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2021-04-12 06:00
智能城市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规划

伯 婷

(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生态失衡、空气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能够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城市发展遗留的问题,为市民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各地应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优化调整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1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

1.1 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卫星等技术为支撑,对城市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城市发展各种问题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1]。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层面,如城市空间、城市规划、社会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智慧城市强调城市全要素的协调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系统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智慧经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智慧生活、智慧产业、智慧服务等新模式,这也是城市发展进入高级形态的重要标志。

1.2 城市规划内涵

城市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空间布局、经济产业、社会结构以及建设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部署。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指导城市未来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城市运行状况进行调整,不断修订和持续改进规划内容,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1.3 智慧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智慧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智慧城市形态会改变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从原本蔓延式、粗放式的设计方式,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式的设计方式[2];智慧城市的量化数据处理模式能够促使现代城市规划目标趋于量化,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精准性;智慧城市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向透明化、公开化的发展变革;智慧城市倡导的新模式、新形态促使城市规划重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 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重点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解决交通拥堵、安全威胁、能源浪费、土地紧缺等问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居民创建高品质城市生活。智慧城市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应创新规划理念。

(1)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对各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倡导节能型生产模式,促使城市生产步入低耗高效的运行模式,带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引导市民形成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重视生态系统建设,建立可循环自然资源利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架构,布局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增强城市形态的标识性;保留各时期的文化遗址,提高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能力。

(2)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坚持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围绕居民需求进行城市规划,为居民建设宜居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可以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化工具和先进信息技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居民对城市环境、经济、社会、产业、交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优化设计城市规划,确保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落实到位。

2.2 城市规划设计流程向协同化方向发展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应协调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信息利用价值,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城市规划定位,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协同化发展,满足多专业、多领域和全要素的发展需求。

(1)明确城市定位。

借助智慧工具获取城市实际状况信息,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规律、道路交通网络、地质条件、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等信息,明确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2)创新规划方法。

充分利用数据量化分析技术,开发技术模型,研究跨学科综合规划方法,确保城市规划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4]。

(3)实现各专业协同。

整合利用多专业人才,如计算机人才、信息技术人才、IT工程师、建筑设计人才、规划设计人才等,发挥各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组建复合型的城市规划设计队伍,确保各专业人才在规划设计中相互协作,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品质。

2.3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应借助智慧工具着重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促进总体规划设计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1)城市空间规划。

利用遥感技术、监控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得城市空间信息,模拟城市发展建设轨迹,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促使城市空间规划向数据化管理方向发展。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规划部门需要收集掌握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水文方面的数据,量化评价城市规划与生态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功能布局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各要素协调发展。

(2)城市资源管理。

采用数据化科学评估方法对城市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资源需求量与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动态监控城市资源消耗情况,为城市资源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资源利用率[5]。借助大数据、云计算采集核算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评价城市自然资源保护情况,将评价结果作为土地分区和使用性质规划的决策依据;对城市中的水、电、燃料等各项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对重污染工业的管控力度,促使各行各业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设计新型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将公共服务的相关数据信息汇集到综合平台,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对旱涝、台风、空气环境污染等领域进行监测,分析环境灾害范围、强度和破坏能力,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4)城市交通规划。

科学布局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监管系统,通过监管系统实时获取交通数据,分析道路使用情况,并对突发性紧急事件进行快速响应,满足智慧交通建设管理需求。

(5)城市社区规划。

着力建设“智慧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以社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市政管网、交通物流、智能电网、商务管理、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各个要素,促使社区为居民创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6)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监测城市历史遗留建筑和街区,采集历史文化建筑的相关资料,根据遗址的文化价值做出适宜性的保护措施,使历史遗留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重点,提高城市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

2.4 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应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优化设计,在详细规划中体现出智慧工具的应用优势,促进城市详细规划向智慧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6]。以智慧生活环境规划为例,将该规划分解为智慧生活和智慧设施两个层面。

(1)智慧生活规划。

①智慧建筑规划。

要求建筑安装智能测量系统、烟雾防火感应系统、燃气泄漏感应系统、险情紧急按钮、室内外防盗感应系统,要求60%以上的建筑使用楼宇太阳能设施。

②智慧小区规划。

要求各小区建设安全监控中心、智能门禁系统和智能停车位系统,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按照10%的车位比例配置充电桩。

③智慧社区。

要求社区建设安全监控中心,为社区内的商业中心、公共设施、重要路口配备监控设备。

(2)智慧设施规划。

①智慧水资源规划。

要求市政管网分质供水,对居民生活、办公、公建冲厕、绿地浇洒用水以及生态补水进行水质分级供应。市政应规划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蓄水池、生态沟渠等,并规划设计节水型公园景观。

②智慧能源规划。

规划设计地热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沼气回收发电系统等。

③智慧环境规划。

规划设计生态环境监控智慧中心、空气质量监测站、噪声监测点、防洪防潮监控设施、水质监测站、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等。

④智慧交通规划。

规划设计交通控制中心、停车场智能指引系统、充电桩、慢行系统、智能公交站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必须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执行依据,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引领城市步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部门应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创建多专业协同规划设计机制,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融入智慧要素,确保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规划
规划设计作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