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何须怕断头

2021-04-12 01:39陈月婷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反动派玉山敌人

陈月婷

编  者  的  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水缸的秘密》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最朴素的文字和最感人的细节广为传颂。但还有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党史人物,他们的故事一样鼓舞、激励着我们。讲述他们的红色小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体会这些普通的英雄人物作出的伟大贡献。

聆听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随着时光倒流追溯那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历程。历史不会忘记,西江广宁在烽火年代中那一段血火交融的岁月,不会忘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这是对革命烈士高松以身殉国的崇高气节最贴切的描写。

高松于1917年出生于水深火热的大革命时期,自小就在贫困和痛苦中挣扎,勉强得以生存。他从小就吃苦能干,砍柴种田这些累活儿信手拈来。除此之外,他平时跟着村里的老人习武,久而久之练就了一身武艺。高松名如其人,长得高大英俊,如岩石青松一样正气凛然、坚强不屈。他凭着一身好武艺,在25岁的时候成为方圆百里出名的武教头。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松亲眼看到汉奸走狗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恶霸地主欺压农民的恶劣行径,他的骨子里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恶霸地主是百般憎恨。

经历过战火岁月的高松深知一个中国青年应该为了什么而追求,心中萌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1945年,满腔热血的他在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宣传发动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游击队。

骁勇善战 关心同志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经向国民党展开了战略反攻。为了有效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1947年,广宁县附城中队成立,隶属于珠江纵队绥贺支队。高松凭着个人过硬的本领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表现出众,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可谓身经百战,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凭着强硬的战斗能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松担任了珠江纵队绥贺支队东风团中队长。

不久,黄盆村年轻有为的高金在高松的感召下,也毅然加入游击队。他是珠江纵队绥贺支队东风团的警卫员,跟着高松一起出生入死,大干革命。高松带着一支中队主要活跃在江美、螺岗、禾仓、上林一带的四雍地区。每一次,高松都是毅然接受任务,他骁勇善战,一马当先,带着队伍跟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屡次击溃敌人。

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尽管加入了游击队,高松却从没有告诉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他对部队的革命工作守口如瓶。他深深地知道:家人知道多一些,危险就多一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耳目发现行踪,高松回家也得三更半夜回来,抄偏僻小路悄悄地溜回家,看一看熟睡中的幼女后又得悄然离开。妻子只知道他是干大事的,对于其他也一概不多问。

高松平时对战士关怀备至,与他们情同手足。有一次中队接到任务,要赶去上林支援,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高松研究了附近一带的路况,决定走山路。走山路的过程他们不敢生火煮饭,生怕火烟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从而暴露目标,所以部队一路上主要靠吃干粮和野果为主。由于当时情况紧急,部队筹粮不多,只有少得可怜的木薯干和番薯干,每人分得的口粮不多。

队伍中有个小战士名叫高步烈,他刚加入队伍不久,才十几岁,正值生长发育期,胃口特别大,行进两天就把干粮吃完了。等到第三天,他已经饥肠辘辘,整个人没有一点精气神。当时是初冬时分,一路上根本没有野果可摘,走的一带山头都是黄茅草偏多,饿得发晕的小烈同志没精打采地坐在地上。高松看见了,一看他发白的脸就知道小烈是饿得厉害,他立马从腰带里取出四五片番薯干,递上自己的水壶关心地说:“小烈,怎么了?快点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打牛骨(国民党反动派)。”“不,那您呢?”小烈摇摇手。“我早吃了,听我说话的劲就知道吧。”高松故意把声量提高几个分贝。见小烈还在犹豫不决,高松催促道:“快点吃,别磨磨蹭蹭了,这是命令!”这时,小烈才接过这宝贵的干粮,咀嚼着带有体温的番薯干,熬住了饥饿。

到了第二天午休的时候,高松在山头上蹲着,用小刀挖茅草根,正好被小烈碰见了,这时,小烈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昨天吃的番薯干是队长仅存的最后的口粮,看着高队长卖力挖掘草根的情景,小烈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队长的作风,也不多说什么,就悄悄地跟在高松后面,蹲下来一起挖。两人眼神相碰的那一刻,彼此都不禁“噗呲”一声笑了。那种战友间互相理解,彼此关怀的笑声在山风中久久回荡。

碧血丹心 献身革命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广东当局把军事重点放在广宁,部署所谓“绥靖”行动,妄图加紧“清剿”我党地方部队,并摆出清剿广宁四雍根据地的态势。江美岑坑处在我党部队从附城至四雍的重要交通线上,是我党部队经常活动和监控的范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附城中队高松、高玉山等七名同志在江美岑坑被围的一场战斗。

当年5月的一个夜晚,高松、高玉山7人聚集在岑坑一个农民的泥砖屋中秘密开会,不料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线告密。国民党反动派马上组织兵力包围了他们开会的房屋,集中火力进攻。敌人把房屋重重围住,一个肥胖的军官在外面高声喊道:“里面的共党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今天你们插翼难飞!我劝你们还是乖乖投降吧!”过了两分钟,仍然不见屋里有任何声响。急躁的军官不耐烦地放出最后的威胁:“我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考虑,否则立即开枪,送你们上西天!”

高玉山和高松听见外面的话,感受到生命已经扣在枪口之下了,每一個人的心跳都在加速,大家都屏息凝气。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高松队长表现得镇定自若,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他立即对高玉山书记小声说:“高书记,你是我们生存的希望,你身材灵敏适合隐蔽,我看过屋内的环境了,你躲到睡房的天花板上,然后想办法逃生。”高玉山立即问道:“那你们呢?”“我们负责强攻突围,留一个活口总比全队覆亡要强。”“不行!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高玉山坚决不同意。“走,别废话!”说完,高松用力将高玉山推回睡房里,然后立即带领其余的战士一起强攻,向屋外发起突围。外面的敌人马上乱枪扫射,经过几分钟激烈的交战,高松向后门突围,当他跑到山脚一棵大松树下的时候,被穷追猛打的敌人击中倒地,鲜血直流,当场牺牲。高金为了掩护同志,在厨房瓦顶上与敌人交火的时候中弹,跌落天井悲壮牺牲。其余两人最后被敌人密集射击而英勇就义。最后只有高全等两人冲出重围得以逃生。高玉山冷静地藏在床架天花板的上面,准备敌人入屋搜捕时就和他们同归于尽,但是敌人向屋内扫射一轮后,略作窥探就迅速离去。高玉山待敌人远离后迅速离开,安全脱险,立即返回部队报告。由于兵力敌众我寡,高松等几位游击队员英勇奋战,最后在江美岑坑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

国民党反动派手段十分毒辣,简直是惨绝人寰,他们居然把高松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岑坑路边的一棵老松树上悬头示众,接着又把他的人头悬挂在县城南门口示众三天。最后,游击队的同志在三更半夜忍着悲痛为他收拾遗体。

那年,高松30岁,正值而立之年。“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如今,广宁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墓碑上镌刻着高松、高金的名字,为后人所敬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高松已经成为一棵悬崖上四季常青的古松,与日月同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松以身殉国的碧血丹心染红了竹乡大地的青山绿水,长眠于他深爱的热土之上。铁骨铮铮的他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传奇。洒热血、抛头颅,为红色历史增添了一抹永放光芒的悲壮之色。他的英魂气魄将长存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一份油然而生的敬佩将在后人的血脉里激昂。

猜你喜欢
反动派玉山敌人
“板凳硬汉”溆浦木工胡玉山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局长入错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玉山冲刺“新七大”令岛内兴奋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
技术好比一把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