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长江水,天堑变通途

2021-04-12 11:45甘华铭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首词长江游泳

甘华铭

毛泽东主席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大家较为熟悉的《沁园春·长沙》《长征》等,大都创作于革命战争时期,展现的多为先烈们在抗争中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的豪迈气概。而在此之外,还有着描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辉煌成就的作品。《水调歌头·游泳》就是一首这样的作品。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

《水调歌头·游泳》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创刊号上。毛泽东在最初的手稿中将这首词题为《长江》,在交给《诗刊》发表时才改题为《游泳》。正如标题所示,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是1956年的5月31日至6月3日期间,毛泽东先后3次畅游长江的见闻和心迹。

自全国局势基本平稳后,毛泽东每年都会安排一段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工作,以了解各地建设的实际情况。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从长沙来到武汉查看正在施工中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情况。在听取湖北省武汉市和武汉军区的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后,决定下水畅游长江,亲身去验证工程的进展。

中央人民政府于1954年决定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首座长江大桥工程,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在1955年视察了大桥的全部工程,此次畅游长江则是亲眼见证大桥雄伟的轮廓,更于翻腾奔流的长江中将两岸壮丽景色尽收眼底,由此展望了未来的三峡大坝工程,心中激动之情难掩,《水调歌头·游泳》由此写就。

2

在這首词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现实主义体现在词的上阕。“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以两句化用童谣的句子起首,时间地点一目了然。“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泳技高超,在水流湍急的长江中依然能自在地仰泳和侧泳,对他而言这是“胜似闲庭信步”,因此才能在游泳的同时将楚地的壮阔景色尽收眼底。同时感受着大自然的险与美,毛泽东联想到了过往的抗争岁月,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中间有多少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禁心生感慨,借用《论语》中的原句发出了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但是,正如毛泽东本人,革命先烈们向来不畏艰险,革命胜利虽然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回首过往的岁月,共产党人抗争的艰难无异于“逆天而行”。正因如此,词的下阕笔锋一转,开始了浪漫主义的抒情表达。当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出现在眼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开始慢慢成为现实。“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曾经被称为“天堑”的长江,将被一座由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亲手搭建的大桥联通,对两岸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长江三峡上建起一座大坝,对给人民造成损失的长江洪流拦截治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大坝工程的构想,在当时就已经初步成型。完成如此壮举,山中的神女如果能看到,想必“当惊世界殊”。

3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唯一一首以游泳为题的诗词作品,也是唯一一首吟咏工业建设题材的词作。词中展现的是毛泽东强健的体魄与惊人的顽强意志,而这也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特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全体人民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中奋勇搏击、高歌奋进。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首词长江游泳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长江掠影
神回复
宋高宗的眼力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