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铁路通信培训基地建设机制

2021-04-12 06:00聂立文
智能城市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产教职业院校

蒋 晟 聂立文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近几年,我国各职业院校及各大专业相继开始对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新型培训基地建设展开了探索。培训基地的建设,其不仅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而且是产教融合模式的关键点。因此,基于产教融合模式对新型培训基地建设的机制展开探究尤为必要。

1 产教融合模式背景

2004年,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改革方向,以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就学作为基本研究方向,深化中国教育机制改革创新工作,确保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坚持产教融合以及工学一体结合的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为新时期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提供发展方向。

2015年,国家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意见,明确提出以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等作为人才培养的原则。

2017年,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将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但国内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依旧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1)产教融合的“政府热、社会冷”情况屡见不鲜,社会长期重视学历轻视技能的观念未能改变,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不被社会所认可。

(2)校企合作存在“学校热、企业冷”情况,企业常常顾虑到学生经验、企业回报率等情况,缺乏与学校的合作耐心,且不认可该种方式。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因素的制约,产教融合模式局限大、阻碍大。

2 产教融合模式理论概述

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要指教育和产业联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产业指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获得的集合,其由行业构成。行业则由企业、自由职业者构成,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经营单位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

教育包括三类,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又可分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教育、职业教育分别对应产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分别与职业岗位、职业标准以及生产过程相对接。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落实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主要指校企合作的开展,职业院校与企业互相促进、支持,形成一体化办学模式。

3 产教融合模式下新型培训基地

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训基地的建设,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关键部分。培训基地的建设体现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并且满足了工学结合的需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训基地除具备教学功能外,还应具备综合性的功能,如生产功能、研发功能以及服务功能。产教融合可以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共建专业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培训项目以及技术考核标准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技术管理等相互融合,落实专业课教学实训化、实训生产化的理念。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如先进的设备、有效的生产环节等,需要真实的生产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时,以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标准为主。新型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学岗对接提供可能,为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供了场所。新型培训基地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生产性等方面。新型培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加之研发工作室的成立等,有助于先进专业水平的保持,对人才培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服务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教师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以及职业体验等功能。新型培训基地具有三个特征,即建设主体合作深度加强且共建共享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具有产学研服的综合能力、培养跨岗位综合人才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4 产教融合模式下推进新型铁路通信培训基地建设的机制

4.1 建立政策导向与政府部门的推动机制

新型铁路通信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并通过推动机制的完善,共同加深产教融合。应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促使相关主管部门能够积极贯彻并落实国家政策。如不断加大培训基地经费投入力度和强度,为培训基地建设的质量提升提供资金支持。可以由相关部门出面搭建沟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研究所、学校与企业间的培训基地建设交流平台,如基于学校科技服务功能的学校产学研联盟平台等。

只有在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和作用下,才能形成推动机制。在政策导向下,铁路部门才能够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人才以及资源投入,确保所建设的培训基地符合现实岗位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实现最优的人才培养,尽可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性。在新的政策导向以及政府部门支持下更容易建立产学研联盟平台,有利于确保各方的有效配合。

4.2 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机制

产业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仅通过关系与信誉难以维持,在企业转制剂人员变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无法确保和提升新型培训基地的稳定性。为了加深产业融合,应构建双赢的合作机制,尤其应对企业的利益给予关注。

可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对企业的职工展开继续教育,尤其是技术人员等,为企业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提供渠道和支持。应依托学校的技术力量,展开新产品的研发、试验等,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持。

通过学生在企业岗位中实习,起到降低企业成本并间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铁路通信培训基地建设中,需要积极与职业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给予职业院校的教师一定的劳务费以及讲课费,要求教师每周安排时间为铁路职工进行培训,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多媒体辅助配合的方式传授给职工,确保职工可以在职期间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4.3 建立多元合作形式协调发展管理机制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新型铁路通信培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上述机制建立并健全的基础上,职业院校与企业还应建立并健全管理机制。

应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确保学校与企业共同进入并推进产学研教育,是新型培训基地发挥实效的重要保障。可以建立校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院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主体是行业、企业专家,并对委员会的相关章程、制度以及组织成员等进行明确,共同展开合作教育管理。多方合作模式下可实现培训基地的各个组织架构完善,配置专业的团队成员,构建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发挥培训基地的价值作用。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下,可以和职业院校合作,还可以与优秀教师合作,实现培训工作的最优。

4.4 建立高效的质量评估与动态监控机制

在推动新型培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质量评估与动态监控机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有效的手段。在建立并完善机制的过程中,应实现教学与生产实习、行业调查等同步展开,并注重实习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

建立机制时,以新型培训基地作为窗口,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掌握,针对性展开相关锻炼和学习。新型培训基地建设时,应与市场结合,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建立质量评估与动态监控机制。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培训的知识应符合社会岗位需求,贴近时代发展变化,可有效实现新型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专业手段,将相关信息内容传达给各个被培训者。

4.5 建立教学与服务的互动互信机制

新型培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实践教学与科研服务结合的原则,对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使实践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结合,可建立教学与服务互动机制。

还应建立企业与学校的互信机制,以促使实践教学与科研服务能够更好地融合。例如,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情感联络的内在作用,做好企业思想工作,使企业可以在兼顾生产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给予充分重视。实行产教结合方式时,需要选取适当的机会派遣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岗位操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该行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对行业有充分了解。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职业院校为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必须对产教融合、新型培训基地等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新型培训基地建设机制的规范。为加强铁路通信培训基地的建设,应建立政策导向与政府部门的推动机制,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双赢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合作形式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质量评估与动态监控机制,建立教学与服务的互动互信机制。人才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还需要行业、企业等共同的参与。因此,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应通过建立多种机制推动并加强新型铁路通信培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促使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产教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与认证一体化实施的思考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