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环境工程发展趋势分析

2021-04-12 06:00陈松琦孟祥荫
智能城市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染源智能化

陈松琦 孟祥荫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海南三亚 572000;2.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早已应用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多个方面,使人们的生产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还大幅度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捷程度,产出了海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使人们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提高人们对数据的利用率,在此背景下,各行业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通过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环境工程中,有效提升了环境工程的监督与管理能力,使环境工程在发展中不断得到改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在环境工程中应用大数据思维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中投入建设的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只有重视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工程作为研究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环境工程在我国仍处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技术和设备先进水平以及从业人员数量,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环境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在环境工程中引入大数据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理污染的质量和效率。

环境受到破坏后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例如空气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污染、缺少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等,难以恢复,最终对人类自身造成伤害。随着国民环保理念的不断升级与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与健全,相关部门对各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监控污染源头、整治污染情况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在环境工程中应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利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对污染源、污染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帮助相关部门实时掌握环境情况,从海量数据中迅速筛选有效的治理办法,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保障已收集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智能性,提升了环境工程的工作效率[1]。

2 大数据思维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环境工程的建设获得了更多理论依据。例如利用GPS定位技术能够快速精准的获取不同地区的环境数据,迅速排查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利用先进的模拟成像技术对污染情况进行模拟,帮助相关人员掌握环境污染的现状,根据污染类型和污染现状采取相应的手段改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但在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环保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更完善,行业内对大数据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大,大数据思维与技术与环境工程共同蓬勃发展[2]。

3 大数据背景下环境工程的发展趋势

3.1 提高工艺和行业智能化水平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环境工程能够获得工艺上的提升和智能化的发展[3]。例如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和收集,收集运输厨余垃圾的车辆和容器卫生情况较差,传统环境工程工作对监控厨余垃圾的处理具有一定难度,厨余垃圾中含有超过74%的水分以及大量盐分,与其他垃圾直接混合填埋,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兼容性预处理、厌氧等工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通过工程验证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确定各类垃圾处理项目前,可充分引用大数据思维,将智能化管理的思维贯穿至垃圾、污废水和废气等污染源的处理工艺,提高垃圾处理的工艺水平,实现智能化运营。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环境工程各项工艺得到了升级与优化,相关行业也完成了智能化转型,如沼气工程依托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建立全流程监管分析系统,全程数据监管收运、地磅、预处理、厌氧、气柜、脱硫、脱碳、污水等环节,将数据和工业进行有机融合,分析重点数据,实现升级行业重点指标的目标。

3.2 多元化拓展环境工程

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在环境工程项目中,能够有效推动环境工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融入多种学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环境工程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获得优化,才能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环境工程工作多由政府部门主导,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污染源的监控环境治理的工作,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难度高、强度大,且短期内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在环境工程的工作中,催生出一系列新兴领域,如数学模型、在线监控、生态预警等,使环境工程的工作从生产、管理到治理都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变。有效提高了污染源监控和环境治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建立、完善环保数据库,依托数据库更好地对环境信息进行整合,有利于推动环境工程工作的有序开展。环境工程依托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产业本身更具有时代价值,助力我国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3.3 多维护管理,统筹环境要素协调高效发展

环境工程依托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有效加强了民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使数据在三方之间传递的速度更快,通过全面比对、分析各项数据,能够更精准地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及受污染的程度,有效提高环境工程的多维化管理水平。

传统环境工程中,民众、企业、政府呈现割裂状态,虽然互相之间存在联系,但关系并不密切,开展的各项环保工作效率低、治理效果差,依托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环境工程的管理工作获得新的发展思路。政府和环保部门可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实时数据,对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民众的生活生产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环境中出现的污染情况,大幅度节省了传统环境工程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有效提升了环境监控和治理的效率[5]。

还可在群众中推广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的环保举报软件,借助群众的力量扩大对污染源的监控范围。民众通过参与全民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监督,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的环保水平。

还可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能平台,企业将自身污水排放数据和环保数据上传平台,方便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发出预警信息的不合规排放污水现象进行治理和整改[6]。通过搭建智能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方便政府部门及时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指导,使环境工程更便捷和高效,全民参与,推动国家环保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3.4 国家政策提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环保方面的政策逐渐细化、完善,增大了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方面的投入,加大了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主流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多种举措并施,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7]。

融入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的环境工程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国家政策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有关环境工程的传统政策主要对排污量进行控制,但对大数据思维下的环境工程工作约束力逐渐减弱,需要覆盖范围更全的政策对新形势下的环境工程工作进行指导。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助力环境工程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仅对排污量提出要求,还包含数据的收集及监控,使环境工程的数据接收和处理能力更强,且有效提升了环境工程的资源配置能力[8]。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思维下的环境工程工作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更强,传统的环境工程政策已逐渐与企业的最新生产模式脱节,无法切实为社会当下的环保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相关政策的提出应全面考虑大数据的影响因素,通过政策推动环境工程完成智能化转型。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相关部门不得不拨出财政资金对环境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推动环境工程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优化行业内资源配置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控和治理效益,促进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污染源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