

6 结论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制过程,从目录评审、技术要求评审、技术方案评审、使用验证参与多个环节考虑用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导向,通过最小目录、运输性考虑、优选通用、兼容考虑、多家供应商、价格保护、P类国产化等多个措施为客户创造低成本优质产品。

猜你喜欢
航材研制供应商
考虑航材共享的国产民机航材配置技术研究
从“人”的角度浅谈对航材管理的认识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浅谈我国通用航空航材共享业务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基于SPSS因子分析的舰载机航材保障风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