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施工中的应用

2021-04-11 01:36王海海荆刚毅杜洪池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索塔钢筋工程

王海海,荆刚毅,杜洪池,陈 雷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9

1 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是南京市梅子洲过江通道接线工程的关键性工程,主桥采用纵向钻石型索塔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0m+218m+2×600m+218m+80m=1796m。索塔采用纵向钻石型索塔,横向为独立塔,结构为外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钢混组合梁,为单箱三室结构。钢梁上铺设含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钢和混凝土通过剪力钉连接形成组合截面。标准梁段长14.8m,梁宽35.6m,梁高3.6m,重407.4t。

2 BIM技术应用背景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工程具有建设起点高、工程规模大、结构控制性因素多、工厂化程度高、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其建设过程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综合运用的集中体现,工程管理难度与要求极高。因此,在工程管理中运用BIM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以工程管理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BIM+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协同,以信息化手段改变工程参建各方的交互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为工程实现“精致、平安、环保、智慧”建设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BIM数据交互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进行的内容交换或交付,用于项目各应用间互为参考,以支持建模及技术应用方之间的协同工作。项目施工阶段BIM模型及信息交互要求,主要为各模型及专项应用在不同软件及数据输出与录入间确立原则,以满足应用及最终模型整合需要。施工阶段注意事项如下。

(1)模型交互应满足不同软件的相互支持,实现互通的数据传递格式。软件生成的数据能保证在BIM建模及应用过程中完整传递所需要的内容及信息。

(2)模型数据交互过程应基于统一的协同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文档结构,规范的协同工作流程及相应管控制度,进行各方BIM数据共享及交互工作。

(3)明确施工阶段模型与图纸的同步更新与持续维护,保证模型与图纸的一致性。如在各专业、设计变更图纸、竣工图纸交底后,建立及完善相应的模型信息。

3 BIM技术应用

基于“BIM+互联网”打造一个信息高效共享的项目协同工作平台,适配多种终端(App、Web、数字模型),使项目的各个参建单位共同参与信息化的建设,同时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编码体系、模型标准和数据格式,使信息数据便于集成、管理、更新、维护、扩展,并可快速检索、调用、传输、分析,以及在项目建设养护全过程中高效传递与共享。

南京五桥建设管理信息化、数字化BIM平台在业务功能上分为项目协同管理、项目资源动态管理和项目综合管理。对此,可通过Web、App、数字模型等多种方式实现;项目资源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优化组织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为项目协同管理提供底层要素资料;项目综合管理主要实现对通知、会议、日报月报、组织架构、文件、图纸的管理与协同,考核质量、安全、环保、劳动竞赛及履约情况。

在技术架构上,平台包括过程管理、报审管理、智慧工地、数字桥梁4个模块。

3.1 过程管理

(1)施工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组织管理模块提供便捷的人员进退场登记及信息档案调阅途径,可自动对人员行为进行记录,建立个人动态履职信息档案。

计划管理包括总体和分标段计划的编制与报审,计划、进度查询等功能,支持project格式计划的直接导入,实际进度直接与工序验收时间关联,具备与project相似的展示效果。

生产管理包括班组管理、领导带班和现场巡查等功能,其中班组管理规范了班前、班中和班后管理。由施工单位对班组的管理要求进行定义,分配相应的分值,由监理单位审批通过后执行,在班组上岗中需按照要求逐项进行自评和技术人员复评,作为班组本次作业的打分。领导带班功能要求各参建单位按月上报领导带班计划,并按计划每天上报领导带班情况。

物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进场、检定、维修保养、退场等管理功能。管理人员可在现场查阅、检查核对设备相关的进场报验、过程维护及操作责任人的全部资料。系统将自动为进场的设备生成设备身份证,并可导出打印张贴至现场辅助现场管理[1]。

(2)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全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包括开工报告、首件工程、质量三检、工序报验、质量隐患排查等功能。其中,质量三检与工序报验在管理上具有关联关系,完成质量三检才允许工序报验。每个验收环节均需验收人现场拍摄上传验收照片,通过后系统将自动生成三检报表。质量隐患排查主要通过手机端进行操作,隐患发布与整改均需上传现场照片,验收合格后系统将自动形成报表并归档。系统可从标段隐患数量、隐患类别、月度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隐患的统计分析。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违章、应急救援等功能,其中安全隐患排查与质量隐患排查功能类似,应急救援目前实现了对工程各标段应急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绿色环保包括环保隐患排查、环境监测管理等功能,目前项目全线的环境监测站数据均已接入平台,使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在智慧工地界面得以直观展示。

(3)落实智慧工地建设。监控监测包括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工艺监控。目前平台已集成了盾构机、架桥机等特种设备监控系统、UHPC生产线参数监控系统、试验管理系统,基于BIM技术的夹江隧道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等。

(4)品质工程和平安工地定期在线考核。品质工程及平安工地的在线考核模块,建立了对应每一条考核项的考核资料库,供被考核单位在具体考核项下上传相关的支撑材料,并可一键应用至多次考核中,简化了传统考核资料反复整理归档的工作[2]。

3.2 临建场地模拟

为了便于项目领导进行统筹安排,充分理解现场临设方案,根据现场临时设置平面布置图创建三维模型,立体展现项目临时设施方案。将模型与Lumion软件相融合,形成具有高品质清晰度的漫游视频动画,通过对动画的制作渲染,形象地展示临建设施的立体动感。

3.3 专项施工方案模拟

BIM技术应用于专项施工方案模拟,主要体现在复杂结构的分析,可以将复杂的结构、工序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使方案编制人员直观地了解工程结构物的形象,精准地把控现场施工的重难点,提前规避施工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可以通过BIM模型对现场进行更加详细合理的布置,使施工方案更加贴合实际,增加方案的可行性。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通过对索塔施工和上部结构组合梁安装2个主要结构施工进行方案模拟。通过方案模拟,合理布置索塔施工期间塔吊、施工平台和电梯,主桥上部结构安装施工模拟视频形象地展现了主桥0号块梁段安装,桥面吊机安装、行走、吊装,斜拉索张拉,湿接缝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时间顺序[3]。

3.4 碰撞检测

在桥梁施工中,有可能出现钢筋与其他构建碰撞的情况,尤其对于结构复杂的构件。南京长江第五大桥索塔采用钢壳-混组合结构,首节段钢壳附着1036根竖向钢筋,每根钢筋都需要与承台中对应的预埋钢筋精准定位连接,并且首节段附着的钢筋均带有倾斜角,增加了钢筋定位的难度。该项目采用BIM技术对索塔首节段钢壳及其附筋进行建模分析,根据承台预埋钢筋的位置,真实还原现场施工时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钢壳钢筋与承台预埋钢筋的精准对接。

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对盖梁钢筋进行模拟,提前分析盖梁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的碰撞情况,针对碰撞点及时进行调整,可以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3.5 VR应用

VR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通过VR设备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的事务。VR技术在BIM中的应用,主要是将BIM模型及数据导入虚拟现实引擎,利用虚拟现实引擎的特性实现BIM应用,呈现BIM成果。将BIM模型无缝融入VR平台,使得模型的显示效果、浏览方式变成VR方式(类似于游戏方式),并可以接入VR头盔。因为是VR平台,所以在此环境里完整保留了BIM模型的属性信息,同时可以得到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4 结论

(1)BIM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可以体现在施工全过程中,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管理养护,是一个全寿命周期的技术。

(2)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建模,更多的是BIM模型的应用。BIM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施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3)BIM技术目前处于应用初期阶段,其更多的应用点还有待发掘,使BIM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索塔钢筋工程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混合梁斜拉桥H型索塔施工关键技术
悬索桥门型索塔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截钢筋
子午工程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工程
工程
工程
四切分Φ12mm热轧带肋钢筋轧后穿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